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话到别人心坎里 如何说话不会打断别人
如何说话到别人心坎里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沟通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成熟的年轻人,如果想要在日常交际中获得别人的信任与喜爱,要特别注意提高自己的说话技巧。
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对话时,对方温润体贴的语言常常让我们如沐春风,感动万分。仔细思考,为何有的言语让我们沮丧不已,而有的言语却能让我们身心温暖?而我们在对话中,自己的言 语,带给对方时又是怎样的感觉呢?
交流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人们内心的交流。如果能在对话时,养成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的习惯,时刻体会对方的感情,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那么你一定能够拥有这种力量。
把话说到对方心里去之所以能感动人心,就是因为在无形之中,你自觉并悄悄地将谈话人角色互换,将自己的立足点由自己的立场转移到对方的立场,把对方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语当作是自己来对 待。这样一来,你言我语,你倾我诉,对方能够从你的言语之中,得到被尊重与肯定的感受,而你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就会很容易产生句句入耳,词词入心的效果。
在对话中,无论你处于弱势的一方还是强势的一方,无论你在对话中是说服者还是被说服者,无论你在对话中,更多扮演倾听者还是更多扮演说话者的兔色,若想要你的言语能够深入对方的内心, 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首先把自己与对方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吧,要做一个能够沟通的人,就首先需要是个平等自信的人,这是平等交谈的开始,也是你走进对方心灵的开始。
如果常常在对话中不知所措,无言以对,或是令对话无以为继。那么,从下一次谈话开始,我们不妨这样尝试: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摸准对方的,L理,再尝试设身处地地让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 “我如果站在他的立场,我将会怎么做?怎么说?”不妨在开口之前间自己这样的问题。当你担任对方扮演的角色,就更容易从对方的谈话中,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这种方法就相当于把自己暂时
交给对方处置,让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再在谈话中,发掘对自己有益的话,以便以后采用。要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喜爱,就要让自己参与到对方的事情中去,并投入强烈的关注之心,这是把话说到
对方心里去的第一条件。继而,再从对方关心的程度,探究对方的意见,从答话中发现对方站在自己的立场发言,同时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
有时候,一句深入人心的话语,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被人深刻记忆的美好,不要因自己的不善言辞而错失。
苏伊如今是一位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本科毕业之时,苏伊有很多机会可以留在大城市的大型企业工作,然而,苏伊却选择回到故乡的一所重点中学教书。谈起她的选择,苏伊讲起了埋在心里许多 年的话:“也许很多人觉得我傻,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回到这里当一名教师,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并且其实,从七岁那年开始,我就已经决定要做一个能够帮助许多孩子的好教师,所以,对待工 作,我从来没有懈怠过。记得小时候,因为自己出生的月份小,学校通知我要留级,作为一个小孩子,我不能理解,就以为是自己水平太差,跟不上学业,被老师遗弃了,在心里默默痛苦了好一阵子。 妈妈看到我的样子,急忙带着我跑去学校请求让我跟上去,当时我的班主任杨老师也在场,杨老师说了一句让我这辈子都让我难忘的话,她说,‘这孩子行的,让她跟上去吧。’这句话对于当时对自己 持否定态度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肯定,她给了我莫大的信心。于是我带着老师的期望真正地进入了小学阶段的学习。什么事我都努力做到比别人好,不能因为年龄小而落下队伍。其中很大的一 个原因是因为不想让杨老师失望。可能几十年以后老师会记不起那个不起眼的小女孩,但就是因为她的一句话,给了我巨大的力量。”苏伊还说:“我也想像杨老师一样,做一个这样的女性,有时候我们 轻描淡写的一句,确实能够给别人带来巨大的震撼。我只想尽力做好。”
对于一个自卑的孩子来说,有什么比老师的肯定来得更重要呢?当年的杨老师看到一个唯唯诺诺、伤心害怕的孩子,她能够立刻觉察到这个孩子心中的自卑,说一句“你行的”,消除孩子心中的所有 阴霾,并直接影响了这个孩子一生的选择。如今,苏伊也成了一名平凡的女教师,因为亲身经历的关系,在平凡的生活中,苏伊渴望完成她的不平凡,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带给孩子们美好的人生。
我们都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一员,我们曾为美好的语言温暖过,也曾为某些言语伤心过。说话人人都会,然而怎样说,说什么才能解决周遭的矛盾和问题,让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感到幸福,这是一 门很深的学问。
何说话不会打断别人
当别人正在说一件事的时候,比较好不要随便插嘴或是打断对方,因为这样对别人来说是不尊重的。这个道理,其实我们都明白。然而,当我们在倾听别人讲话时,却还是会忍不住去打断他人。比如 ,在与朋友谈论一个话题时,对方就此正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可听到一半,还未等对方说完,自己突然冒出一句:“啊,这个事情我听过。”将心比心,如果对方突然打断我们的谈话,我们又是什么心情 ?
