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那个死去的年轻人

1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多夫》中有一句话是: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2015年的最后一天,在迎接三十岁的零时,我们走在一条空旷的巷子里,我问老陈:年长了一岁,除了庆贺成长,离死亡好像也近了。死亡,到底什么是死亡。

老陈沉默了很久,回答:好像近在咫尺,或许已经是了。

他并没有如从前一般,与我嬉笑,南方的冬天的深夜刺骨,存在脑海里的事会在夜晚钻进你的骨子里。我知道他又想起了某一件事,在2015年岁末的前一周,那一天,我们也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死亡。

2

事情的主人公来自于我的一对朋友——麦子小姐和她的先生。

麦子小姐和她的先生吵了人生中最惨烈的一次架,就在一周前,我和我的先生面前,落泪,咆哮,声嘶力竭。我和先生尴尬地坐在他们对面,不敢离去,也无法劝慰,一瞬间,我们并不相信,就这样目睹了一对小夫妻绝望的对白。

麦子和老胡毕业后,一同进入一家大型企业工作,自由恋爱结婚,朝九晚五的生活,最普通的工薪家庭,似乎并没有任何惊喜,也暂无风浪可言。素日见面,两人恩爱无比。三四年后,尤其是最近一年,两个人开始彼此有了龃龉。比如麦子,她好几次与我说,每次看到老胡周末在那里不是睡觉就是打游戏,整天睡眼朦胧,不干家务,也不学习读书,更没什么爱好,总感觉自己与一个木偶活在一起,而这根线,是生活滚滚向前的时间。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只是告诉她,男人嘛,你希望他能做什么,还不如把自己当活雷锋。其实,我也在安慰我自己而已。每一个老陈回家的夜晚,你永远可以看到他一边飞快地看手机,一边不停地按电脑。他很少主动关心你的近况,也从来没有任何爱好,若是你问他,你究竟多久没读书了。他会告诉你,为什么要读?

一个人从来不会因为生活苦而绝望,他们绝望的是根本看不到希望。麦子那一刻真的是。

麦子说:你知道吗,我每次看到他就特别绝望。我时常担心,一旦离开了工作,他还会做什么?席间,这句话麦子是与我说的,无非是平时抱怨的延伸版。

老胡脱口而出:我人生的目标就是早点退休啊……反正几乎能看到退休时自己的样子了。老胡笑着,他根本没有意识到麦子的焦虑,接着说:以不变应万变嘛!你看你上周进了一批发卡,去学校门口卖,一个晚上赚了30元,你觉得很值得吗?

老胡时常这样开玩笑,可这一次却正中下怀,算是彻底把麦子激怒了:“30元很少,但是我至少知道摸索,知道如何让自己有生存技能。好,你或许认为我不务正业,工作上,你也不求上进,发文件错别字连篇,写个文字稿词不达意,你也不在意,过一天算一天。领导有说法、同事也觉得合作不了,你那么懒惰与草率,谁愿意与你在一起。”

说的好像也是事实,老胡的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我没用,那你有机会吗?你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可我并没有看到你有什么进步,至少在职务上;你做生意,一个晚上30元,又叫又卖,我还真丢不起这人。成功本来就是少数人的事,轮不上你。”老胡冷笑。

麦子哭了。之后的话,彼此已经全然不顾了彼此最后的尊严,互相撕下了昔日彬彬有礼的外表,横眉、竖目。我和老陈就这样成为了那一对观众,一言不发。

3

每个人生来就很容易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稳定感。稳定是能够给人一种愉悦的,它至少代表着你不需要头破血流,奔走四方,就可以唾手而得所有原本该有的一切,也代表着你可以后顾无忧地去做你想做的事,因为您所拥有的稳定,就是你最后的港湾。

也很少有人会刻意喜欢一种叫努力的生活,它可能会让你变好,但在没有让你变得最糟糕的时候,你永远希望得过且过,因为过一种“不变”的生活真的太容易了,它甚至于不需要走过你的脑子,你就机械地过完了一整天。

说说我的父亲,他至今仍然感谢他在年轻的时候,学习了一门技艺,至少在十多年前下岗之后不至于需要承受地位带来的差异,还需要带来经济带来的痛苦。

像我们父亲一代人,许多人进了国营企业,就是可以安然度过自己工作生涯的。在包分配的时代,旱涝保收,没有人会真正在意十年后、二十年后自己需要变成怎样的自己,他们并没有料想到,有一天,也有可能会加入与年轻人争饭碗,用资历去赚钱的队伍。

