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可笑的是,我们居然嘲笑自己的梦想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这是我之前很喜欢的一句话,暗含一种值得玩味的无奈。

越长大,越觉得,“梦想”是一个“幼稚”的词。小学的课堂里,老师问“你有什么梦想”,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要当老师”“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我要做宇航员”,面孔稚气而明亮。同样的问题,若是放到大学的课堂,得到的回应,恐怕只有满堂沉默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慢慢地不敢说梦想,再后来,竟然不敢想梦想。

上个星期,我进行了一次职业生涯咨询。朋友问我有什么收获,其实没多少“实际”的收获,最大的收获是,我看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

我对咨询师说:“摆在我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条路呢,很多人想走,但得到机会的人很少,而我有这样的机会;第二条路,会辛苦一点,不过成长也会更快;第三条路比较小众,但好几个前辈选了,他们看起来过得很光鲜。我该何去何从呢?”

咨询师问我:“你想走哪一条?”

我懵了:“我就是不知道自己该走哪一条,才来咨询的啊。”

咨询师说:“你刚才只是分析了眼前几条路的利弊,但没有提及你个人更喜欢哪一个,更倾向于哪一个?”

我想了想,发现这三条路,虽然是身边同侪的常规路径,但其实,哪一条都不是我所向往的。

——回首过去,我似乎一直在努力做那些大多数人看起来很厉害的事,但其实,那些不是我想要的啊。

咨询师又问我:“如果让你给职业生涯做个规划,你五年后想要做什么?十年后想要做什么?十五年后又想做什么?”

说真的,我不知道。

我努力地想象着,过了半天才唯唯诺诺地开口:“其实吧,我自己想做的事儿,挺可笑的……”

看着她鼓励的眼神,我才继续说下去:“我呢,现在在打理一个自己的公众号,写写文章什么的。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根本不是在企业工作,而是走一些我想去的地方,和当地的人聊一聊,写下他们的故事,靠稿费和读者的打赏谋生。虽然真的很不切实际,但这算是我的梦想吧。”

咨询师没有打断我,我便开始了漫长的独白。

虽然在企业里,也同样是靠写东西赚钱,但是因为公司类型的限制,我的选题总是比较单一的,要写的内容也要根据公司需要来安排,总归不自由。况且,我觉得文字这种事情,审美是很多元的,你觉得喜欢的,上级可能觉得太冒进,每当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改稿时,我会觉得心很累。我根本不知道上级到底要的是什么,还是说,他就只是想要我改到deadline的那一刻为止?

而我喜欢的事情,是和不同的人交流。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就截然不同,我喜欢和不同的人聊天,不带评判性地去记录他们的观点,这对我的启发很大。

我之前做过一件事情,“一张照片换一个故事”,和陌生人聊天,用一张拍立得的照片,换一个故事。每一个寻常的过客,身上都承载着许多的故事。你可能和一个做社会企业的人聊完天后,产生了对奢侈品行业的思考;你可能和一个走过很多地方的背包客聊完天后,产生了对贫富悬殊问题的忧虑。

我很喜欢和陌生人聊天,因为我自己的经历是有限的,而和一百个人聊过后,我就有机会体验一百种不同的人生。

所以,如果不考虑任何外界因素,我最想做的,是四处走走,和不同的人聊聊天,靠写字养活自己。

“哈哈,是不是很扯?我还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说过这些想法。是你问了,我才敢坦诚地说出来——也是随口一说啦,太不切实际了。要是把这些想法告诉我爸妈,他们一定以为我疯了。”自白后,我替自己圆场,试图把自己从一个理想主义者洗白成一个靠谱的现实主义者。

在这个时代,谁会把“作家”当一份正经职业?靠写字赚钱,没有稳定收入,没有合同,没有保险,这太不稳定了,说出去肯定会被别人笑话的。

可是,咨询师很真诚地看着我说:“我一点也没觉得你的想法很不切实际,我觉得这才是你内心真正的想法。”

被她这么一说,我才猛然意识到,之前的我,一直在否定自己的梦想,甚至嘲笑自己的梦想。我声称自己有梦想,其实心里坚信的是:它一定不可能被实现的。

有句话说,这是一个什么都缺、唯独不缺梦想的年代。“梦想”一词,似乎已经很廉价了。你跟别人说梦想,别人只觉得你幼稚、天真,只有你摆出一副端正麻木的大人面孔,不再做不切实际的梦,别人才觉得你成熟、靠谱。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一边偷偷怀揣梦想,一边又自嘲它是痴人说梦,好像这就能显得自己很成熟似的。

可是,连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梦想,又谈何实现呢?

为了让我相信,我的想法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咨询师跟我讲了两件真人真事。

一个是她大学里的舍友S。当年,她们从经济专业毕业,S在某个乡镇做干部,就这么工作到了三十岁,S却一直觉得,她喜欢文学,她还想读书。于是在三十岁的那一年,S居然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去了Z大读中文系的研究生。

另一个是她的朋友L。L在高校当老师,她是个发烧级“驴友”,以往每个寒暑假,她都把所有时间拿来全国各地跑,她甚至徒步去过墨脱。2009年的时候,她三十多岁,辞职,去了很多地方,成为专栏作家,写了好几本游记。

真好啊。

我听了后,一方面觉得很羡慕、很鼓舞——既然他们能认真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为什么不能呢?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担忧:“她们这样做,家里人会同意吗?”

咨询师说:“做出一个选择,就意味着要对承担相应的后果。这也包括外界的压力。”

这一小时的谈话,我收获了不少。

正是因为开玩笑式地把理想说了出来,我才猛然意识到:原来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是这样!

我审慎地想了很久,觉得我承担得起外界的压力。那么,接下来该做的,就是为它而努力吧。

要不要把这些心路历程发出来,我也斟酌了很久。

有人说,梦想总是不能说出来的,因为有一种说法是,梦想一旦被说出来后,就很可能成为“嘴上说说”而已,很难成真了。

那些缄口沉默的人,有一部分,确实是在默默努力着实现梦想;可是,还有一部分呢,是害怕说出来后没能实现,太丢人,因此不敢公开做出承诺。

后者把梦想埋在心里,渐渐地开始偷懒,自我放弃,还侥幸地想:哎,反正也没人知道,我默默把它忘了好啦。

所以,还是我还是公开地写下了这篇文章。我想成为一个靠写字谋生的人,我会为之努力,我愿意承担一切可能的后果。我可能会失败,但我一定会做出最大努力。

——你呢?你的梦想是什么?

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同声传译,是成为匡扶正义的律师,是去苏黎世大学读研究生,还是成为尝遍天下美味的美食家?……

我真诚地希望,你也能看一看自己的内心:你真正喜欢的,真正想做的,究竟是什么?

这世上大多数人,都在盲目地走大多数人在走、或者大多数人想走的路。到头来,却发现,他们得到的,其实不是自己想要的。

前几天,一位我很欣赏的朋友转发了我的文章,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评价我:对梦想的追求,什么时候都不算早、不算迟,不必非等到一个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

能给她带来一点感触,我也真的很荣幸。

其实,梦想本身并不遥远,梦想本身,并不可笑。真正可笑的是我们——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摇着头说着不可能,在萌芽时期就扼杀了自己的梦想;是我们自己嘲笑着、否定着、践踏着自己的梦想,却以为这是“长大了”“成熟了”的表现。

我想,这个时代不缺梦想,真正缺的是,被严肃对待的梦想。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认真对待——起码你自己要认真对待。

亲爱的,我们一起加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