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床会不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主要观点

●3~6岁是“俄狄浦斯期”,最好在3岁之前分床和分房。

●涉及到和性相关的问题,家长可以创造性地回答。

●有时不是孩子不能独立,是母亲自己有分离焦虑。

●最影响到孩子的不一定是分房本身,而是家庭关系模式。

黄峥(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学博士生)

从教育的角度,现在的母婴教育往往会讲什么是最好的(或者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最好”),什么都定量。其实什么时间最好只是一个大致范围,孩子的个体差异也很重要。

其实,最影响到孩子的不一定是分床(房)本身,而是从房间安排中体现出来的家庭关系模式,包括亲子间的期待和依恋关系。这种模式会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表现出来。

应对“俄狄浦斯”敏感期

在1~3岁之间,孩子经历了一些关键事件,比如断奶,大小便训练等。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能够区分自己和外部,产生独立性和控制感。孩子已经有能力从外部世界独立,因此这个阶段适宜分床以及分房。

根据精神分析,3~6岁是儿童的“俄狄浦斯期”,孩子会对父母的关系、两性之间的问题比较敏感。从性心理角度来说,孩子3岁之后最好与父母分床,至少不要有可能直接看到父母的性事。在临床上,也确实有一些个案,记得早年间听到或看到父母间的性事,对性心理产生刺激性的影响。实际上,不是不分开一定会出问题,而是出问题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在3~6岁这个关键期,孩子需要意识到父母之间有一种亲密关系,是他没有能力介入的,接受这一点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6岁之后,孩子逐渐进入潜伏期。这阶段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超过对自身的关注,如果在小时没有分开,那么这个阶段也可以比较容易地分床(房)。而到青春期孩子会再次回归对自身的关注并产生性的冲动,如果在青春期到来之前还没有完成“分”,可能提示出家庭关系和互动模式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父母:越担心,越难办

1. 成长的烦恼 家长典型担心:“分床(房)会不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在儿童成长中,比如断奶,上幼儿园,孩子都可能体验到痛苦,会发现有些愿望不能实现。父母需要认识到,每一次成长都包含一 定的痛苦,不可能让孩子完全没有痛苦地成长。

2. 性,尴尬吗?孩子典型问题:“为什么我不能和妈妈睡一床,爸爸却可以?不公平!”家长典型担心:“向孩子解释的过程要涉及到夫妻之间的关系,会不会让孩子产生和性有关的联想?”孩子在3~6岁,会对男女身体的不同感兴趣,这是正常的。父母可以用适当的、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回答相关的问题,让孩子理解父母住在一起是天经地义的。当他长大了,也可以结婚,和另一个人住在一起。这个解释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关键在于父母心态上要觉得这是正常的。父母们既然能想出孩子是鸟衔来的之类的说法来回避问题,相信也会有足够的创造性来很好地回答问题。是孩子分不开,还是母亲分不开?家长典型问题:“我女儿有恋母情结,我老公有恋网情结。只好我和女儿一间卧室了。和女儿分睡,有点难。”在有的家庭中,由于父亲长期不在家,或父母之间关系疏远,所以母亲和孩子会长期睡同一张床。尽管不是有意识的,但孩子有时会幻想他能替代父亲的位置。孩子的这种替代幻想并不是一定不好,但如果过度,就可能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