我们在平时交际应酬中,应该静心聆听,在倾听完别人的言论之后,再去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你既尊重了别人,也知道了他的真正意图,在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的情况下,你们之间的交流会更加 顺畅。打断别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别人的一种否定,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总之,打断别人说话容易遭人反感。
某公司有一名项目经理,他很喜欢说话,很喜欢在别人面前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因为他是经理,所以好多人都不敢打断他说话,而他却总是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打断别人。他的口头禅是:“你好, 请允许我稍微打断一下。”然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长篇大论。有一次,他说稍微打断一下,结果一下子讲了四个小时,大家都想下班回家了,可他还感觉意犹未尽。
一次,几个员工在聊物价上涨的事情,恰好这位项目经理走了进来,他马上插话说了下去,从物价上涨的原因,到物价上涨对市场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的策略,都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让几个员 工听得目瞪口呆。
这位项目经理在家里也是独霸一方。如果他的儿子在饭桌上掉了一粒米饭,他就马上会对其大肆教育一番。从物种起源,到生命周期,再到“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他都会说个不停。有时,妻子实 在看不下去了想插上几句,却总是被他用话语打断。就这样,一顿饭常常要吃上一两个小时。
后来,这位经理的儿子生病了,他就带着儿子去医院。刚落座,经理就向医生介绍他儿子的情况,足足介绍了一个小时。
经理讲完以后,这位医生说:“他这个病需要……”医生还没说几句,经理就又接过话茬继续说,这个病应该用什么方法、什么药物来治疗,又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他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其间 ,医生好几次想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却都被经理打断了。
眼看要到中午下班时间了,经理问了一句:“医生,我的孩子应该怎么治?”
医生戴上口罩和墨镜,用棉花把耳朵堵起来,在一张纸上写道:“你都说完了,这个病就按你说的来治吧。”说完,医生就走了。
这位经理的故事虽然有些滑稽,但是反观现实,经常打断别人说话的人也确实是非常多的。
有时候,我们在倾听别人讲话时,还没听到结局便急于发表见解,但所发表的看法也未必正确。其实,倒不如耐下心来听对方讲清楚,再去发表自己的见解。
就算你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你也可以在对方讲完话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起码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如果你急于表现自己,对方往往不会理睬你,甚至不会再想听你的话。
所以,当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应该耐心倾听,认真去想,真诚地去面对他们,鼓励他们尽可能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位妇女在飞机遇难后幸免于难,但是回家后却自杀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个妇女想早点回家,就坐了飞机。她一路上幻想着回家后的种种情景,越想越开心。但是谁能想到,意外说来就来。在飞行的途中,气温骤降,飞机发出预警,很多乘客都吓哭了。后来, 飞行员用高超的驾驶技术,控制住了飞机的平衡,把大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位妇女回家之后特别高兴,她充满激情地不停地向丈夫讲述自己在飞机上的惊险经历,然而她的丈夫根本不搭理,对她的惊险旅程毫无兴趣。顿时,她感觉喜悦一扫而空,前后反差很大。她觉得 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于是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夫妻之间需要沟通,更需要倾听,而懂得倾听,是一种关爱与理解。当你在倾诉时,却发现无人倾听,必定会遭受打击。每个人在烦恼和喜悦后都有一份渴望,那就是对人倾诉,故事中的这位妇女 希望丈夫能给予理解与赞同,然而她的丈夫却没有做到,终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生活中,在与人谈话时,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渴望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自己的言论和观点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但很多人都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在谈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时,忽略了别人。实际上 ,这时候应该多给他人展示的机会,不要轻易打断他人的话。
如果你想要获得他人的尊重,就要时时提醒自己先尊重他人,哪怕是听人说话这么一件小事,也要学会尊重,不轻易打断他人。
如何说话有逻辑
言之有序是指说话要有条有理,不颠三倒四,不丢三落四,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事情、道理说清楚,体现说话人思路清晰,它还指说话者观点明确,前后一致,说理严密,合乎逻辑。这个逻辑就 是说话人要共同遵守的说理规则,下面介绍两种说理的逻辑方法。
(1)类比法。这是一种根据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同或相似,推断出它们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说理,有助于听话人触类旁通地明白事理。例如老作家秦牧《试谈积累 知识和描绘事物》中的一段话:“后谈谈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对于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 个月不写东西呢?”把写作和绘画、唱歌类比,它们都属于文艺创作的范围,具有相同的基本属性,且通俗易懂,有说服力。但是要注意不要机械类比,就是把事物间的偶然相同或相似作为论据,或者是 把表面上有些相似,而实质上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推出一个荒谬的或毫不相干的结论。
(2)反证法。中国成语中有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有一个人同时贩卖矛与盾,他向买家吹嘘他的矛是“无坚不摧”的,盾呢,是刀枪不入的。于是,有人马上提议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来验 证一下他的宣传是否可靠,这人当场哑口无言。这就是反证法的具体运用。有时对某个道理或问题,不容易从正面解释或反驳,不妨就换个说理方法,通过论证与此相反的论题的正确与否,来反面说明 问题的是非曲直。
为了让我们说话更加具有说服力,不如学习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还有两难逻辑、归谬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