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努力,就别怪别人势利!
引导语:别人的每一分笑脸相迎,都是对我们勤奋的最大鼓励。别人的每一次横眉冷对,也是对我们碌碌无为的严厉抨击。
W君越来越不喜欢社交了。
一桌陌生人,端着酒杯互换名片,或者调出二维码加微信好友,尽管素昧平生,却满口称兄道弟,谈笑风生,杯盘狼藉,逢场作戏,乐此不彼。
W君不明白这样浪费时间有什么意义?他宁愿宅在家里,一个人刷爆一部美剧,或者跑到家旁边的公园,一坐就是一个下午。
于是,就连同学聚会,也找各种借口推掉。一下班,就窝在租来的小屋离群索居。
虽然形单影只,倒也自得其乐。
“你又没有女朋友,又不出来交朋友,老这么一个人憋在家里,不怕把人憋坏了吗?”我屡次打电话邀请W君,都被他各种推托,实在好奇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整天吃吃喝喝有什么意思?还记得孔夫子说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吗?我可不想变成那个样子。”W君立场坚定,不容撼动。
“都几个月没见着你了,这次不吃饭,就打台球练技术,实在不行谈谈人生和理想,这么积极益智总可以了吧?”
“你这人倒是有点诚意,容我考虑考虑。”
然后电话里就传来了嘟的一声。
其实,大学时的W君并不是这样。那时的他,是个舞文弄墨的好手,吹拉弹唱的能人,插科打诨的宗师,有他在地方,总少不了欢声笑语。他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在每个领域里,都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不愿意花时间做兼职,经常穷得兜里只剩五块钱,却总有人请他吃西门烤翅,即便下一次,他仍然请不起,仍是别人请。他精打细算分配着自己在每件事情上的时间精力,保证它们齐头并进,均衡发展。他的朋友遍布校园,聚会时欢喜无限。
虽然他不高也不帅,不是富二代,在所有聚会里,他都是不容忽视的一员。
那么,事情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毕业后,读书时的圈子渐行渐远,终于烟消云散,他有了新的朋友,新的聚会。怎么说呢?他的工作找得不算好,是一家日薄西山的老牌国企,做着与时代严重脱节的奇怪业务,非常小众,说出来铁定没人知道。对工作范畴内的社交,他兴致不高,可如果参加其他聚会,又会显得落落寡合。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一个标签,是对你身份最核心的概括。上学时这个标签是你就读的学校,工作后就成了你所在的单位。W君从小到大读的都是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行走江湖自报家门时腰板一向挺得直直的。他习惯了陌生人听完他自我介绍后发出的那一声惊叹,也很享受聚会时一桌人以他为中心展开话题,或者至少被频繁地提及。
而现在,他经常要面对的情况则是:
什么公司?
哪几个字?
是在北京吗?……
其他人的单位则十分“通俗易懂”:百姓日用的媒体、妇孺皆知的国家机关、羡煞旁人的垄断国企、如雷贯耳的跨国公司、神鬼莫测的金融机构……很快他们就聊得热火朝天,互相加了微信,纷纷表示以后要经常相聚,且希望能有合作的机会。桌上那些公共话题,紧扣时代的脉搏,又和几乎每个人的工作都有密切关联——只除了W君。结束时,三三两两拉手扶肩,流连话别,有些还是开车来的,执意要载这个一程载那个一程。忽然间,W君发现自己不声不响地站在一边,成了局外人。
经过了几次这样的情形,W君就对社交产生了恐惧症。
在那样拓展人脉、兑换资源的场合,W君一事无成,两手空空,没什么值得他人一哂的东西,自然没有脸面混迹其中。
本来W君守着自己的心事,就像耗子守着刚刚偷来的残羹冷炙。如果不是某次我灌了他几两二锅头,上面这些情况,他一定妥妥地烂在肚里。男人的尊严就是这么奇怪的东西,如果你没能走到离他心灵近在咫尺处,就别想让他袒露内心的虚弱和苦闷。
“那些人啊,都可势利了!你没有资源没有地位,根本当你不存在!嘴里说着幸会幸会,却满桌子找人碰杯唠叨半天,就不回自己座位上和我这个邻座多说几句话。这样的人,谁爱跟他们玩?”W君愤愤然又闷了一口酒,掩饰不住眼里落寞的神色。
这次交流的结果让我无比感慨唏嘘,却又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那些“势利”的人,他们错了吗?W君自己,难道不是也喜欢和更有资源更有地位更优秀的人交往吗?
