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语言沟通技巧大全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直接桥梁,不是哑巴就会说话,但会说话不等如可以与人沟通,如何延续交谈和令人乐意和我们倾谈也是一种挑战,个中自有其技巧。以下将从打开话匣子,结束话语的技巧逐一介绍。

一、展开话题技巧

(一)展开话题前注意的地方

展开话题前注意一下对方的行为态度,这通常会给我们一些提示。知道那是不是个展开交谈的好机会。

1、正面的提示包括对方有:

有眼神接触、有微笑、自然的面部表情

2、负面的提示则包括对方:

正在忙于某些事情、正与别人详谈中、正赶往别处

当然我们自己也得同样发出正面的提示。如果用主动跟别人先打招呼,说声加上微笑以示友好,很容易取得别人好感及留下好印象,从而展开话题。

(二)展开话题形式

1、邀请式例:你今天看来容光焕发哦!

2、问题式例:你最近忙吗?

(三)展开话题可以从下几方面出发

1、自己:可简单透露自己的感受或近况

例:我近来学习比较忙,常常要复习到深夜。

2、对方:从对方身上发掘话题,衣着外表首饰等都是题材

例:你这件外套真好看,是在那里买的呢?

3、当时环境或流行话题

例:呀!最近天气凉了许多,真要穿件衣服……

4、有时简单适当的说话便可把大家关系接近,如:

5、简单问候对方,例:你最近怎样呀?

6、赞美的说话,例:孩子长得多可爱!

7、若我们不想多作交谈,也可以在倾谈中作出负面提示,如:

起身行开、眼向下望或四处张望、不会主动提问或提出任何新话题

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提示方式,以上未必绝对正确,惟有透过不断尝试才能加强甄别提示的能力。若发现真的不投契或言谈乏味,或对方对你没兴趣,则不宜勉强维持下去,但仍要有礼地离开。

二、维持话题技巧

话匣子开了后,可以运用漫谈资料,自我提示共同兴趣来维持话题,也要适当地转换话题。

(一)漫谈资料

所谓漫谈资料法,是指在回答问题时透露多点漫谈资料,使对方能发掘更多话题。否则谈话便变得枯燥无味。

如:“我不是常在那里买东西的,只不过是有一次无意中看到而买的。”另一方面,我们亦小心留意对方透露的漫谈资料,以便发掘更多话题。如:“呵,原来你在南海大道上班的,你做的是什么工作呀?”

(二)自我揭示法

自我揭示法即透露自己的资料,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对方更了解自己,并为对方提供谈话题材,作出平衡彼此谈话内容的作用。但注意自我提示需与对话内容有关,不宜多或太长,视对方反应而定。

内容可分三个层次

1、与谈论话题有关的经验

2、自己对讨论的事项的意见

3、自己对分享事件中的感受

例如:

明:东,你放假去了那里玩呀?

东:去了北京,玩了十四日,几好玩呀。(个人感受)

明:我上次放假也去了北京玩,都觉得好好玩!你认为那里最好玩?(个人经验及感受)

东:我觉得去长城最好玩,不过处处都要收钱,真扫兴。(个人感受)

明:是啊!我亦有同感,我觉得现在北京变得商业化,不像以前了。(个人意见)

(三)找出共同兴趣及话题

与人交谈时,可于漫谈之中,找出共同的兴趣及话题,有助维持话题。例如:

红:我昨天去了打羽毛球,十分好玩。

利:我也喜欢打羽毛球,你通常在那里打呢?

(四)转换话题

留意自己及对方是否对谈论中的话题已没有兴趣。用漫谈资料或如何打开话匣的技巧开展新的谈话内容。细心聆听,注意反应,留意自己及对方是否谈论中的话题已再没有兴趣。自己是否很努力继续这个谈话内容,或人家要停很久才有回应。如有需要可利用漫谈资料来转换话题。

例如:“我听你刚才讲到……看来你都很喜欢运动……”多注意对方谈话中重要字眼,并将一些有关资料记下,适当时候有助于转换话题。迹可运用如何打开话匣的技巧重新展开话题,除了在话题方面着手外,在过程中迹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五)平衡彼此谈话的内容