父亲是个非常内向,非常不会打交道的男人。他经常鼓励我多说话,他也知道,其实,他不爱说话,有意无意间让他吃过许多暗亏。但他非常努力,他有一个目标,就是一定要学习一门技艺。

他刚入厂的时候,是仓库里宰猪的,不是什么技术活,身高力大的他做得比谁都快。于是闲暇时,字还不错的他,渐渐地,帮主任开始抄写材料。后来,单位缺财务,父亲第一次开始学起了财务。

自然是有人教的,可父亲终归也是个新手,35岁的他在单位里打了整整两个月的地铺,每天晚上看各种会计学的书,抄写公式,白天跟老会计请教。用母亲的话说,两个月后,他回家,我都快不认识他了。入门后,父亲就开始回家读书了,那时家里没有书房,父亲怕影响我们娘俩睡觉,夜晚跑去路灯下看书,这个桥段是不是很像故事情节,但是却是真的,那个小板凳,现在还在家,父亲至始至终还是不肯扔。

之后是,父亲成为了当时商业系统唯一去外地进修的年轻会计,后来成了财务科长。其实,我也短暂地享受过父亲的地位带给我的荣耀,但真的很短暂,短暂到我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什么记忆了。

有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其实,在父亲当财务科长的一段时间,曾经有一段时间去某个厂里当厂长的,但父亲拒绝了,他觉得技术永远比所谓的职务更重要。他从来没有停下过学习,他读了大专,又去考了会计师,不停地买书进修,到现在,你时常可以看到一个头发微白的老人在图书馆里,看书、记笔记。就是他。

父亲下岗后进了一个私营企业当财务经理,还兼职接了一些会计的活,由他维持着整个家庭的温饱生活。父亲说:下岗后,他的同事中,最容易找到工作的,并不是那些曾经位高权重的人,而是那些年轻时曾经努力,或者一直在努力的人。努力的人精气神是不一样的。

我想说,在某些时候,父亲就是我的榜样,虽然他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没有什么成就也不伟大,但他不停地努力,就是当下最好的他。

4

耶茨有一个小说叫《乔迪撞大运》,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军人,他刚入伍的时候,排长是个不苟言笑的军官,时常严苛地要求他们,他们对他内心真是咒骂了一万遍,可是碍于上下有别又无力抗争,于是只能强压心中的怒火,可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军人。排长走了,他们很高兴,下一任排长,确实不再如之前的排长一样,那么严格,可是他们渐渐发现,他们不再“像个军人”了。

我说这个故事,是想说,当我们走进社会之后,其实,许多人就开始变得自由。这种自由就是终于可以因为自己是个成年人,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可是我们也终于不像一个拥有灵魂的人,会思考当下,会看看未来,会想着如何过好每一天,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曾经期望的还算不错的人。

你或许想说,我开心就好。可是你再扪心问问自己,是不是也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再看看现在的样子,然后叹息;是不是也在那个实现了自己人生样子的人的面前,有一点点羡慕;或者说,你也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有一个自己人生的目标,只是从来没有迈开脚步,往前走。

前些日子,我的一个朋友与我说:你知道吗?我曾经人生的梦想是当一个画家。可是,现在想想,我画了也未必有人会看啊,还浪费我的时间和我的金钱,还有,我可能十分努力,也成不了画家,想到这里,我还是放弃吧,不如睡觉养神多活几年。

我说:其实,你可以试试的。

她摇了摇头:算了。

我们总是瞻前顾后,总是害怕失败,总是害怕成为孤独的前行者,可莫不是,因为太安于当下的不变的生活了,而放弃了一丁点改变的努力。

我也是在最近几年,才意识到一件事,就是不要过早地让自己看到自己退休时候,乃至老去的模样。你不掌控它,那么,就由别人掌控你。

我写作的这些年,其实,并没有什么起色,除了运气还算不错——遇到了一群好的编辑,以及好的读者,一事无成。但我唯一愿意的,就是努力写。

可能我的方式也并不是最好的,但我愿意删掉自己曾经最爱的游戏,也愿意放弃不必要的逛街,舍弃无用的社交,是为了在工作之余,做一点自己喜欢的,愿意为之奋斗的事——读书和写作。

我有一种自我安慰是,只要自己努力过,其实就是成功了。年轻的时候,像个年轻人一样去做自己的梦,为了梦想而努力,这样也不枉费活过一场。

5

你是不是那个死去的年轻人?

不!

愿我们都热情地活着,与时间并驾齐驱,身体与灵魂可快可慢,但在努力的路上,是漫长岁月里的行进。用凯鲁亚克小说的一句话结尾: ever youthful,ever weeping,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