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抑郁症与微笑结伴同行

在人们的印象中,抑郁症病人总是情绪低落、垂头丧气,很少有人将抑郁症患者与微笑联系起来。然而在临床中,的确有一小部分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层微笑的面纱。市七院专家提醒您——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被称为“第一心理杀手”。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会有更多的人感到紧张、疲劳和郁闷,加上经济拮据、失业和下岗等因素,发病率会进一步增加。由于抑郁症的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处于工作年龄段,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中有15%的患者会自杀而死。也就是说,抑郁症既可以影响人们的工作,又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在人们的印象中,抑郁症病人总是情绪低落、垂头丧气、反应迟钝、无趣、无欲、无望、无助、思维迟缓、活动减少等,很少有人将抑郁症患者与微笑联系起来。然而在临床中,的确有一小部分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层微笑的面纱。这部分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的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外在表现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应对社会交往、应付工作、应付家人、碍于面子而违心地强作欢颜。

绍兴第七医院专家认为,这种微笑性抑郁症最青睐那些高学历、有相当身份、有地位、事业有成的人士。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外在表现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个人前途的需要”。

这些具有较高学历、有相当身份地位的事业有成之士,特别是高级管理和行政工作人员,会错误地认为患抑郁症是种耻辱。出现抑郁的早期症状时,这些人往往更加抵触,他们总认为只是自己情绪不好而已,根本算不上病,更别说是得了抑郁症这种要去精神病医院看的病。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有自杀企图的重症抑郁患者,为了实现其自杀的目的,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痛苦体验而强作欢颜,以此逃避医务人员、亲友的注意。

因此,专家特别指出,重症抑郁患者情绪突然“好转”、心情“豁然开朗”可能是一个危险的征兆,应高度防范其自杀。这些“微笑”的患者,“微笑”过后是更深刻的孤独和寂寞。他们的行为具有表演性质,与他们的情感体验缺乏内在的一致,而难以表现其“真我”的一面。

绍兴第七医院专家指出,“微笑抑郁症”不仅会导致心理上的疾病,而且可能导致身心双重疾病。理智和情感是相互依存但又相互矛盾的一对共存体。所谓的“微笑抑郁症”就是理智过度地压制感情,等把感情压制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感情便会出现反弹,这样会使身体表现不适,甚至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一旦神经系统不能很好运行,内分泌便会不协调,从而导致免疫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人便容易患上胃病、心血管等疾病。针对这种情况,治疗应采取以生物治疗为基础,辅以心理治疗和其他各种治疗的方法。生物学治疗主要是以抗抑郁药作为治疗基础,心理治疗是辅助治疗的手段,这种心理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在疾病当中、治病之前和治病之后,但是它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要在抗抑郁药这种生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才更加有效。

新闻链接

一、自我测试

以下小测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专家DavidD-Burns博士设计的一套包括微笑性抑郁症在内的各种忧郁症的自我诊断表,不妨来个“对号入座”,看看你能得多少分。

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目上打分:没有0,轻度1,中度2,严重3。

1.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2.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3.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4.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5.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6.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7.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8.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9.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0.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11.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12.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13.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14.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15.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评分标准:0~4分,没有忧郁症;5~10分,偶尔有忧郁情绪;11~20分,有轻度忧郁症;21~30分,有中度忧郁症;31~45分,有严重忧郁症并需要立即治疗。

二、医疗处方

对微笑抑郁症的治疗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中药治疗法。现在,我国已经有不少效果良好的中成药问世,是较好的治疗途径;二是体育疗法。经常锻炼身体,产生一种轻松和自主的感觉。身体的活跃能有效地清除情绪压力;三是美食疗法。食物中的维生素B,能够缓解紧张情绪。这样的食物有香蕉、巧克力、樱桃和苹果等;四是书籍疗法。读书能使人心灵宁静,心境高远,是对抗抑郁情绪的一剂妙方。在工作休闲时多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是很不错的做法;五是学会给自己解压。人生不可能尽善尽美,皆遂人意。“人本是人,无需刻意做人”。学会超脱,学会自得其乐,这样才会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