无论以漫谈资料或自我提示法增加谈话的机会,仍需避免一方讲得太多或太少。一般情况下,较平均的参与会使双方的交谈较自然,除非对方演说你亦乐于聆听。

三、聆听和回应

在维持谈话时,如果能表示明白对方感受和说话背后的做含意,对方更喜欢和你倾谈,及能够促进彼此了解,所以聆听及回应技巧亦十分重要。

1.聆听技巧:

(1)集中注意:

不要魂游太虚,保持谈话的专注和聆听

不用努力寻找话题,担心下一步要说些什么,我们只管细心聆听,掌握对方的说话内容、事件、意见等,因为当我们在努力寻找话题时便不能细心聆听,也就错过了一些重要的资料和字眼。

(2)留意隐藏的说话:

人与人之间的说话有时不很直接,有些资料是隐藏的,我们耳朵和脑筋都要齐齐活动,找出隐藏的说话。在漫谈资料中,留意对方说话时的内容及语气,可能会帮助了解对方感受或言外之意。

(我今天忙得要命,跑了大半天。)这可能代表对方坐下来和你谈话,也可能表示很累,不想和你交谈,那便要留心她的身体语言,或许要你直接提问了。

(3)在效记忆:

在我们静心聆听之时,也可以把对方的一些重要字眼和资料记下来,之后便可作回应。

2.回应技巧:

在谈话时,如果能表达明白对方感受和说话背后的含意,对方更喜欢和你倾谈,及能够促进彼此了解。

简单总结对方的内容

讲出对方观点及感受

四、结束话题技巧

预备离开的信息

当谈话停顿得太久或双方感到想结束话题,就应该是适当时候结束谈话,首先要发出预备离开的信息后,例如:“阿美,我也差不多时候要走啦,我要去买些东西。”

提出再联络的表示

当你发出预备离开的信息后,通常可提出再联络的表示,例如:

“我再CALL你,下次去饮茶呀!”,亦可以直接的表示:“与你谈很开心,下星期有时间再出来倾过呀!”

总结:

如有需要,可简单总结内容。但一般的社交闲谈,这不大重要,过分着意反为不美,一两句说话很足够。如:“现在才知大家都是话剧迷,改日一定找你再畅谈一番。”

(二)、辅导

辅导是什么?

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致力与受助者建立一个具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他/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致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迈向自我实现。(林孟平著《辅导与心理治疗》)

基本技巧

(1)专注:对受助者表达专心、注意,使他/她感到重视、被接纳,从而对辅导者产生信任,建立良好关系。

(2)同理心回应:设身处地的对受助者产生共鸣了解,对他/她所经历的事情内容或身在其中的感受、情绪做恰如其份的正确反应。

(3)确认:认同、赞赏受助者当付出的努力(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行为)

(4)重组:改变或重整受助者既有对自己问题的观点,提供另一个角度去看自己的问题。

(5)问题澄清:具体探索受助者的问题,从广泛没有方向的谈话变得较窄而有方向,对问题有真正的了解。

(6)集中焦点:协助受助者理清自己的问题或情绪,集中讨论个别问题。

(7)总结:通常在面谈结束的时候,总结整个面谈内重要的内容和情绪。

(三)、小组凝聚力

一.小组凝聚力的定义:

小组凝聚力是一小组现象,是小组历程里的结果,组员互动过程后的产品,是一个以力量吸引其组员,把组员与组员,组员与小组紧密地联结起来。组员对小组认同而产生归属感,因而愿意及渴望留下,组员之间结合成一体,共同朝着小组目标进发。

二.小组凝聚力的决定因素:

小组凝聚力强弱是基于小组的吸引力有多大,这力量决定于五因素:

小组本身条件,例如组员能否充分了解小组目标,明确认识达到目标的途径,从小组历程里获得经验成功及满足;

组员之间是否有共同目标、兴趣,小组能否满足个人的需要、动机及期望;

组员的参与及奉献精神;

小组内的人际关系是否良好,组员能否互相信任,接纳及合作,愿意互相分享及彼此关心;

