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出息的好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孩子行为都能从母亲之爱中寻到源头

刚刚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母亲的杨文与陈淑妮,不但拥有崭新的家庭教育理念,而且还是积极的行动者。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点:自己的孩子都很优秀。

杨文的儿子夏杨与陈淑妮的女儿杜旻书都很优秀。是的,一个22岁的男孩竟辞去百万年薪,成为剑桥大学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实验室(MRC-LMB)在读博士生,并获得剑桥大学每年只有10人的霍奇金全额奖学金;一个21岁的女孩竟担任了全球最大学生组织AIESEC清华分会的副主席,并被选派赴美国哈佛大学参加年度商业论坛。

杨文与陈淑妮一致认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是孩子生命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孩子未来的走向是黑是赤,最为直接的影响者便是父母。杨文与陈淑妮对学生生命的关爱与自身“学不可以已”的精神,通过或显或隐的形式在家庭中外化出来,又悄无声息地内化于孩子的心里。于是,就有了夏杨与杜旻书对家人与更多人的真爱,以及在学业上锲而不舍的追求。妈妈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之后走向成功的身影几乎每天在孩子眼前晃动,而孩子也将克服困难视作自然,且在破解困难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无论是夏杨对农村祖父的深爱,还是杜旻书对“希望工程”的关注,都可以从妈妈之爱的河流中寻到源头。夏杨被抛在英国的艰难与凤凰涅槃,杜旻书小时候跑步的意志锤炼,又都可以从妈妈百折不挠的精神中寻到踪影。正是母亲的崇高形象叠印于孩子的心中,才有了他们对于崇高的向往与追求,以及走向崇高的一个又一个行动。

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孩子一生受用不尽

杨文不但是全国“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全家还荣获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称号;陈淑妮不但是“深圳市十大‘好妈妈’”,全家还被评选为深圳市“书香家庭”。在这种家庭中,孩子自然可以幸福地成长。所以,构筑和谐的家庭环境,就成了杨文和陈淑妮的共同追求。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增多的当下,父母的无奈与忧怨也越来越多。但在杨文与陈淑妮的家庭里,夏杨与杜旻书生命成长中的快乐与苦恼,都因有了妈妈与之分享和分担而精彩起来。家庭成了孩子精神的归宿和心灵的港湾,人们担忧的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与对抗,都因“阳光”灿烂的照耀而烟消云散。于是,长期生活在和谐幸福家庭中的孩子的心智也就愈发健康,并且影响到未来乃至永远。人的一生还将获取另样的成功和经历意想不到的波折,而一旦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就可以宠辱不惊,幸福永在。哲人言,如果一个心理有问题的人,即使现在获取一定的成功,最终还将会失败;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即使暂时失败,也会最终取得胜利。在这个层面上说,杨文与陈淑妮给予孩子的,就不只是现在的成就,更有一生受用不尽的意志品质。

和谐的家庭环境,还可以为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提供一种优质的思想情感载体。如果说夏杨与杜旻书每一步成长都饱含着妈妈心血的话,那么,妈妈也在孩子的成长中发展了自身。孩子的文化增长,需要妈妈的指点;而孩子知识的智慧形成,又促进了妈妈对知识的自觉追求。家庭成员间对于知识与智慧的叩问与探索,既有“当仁不让于师”自由争辩,也有“教学相长”的精神感悟。于是,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闪放出璀璨的光华,也许这不只是思想的活跃与智慧的提升,还有流动于妈妈与孩子之中的那种水乳交融的爱。人格教育经常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的,妈妈对孩子导之以善的显隐两道的引领,无异于“积以跬步”的道德储蓄。在必要的时候,孩子就会取之有用,自然地做出一些品格高尚的事情。结果,真善美就成了母亲与孩子共同的人生追求,而且在这种追求中一步步地升华起来。

每个孩子都可以走进天才的殿堂

杨文与陈淑妮认为,她们的孩子绝非“生而知之者”,也不是什么神童。然而,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母亲的后天教育,可以造就孩子精彩的一生。其实,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都可以走进天才的殿堂。大多数孩子之所以与天才擦肩而过,关键是最爱他们的家长与老师无意中将这种天才扼杀在摇篮之中而已。我们认为孩子聪明,事实上孩子比我们想象得还要聪明。充分挖掘内藏于孩子之中的潜能,还其一个精彩的人生,应当是一个母亲最伟大的历史使命。杨文让每一个时空都具有教育意义,并不是从孩子入学开始的,而是从其呱呱坠地始。陈淑妮为女儿起名“旻书”,寓意即为“读得懂天书的孩子”。作为高中生的夏杨大战李阳的电视镜头在很多媒体上传播之后引起轰动,探究者发现他是一个不死啃课本的学生;小学生的杜旻书“把压岁钱捐出来,为贫困农村的失学儿童建希望小学”的倡议书风行全国,且在西柏坡建立起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如此等等,在人们看来大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却一一变成了现实。

究其原因,是杨文与陈淑妮有效地启动了孩子的自信系统,让孩子在一些高层次的文化科学活动中展示风采且收获自信与成功。自信总是与潜能维系在一起的,鼓励总是与成功相依相存。“说你行你就行”是一种教育理念,家长不但要深信不疑,更要付诸实践。理念不是悬在天空的浮云,而必须内化于家长的心里更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两位母亲的可贵之处,就是在长期的心理暗示中,让孩子有了“我能行”的心理认可,并且在行之又行之中,成功又成功之中更加增加了自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