广义上的“势利”,大概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心理机制。两个女孩,我们会天然更喜欢漂亮的那个,而对其貌不扬的那个提不起神来。一个人庸庸碌碌,一个人才华横溢,一个人闷头闷脑,一个人幽默风趣,一个人平淡无奇,一个人名声在外,一个人普普通通,一个人身居要津,我们大概都会喜欢才华横溢、幽默风趣、名声在外、身居要津的那个,而对庸庸碌碌、闷头闷脑、平淡无奇、普普通通的那个,没有多少兴趣。也许那人平淡无奇的表面下,暗含着许多珍贵的品质,并且得到他知交好友的喜欢,但对一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来讲,显然来不及细细体会那些不明显的优点,而只会被别人耀眼的闪光率先吸引过去。
当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人处在重要的位置,有人处在不那么重要的位置。很残酷,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混得怎么样。在读大学时,W君身居名校又颇有才华和见地,他一直是那个处在重要位置,并且闪着光芒吸引别人的人。当一桌人在聚会时都围着他转,他大概没有觉得这种状况有什么不妥,当然也不会觉得那些围着他的人是不是有点“势利”。而到如今,时过境迁,他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而是堕入凡尘成为一个普通人。整个社会的秩序更加强烈地倾泻在他身上,他却开始质疑人际交往中的这种行为定势了。(好文章阅读 )
其实,和优秀的人做朋友,未必需要整天惦记着人家的什么资源和人脉,这件事情本身,对我们就是极大的刺激和激励。别人的年轻有为,会焕发我们的发扬蹈厉。别人高瞻远瞩而又循序渐进求取成功的过程,也会对我们前行的脚步产生积极的助力。即便珠玉在侧时常让我们感觉自惭形秽,这种自惭本身,就将催动我们努力思考和行动,好让自己能跟别人不卑不亢地并排站在一起。
读书时那种声气相求、百分百不计功利的友情,进入社会后自然会变得极度稀缺。倘若遇到了,那是你的幸运。倘若遇不到,也不要腹诽他人势利。须知,人际交往需要极高的时间成本,就连孔夫子都说了“无友不如己者”,谁不希望在结交朋友的同时,还能携手并进,互为表里?
我很想告诉W君,在这个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冷淡,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追捧。你可曾想过,那个在聚会中高谈雄辩,让所有人捧腮倾听的人,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成了一个让别人这样感兴趣的人?也许他也曾是只丑小鸭,却在黑暗中不断修炼自己的才华,直到长出靓丽的翅羽,成了别人眼中的白天鹅。也许他身高不高相貌粗陋,从来都得不到女孩子的正眼,却通过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努力,收获了巨大的名声和财富,开始被人们称作“钻石王老五”。
当某人受到追捧,一定是他取得了足够的成绩,下了相应的苦功。
而如果你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可有可无,说得苛刻一点,你一定是活该。
反观W君这些年的生活,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他工资水平一般,却有北京户口,难免驽马恋栈豆。他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和上升空间深觉无望,却狠不下心来另谋高就。平稳而舒适的日子像一根倒刺钩住他的脚踵,他既不能放弃安逸,冲到社会上去闯荡拼杀,也没有想过在工作之余,是否还能做些什么,来改变目前这种庸庸碌碌的状态。更何况,在同学当中,他并不算混得最差的,有的人甚至混到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再不与大家联系。