小组的领导者是否具有效率及具备领导作用。

小组的凝聚力是否逐渐加强可依据以下的现象以观察:组员的出席率高,组员对小组产生‘我们’的感觉,组员能和融洽相处,表现忠诚,愿意承担责任,共同朝目标进发,忍受小组所带来的不愉快及挫折,组员之间互相保护及共同对抗外来的评击,往往能以小组为大前题而牺牲自己的意愿,对小组价值及历程认同及遵从。

小组凝聚力对组员影响大致可分为行为及心理两方面:

在行为方面:凝聚力大的小组,组员对小组的认同较强,对小组目标的承诺亦较大。组员愿意接受被安排的任务及角色扮演,与其他组员共同达到目标。组员对小组的规范能表示服从及遵守,组员间的沟通亦能有效地表达,对其他组员的意见接纳性较强,而组员间的互相影响也较大。组员对小组认同性大,小组凝聚力加强,组员便会以小组的价值作取向,以小组的规范及文化作个人行为的标准,这样个人的态度,行为表现为价值取向便会受小组影响。

在心理方面:一个凝聚力强的小组会带给组员成功感及满足感,良好人际关系亦给组员带来安全感,在小组内,组员感觉到被接纳、尊重、关心,有其存在的价值。此外,亦发现在凝聚力高的小组内,组员较少感到有不安的情绪,而在凝聚力低的小组中组员常感到紧张,压力大及缺乏支持。这说明了凝聚力高的小组,在组员面对紧张焦虑时能给予适当的支持,减轻组员不安的情绪。

三.沟通与冲突:

1、沟通原则

每个组织内,总会有磨擦,而类似的不快经验,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而造成,故有效沟通是一门极高深的学问。良好沟通建立融洽关系的必备因素,只要大家多学多实践,紧记以下五个原则,便可协助你战胜沟通障碍。

(1)用心聆听知人意,隐晦沟通惹猜疑

(2)自我封锁要突破,坦诚真我要交出

(3)多称赞,少挑剔。常嘉许,莫相斥

(4)要解决冲突,莫执持已见。要协议达成,须靠齐让步

(5)接纳别人不同处,尊重对方有自主

2、冲突

(1)冲突来源

职位及责任的竞争,总觉得对方做得不称职,若换上自己定会处理得更好;或者希望能够表现出众,将别人比下去。注意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冲突便可减少。

职位与责任不明确或有重叠时,便会出现混乱、磨擦及冲突。

时间或资源有限,各人均希望工作有效率,便会埋怨他人浪费时间。此外,组织往往也需面对财政短缺或其他处理问题。

人往往会带着一些不自知的偏见,而这些偏见有时会争执和不和。

组织内若分有不同小圈子,可能出现权力拉锯局面,使组织分歧变大。

个性冲突是由于各人的内在性格所致,如充满敌意的人会缺乏安全感,以攻击别人来掩饰自己的弱点。

过分执著于自己对思想、宗教及政治取向的观点和看法,更易引致意见分歧。

(2)解决冲突的方法

a.顺服:其中一方放弃立场、偏见。通常是权力较大的一方强迫较弱的一方接受,但这方法并非稳固团体基础的好方法。

b.合作:“打不过对方,就加入对方”若只是暂时放弃自己的看法,但预备随时再出击,则危机仍然存在。

c.逃避:不敢面对,或只解决表面问题,这正是逃避手法的最佳表象。表面上这处理方法甚为有效,但一直逃避下去,对团体也没有实际好处。

d.不合作:是一些锐意破坏组织的成员的常用策略,可令组织工作逐步瘫痪。

e.竞争:用“适者生存”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大家乐得隔岸观火,让别人拼个你死我活,然后再收拾残局。

f.武力控制:如订立一些新规则以控制各人行为,甚至会用惩罚手段。

g.联手解决:这无疑是一个最佳的方法,不致两败俱伤,亦使大家在过程中得以学习和成长。

四.作为小组成员:

