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时代的兄弟

引导语:科技的发展总是离不开那些为人们做出贡献的人,当你坐在飞机上喝着咖啡时,是否记得他们呢?来看看本文吧!

莱特兄弟

1903年12月17日,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奥维尔·莱特(1871-1948)与哥哥威尔伯(1867-1912)一同将他们的飞机拖到了偏僻的沙滩上。当时风很大,时速有25英里到30英里。这是一个有利条件。大风可以提供升力,帮助他们实现愿望,让一架重飞行器载着一名驾驶员,完成历史上第一次动力飞行。兄弟二人正要开始试飞,一群当地人来到了现场,同来的还有附近海岸警卫站的约翰·T.丹尼尔斯和约翰尼·穆尔。丹尼尔斯和同事们在海滩上看到过这对兄弟,“我们禁不住想,这大概是一对可怜的疯子,我们从警卫站的窗户观察过他们,两个人在沙滩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什么也不干,就是看海鸥飞啊,滑翔啊,俯冲啊……他们还盯着塘鹅看,挥着自己的手和胳膊模仿鸟翅膀的动作。”

飞行器是在莱特兄弟设计建造、4年来曾多次试飞的一架滑翔机的基础上改造的。这是一架双翼飞机,底部装有滑橇,右侧的一对机翼比左侧的长出4英寸,以平衡稍稍偏离中心的发动机。奥维尔登机进行了第一次试飞。

首飞持续了12秒,飞出120英尺(1英尺=0.3048米——编者注)。飞机受了点轻伤,修理过程中,围观的一小群人都耐心等在一旁。接着,轮到威尔伯了。他飞得更远了一点,有175英尺。之后奥维尔再次试飞,距离大致相同。最后一次尝试终于实现了突破。这次飞行时间达59秒,威尔伯在离地12英尺到14英尺的高度持续飞行了852英尺。

在那个大风呼啸的上午,在基蒂霍克,20世纪影响最深远的一场革命开始了——世界进入了航空时代。

飞越英吉利海峡

1903年莱特兄弟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首飞成功,随后的几年里,欧洲和美国的许多人都兴致勃勃地想尝试飞行。一部分人把这当做爱好、娱乐或是一种新奇玩意儿,另一部分人以更加严肃的态度看待这项消遣,把它看做一项能够开拓财路的发明。在政客和军人眼里,飞机则是一种可能为他们增添实力的新产品。

路易·布莱里奥(1872-1936)不是富翁,不是军人,也不是政客,他只是一个年轻人,几年来一直自己在摸索着制造飞行器。1900年,他造出了一架扑翼飞机。那是一件怪异的发明,依照布莱里奥乐观但是错误的设想,它扑扇机翼就能飞起来。扑翼飞机失败了,但布莱里奥没有放弃,他又接连造了几架固定翼飞机。尽管始终未能造出他理想中的飞机,但每一次尝试都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经典哲理名言 )

1903年,他与另一位名叫加布里埃尔·瓦赞的航空先驱联手,组建了布莱里奥-瓦赞公司。然而,公司的经营并不顺利,到了20世纪第一个10年末,30多岁的布莱里奥眼看就要破产了。伦敦《每日邮报》主办的一场竞赛为他带来了一线希望。这家报纸设下1000英镑的赏金,奖给第一个驾机从英国飞到法国——或从法国飞到英国——横跨英吉利海峡的人。布莱里奥决定参赛。

1909年7月25日一大早,他做好了准备。这天的清晨有些冷,海峡大雾弥漫,挑战要冒不小的风险,很少有人在海上成功飞行过这么远的距离。而且,布莱里奥这天是不带罗盘飞行的。他将起飞地点选在了加来附近的巴拉克村的悬崖上。他的目的地是多佛尔一带的某处峭壁顶端,但具体在哪里,连他自己也不清楚。法国一位报社记者承诺在英国那边等他,届时挥舞一面巨大的法国国旗为他指引安全的降落点。

布莱里奥在草地上滑行了一段,随即驾着他那小小的布莱里奥XI型单翼机冲进了大雾里。他将25马力的安赞尼发动机推到最高速,避开峭壁上方的电报线,而后将速度稳定在每小时40英里左右,开始了全程21英里的飞行。飞进浓雾之后,风雨接连袭来,有那么一段时间,布莱里奥完全看不到下方的水面。“我孤身一人,”他写道,“什么也看不见。整整10分钟,我根本辨不出方向。”飞机上没有罗盘。大约20分钟后,布莱里奥依稀看到了多佛尔海岸的峭壁和古老的多佛尔城堡。他发现自己被大风刮得偏离了航线,飞到了原定降落点的西面,便连忙加大油门调整方向。幸好,雨水起到了制冷剂的功效。降落点越来越近,他看到了挥舞着法国国旗的记者,猛烈的强风把飞机吹得打起了转。布莱里奥重新稳住飞机,关闭发动机,滑翔降落。路易·布莱里奥用38分钟多一点的时间飞越了英吉利海峡,安全着陆。他自己松了一口气,公众也为他激动不已。

这次飞行距离不长,造成的心理冲击却不小。对于法国,这是一场辉煌的胜利。对于英国,这是一件令人失望也令人震惊的事——《每日邮报》的大奖竟让一个法国人赢了去,实在有些丢人。除此之外,英国更是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他们意识到,自己今后可能受到的攻击不仅仅来自海上,要让强大的皇家海军束手无策,或许这就是一个办法。“不列颠坚不可摧的时代已成为过去……空军将成为与海军同等重要的力量。”布莱里奥完成横跨英吉利海峡的历史性飞行之后,英国报纸次日登出如上大标题。

编后语:改变历史,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实力,但相信大家看了这个故事也会懂得他们付出的有多么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