二十几岁,我花了一大笔钱出国读书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严肃认真地算了一下自己在伦敦读一年书的花费:学费加生活费加住宿费,大概起码要五十万。

真的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我自己都被吓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肯定有人会说:

“这些钱拿来做什么不好啊,干嘛去读书?”

“都能买一辆不错的车了。”

“白白扔掉了好几十个包呢!”

“在二线城市都能付个房子的首期了。”

听起来似乎是很有道理的吧。那我现在告诉你,为什么要二十几在岁的时候花一大笔钱出国读书。

就是为了远离你们这些狭隘又功利的价值观。

我在学校里,碰到过一个快30岁的日本姐姐。之前在东京工作,公司高管,体面洋气,年收入颇丰。每天蹬着高跟鞋疾步穿行于东京这个快节奏的都市里,过着每个女孩子都艳羡不已的都市白领生活。

按照常人的理解,接下来的生活应该继续努力工作,晋升,加薪,在职场大有作为一番,或者快点结婚,赶紧步入人生下一阶段。但她都没有,她选择出来读书。

脱掉了一身职业装与高跟鞋,她每天都穿着跟我们一样的运动卫衣和球鞋,穿行于学校的各个教室之中,跟我们一样住在转个身都可能要蹭到墙壁的学生宿舍。经常为了赶论文的deadline好几天都不能睡,经常因为在图书馆呆了一整天而忘记吃饭。戴着框架眼镜的她,看起来跟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也问过她,为什么明明已经得到了大家都想要的生活,却又突然放弃,让自己回到原点。

她告诉我,自己并不是很喜欢东京快节奏的生活,大家都很忙碌,很压抑,也过得很不开心。

她告诉我,自己不想就这样过下半生,所以她必须对现下的生活紧急喊停。

她告诉我,这不是回到原点,而是为了站在一个更高的起跑线上重新出发。

确实啊,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在同一个群体,同一种状态下生活很久,因为这样,人很容易就会陷入了“群体无意识”之中。

大家每天都在讨论房价,那我是不是也应该攒钱努力买房?

大家每天都在为怎么快点把自己嫁出去而发愁,那我是不是也应该赶紧找个男朋友?

这样长此以往,人只会越变越狭隘,越变越功利。

这就是留学的意义所在,它帮助我们脱离这样的环境,它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一场硬性的“熔断”。

只有突然被“抛”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我们才会去逼自己成长,才会去思考那些自己可能原本根本想到不会想的问题,比如:“不考虑任何关于钱的因素,我以后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想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我曾经在伦敦艺术大学参加过他们的一个的行为艺术展,在展览上看到一个老爷爷,胡子花白,穿着却优雅得体,精神矍铄,是那种真正岁月沉淀出来的帅气。重点是心态格外年轻,还戏称自己可是黄金单身汉。

我一度以为他是伦艺的老师,后来才发现居然是学生,一把年纪了还跑来跟一群十八九岁的小孩一起读书。

这样的生活可能是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的吧,要是放在国内,恐怕还会有各种媒体来争相报道。但在这里,却根本没人觉得奇怪,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在过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我觉得留学之所以值得的原因,它能带来的远比它所耗费的金钱要多得多。这就是我赞成每个年轻人都应该出去见见世面的原因。

而且,并不是每位留学生都很有钱,我也见过很多家境平平的学生,有些甚至要掏空家里的积蓄才能供他们出来读书。我认同他们的选择,敬佩他们的勇气,更庆幸艰涩的留学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成长与改变。

他们成长了,不仅能做一桌子好菜,能独自出行,不仅变得更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更能长久而沉默地忍受孤独,更是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多元与美,发现原来在自己曾经的生活之外,还有这么宽广的世界,还有那么多人过着自己可能都不敢想象的人生。

说实话,我不是不愿意留在国内跟你们一起挤早晚高峰的地铁公交,不是不愿意留在国内每天吃泡在地沟油里的15减8外卖。只是不愿意在我20几岁的时候,在我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的时候,在我生命中最迷茫却又最重要的阶段,被那些功利的教条主义捆绑了一生。

毕竟,就像有句话说的,“很多人的下半生就是在为自己二十岁到三十岁所作出的各个决定买单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