──作为小组成员,无论组长或组员,都需要对小组的目标、策略和活动负责。

•小组参与的元素

.1交往

·包括工作中与工作外的交往,前者提供信息交流,后者加强凝聚力和亲切感

·没有交往,重要信息得不到交流,逐渐产生与现实不符的设想、期望,成员间开始有分歧、冲突

·不同工作性质的小组开会密度不同,但至少应每月一次

•2信息关系

·成员间增进了解的程度越高,信息越丰富,共享性越强

·面对面交谈时信息最丰富,其次是电话交谈,再次是纸张传递

•3对作决定的影响

·个人独裁或绝对民主都是不正确做法

·小组是需要领导的,也鼓励个人在特定领域内作决定

·一年两次检讨小组作决定的方法和作决定质量较高的人

•小组的决策

·小组的决定比个人所作决定的平均水平要好,但由于受社会作用影响,小组总达不到最优秀个人成员所作决定的质量

·在小组作决定中产生缺陷的社会作用:

个性因素(如过于内向)——社会服从作用(随大流无主见)——缺乏交流技能——“发表意见时间”被占用(特别人士喋喋不休陈述已见)——自我中心——地位和职级(错误认为职级越高意见越正确)——冒险手法(小组作决定有时过于保守,阻挠竞争策略)——小集团思想——社会惰性(个人贡献被小组表现吞并时,个人努力大减)——负责分散(工作中卸膊)——生产阻塞(小组讨论时,个人意见受相左意见夹击)

•决定的阶梯技巧

·是作决定的一种方法,能克服以上某些社会作用,提高成员的参与感、创造力

·三个条件(三个阶梯):

•组员在发表意见前须对问题认真思考

•听取小组决定前,组员须发表个人意见

•全体组员发表意见后,小组才作决定

4.小组安全感

·所谓小组安全感,简言之指小组内一种互相信任支持的情感,而非互相攻击、贬低

·当人们感到安全时才有可能承担义务和专心投入

·在一个不感安全气氛中工作,其成员表现得小心翼翼、谨慎保守,相反地,安全感

强的人们更有可能从事以信任、幽默、温暖和支持为基础的有效的小组工作

实战例子:

(一)新开学校

例一:市义工联准备在某校开设服务点,组建了甲小组,小组便开始承担建设的责任。组长召开小组会议,提出个人应先了解自身资源并作了记录以便日后安排工作,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学校资源,初步制定出服务计划,提出“我们可为学校做些什么”。

接着,组长与校方沟通并讨论计划的切实性,可行性,并加以修改直到校方通过。服务终于可以开始。组长就组员的特点分配工作。组员开始进入“单独行动”时,他们大多通过游戏或交谈与学生建立起友谊,小组在服务初期经常开会讨论问题,工作之余也保持密切联系,做到工作上是伙伴,工作外是朋友。小组工作也较顺利地开展了。

(二)继往开来

例二:乙小组长期进驻某校,由于组员合作性强,与校方沟通良好,所以小组工作可谓“无风无浪”既不好也不太差,但组员们深懂“居安思危”,他们时刻关注着服务的发展,发现随着学校教学计划的发展,义工的服务形式有些不合适了。而且新义工主动性不强,某些旧义工引导也不热情,致使新义工对工作不熟悉,与校方沟通不足。组长于是召开会议,向大家明确讲述了以上问题,大家讨论后初步提出解决方案:新旧义工在交接期间应经常交流沟通;革新服务形式;开展调查,检测服务质量……,在小组的有效协作下,服务工作得以升上新台阶。

(三)扭转局势

例三:丙小组在学校的服务正处于“奄奄一息”之际,濒临结束,组员也无精打采。为了一挽颓势,小组召开了“救亡”会议,一致认为首先要挽回学校、组员对义工服务的信心。第一步,小组除做好自身服务外,积极协助学校开展活动,例如:协助老师带领学生扫墓,协助学生作全国比赛前的准备,工作时间外有些义工还与学生、老师一起打球、闲聊,组员也积极互相沟通。终于,工作有所起色,义工协助的学生在全国比赛中获奖,义工与学生、老师关系也进一步融洽得多,校方因此也对义工工作重获信心,也放心让他们搞活动,于是,在第二步里,小组对服务形式进行改革,一方面,对原有服务更新,另一方面开设新的服务力求配合学校的教学计划。一切努力是否一定成功?其实还是个未知数,但大家都重获信心,便是一个好的开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