因为单位事务不甚繁忙,极少加班,W君其实有大量自己的时间。他每天慢慢悠悠地上下班,回到家里就看看热播剧、刷刷娱乐节目,兴致来了还会打通宵的星际争霸,偶尔读书,也限于市面上泛滥成灾、毫无营养的那种。他坚持自己做饭,虽然略显麻烦,却也吃得健康。他还是一把省钱的好手。他会花两个小时比较三家超市的床单差价,然后挑出最价廉物美的一条。虽然没有女朋友,但在相亲时他却从不将就。他总觉得自己应该要有一段特别浪漫美好的爱情,而不是守着个黄脸婆过乏味的一生。至于如何才能得到这样一份天下无双的爱情,如何努力才有希望得偿所愿,他却没去好好想过。也许,他寄希望于那个女孩超尘拔俗,一点都不“势利”吧。
我曾经很奇怪,我有一个朋友,每次见面都算聊得不错,他只要一发朋友圈我都会点赞,他有重要的文章,我还会积极地转发并配上热情洋溢的文字。但他很少给我点赞,当我给他留言时他也是草草发几个呲牙的表情了事。而对圈里一个大牛,他却相当地热情,即便是我这种无时无刻不在刷手机的人,点赞的速度也总是慢他一步。而他和那个大牛,甚至都没有见过面,只是加了微信而已。
当我发表了一些小说,获得了汉字听写大会的冠军后,我发现他逐渐开始给我点赞了,偶尔还有简单的留言。当我又获了中国成语大会的冠军,他的兴致明显更高了。动不动就在我转发的文章下面和我聊个没完,还经常在朋友圈提我的名字、转发我的文章并且@我。
还有一个女孩,初次见面我们一拍即合,连着几天都在聊微信,几乎没怎么停过。她几次催我读她的诗歌,并且往我们《诗刊》杂志送审。
因为她工作需要,我给她介绍了很多我的作家朋友,他们都比我有名。她只要知道我有饭局,就会风风火火地赶过来,以至于朋友们都开始旁敲侧击:你俩都是单身,互相没有考虑考虑?我笑笑,心里也以为不是没有可能。
然而在席间她对我的朋友们明显更有热情,并且很快就表现出对我其中一个朋友格外的兴趣。那个朋友已经是在文坛小有建树的青年作家,而我却还初出茅庐鲜有着述。她在朋友圈向我那个朋友频频抛掷橄榄枝,还跟我打听他是否有女朋友。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转而询问:那他俩感情好吗?
即便是在我专门为她张罗的饭局上,她也不掩饰对我的冷落。她用不屑的语气批评我不好好写作,却到处去参加电视节目,又混不出个名堂,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这样不务正业呢!
后来我们就不怎么联系了。过了很久,当她发现,关于我参加成语大会的消息和视频,隔三差五就会在她的朋友圈呈现刷屏的态势,她又跑来问我,能不能拜我为师?还称我为潜力股。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平时在刷朋友圈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点赞和评论的朋友,其实就那么一些。大多数“好友”,与我们基本处于互相不闻不问的状态,甚或直接在设置中挑选了“不看他的朋友圈”。但只要某一天,突然看到某个“好友”获了大奖、考上了世界名校、出版了畅销的书籍、获得了一大笔创业投资,以及诸如此类的成绩,我们就会忍不住点个赞,并且今后再刷朋友圈的时候也对他青眼有加,时常关注。这种手痒几乎没有意义,却又出于本能。
同理,如果我们自己在某个领域突然折腾出了什么动静,就会发现,很多泛泛相交的朋友都来频频点赞,锦上添花。甚至还有些久不联系,几乎已经忘掉的朋友,辗转找到电话和微信,就为了道一声祝贺,似乎在提醒我们,茫茫江湖,大家也曾是朋友。苟富贵,不要彼此忘记。
不要问他们平时都在哪里,也不要觉得人家势利,须知,别人的每一分笑脸相迎,都是对我们勤奋的最大鼓励。别人的每一次横眉冷对,也是对我们碌碌无为的严厉抨击。
倘若自己不努力,那就别怪别人势利。
2015年12月29日,北京星城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