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宝宝建立自己的玩伴圈

今年春节在越南旅行时,一天我乘坐宾馆的班车进城,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英国父亲,抱着他6个月大的女儿。小宝宝一上车就盯着我看,我当时戴了一副大墨镜,看着小宝宝可爱的小脸儿,我想逗逗她玩儿。于是我低了低头,让墨镜滑落到我鼻子上,我从墨镜上方看她。小宝宝看看我的眼睛,又看看墨镜,很仔细地研究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又把墨镜摘开,她的目光立即跟着墨镜移动。我不断地把墨镜戴上,滑下,摘开,小宝宝也全神贯注地跟随着墨镜的动静,直到班车到达目的地停下来。

整个过程,没有一句语言的交流,但是这个小宝宝却跟我进行了一场内容丰富的社交活动。换句话说,在班车上,她碰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玩伴。小宝宝的父亲坐在一边,饶有兴致地看着他的女儿跟一个陌生阿姨进行无声的互动。

我们都知道,人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需要伙伴,需要社会交往。小宝宝生下来的第一个社交对象就是他的父母,父母对宝宝的精心照料,让他感到世界是可亲的,人们是可靠的,使得他建立起对人的信任感。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他开始注意到他人,并且根据自己以往积攒的对世界和人的印象,来开展他的社交活动。

宝宝尚处于婴儿期时,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地多带宝宝外出“见世面”,接触其他的儿童以及成人。父母首先需要为宝宝建立一个“社交圈”,在身边多找一些同龄的宝宝,跟他们的家长建立联系,平时互相串串门儿,周末和节假日大家一起带孩子出去玩儿。一开始这种活动不需要很多宝宝参加,有两三个孩子足矣。家长们也不必着急让孩子之间进行交流,更不要督促孩子分享玩具,一起玩儿。孩子在幼儿期,跟伙伴之间的关系都是“平行游戏”,即各玩儿各的,但是却会关注另外的伙伴在做些什么。合作与分享,是在宝宝更大一些,有了合作与分享的需要和愿望时,才会进行的活动。

有些时候,小伙伴之间由于争抢玩具,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家长们不必担心,这种冲突是宝宝学习社交规则的宝贵机会。父母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以示范和引导的手段,让宝宝锻炼表达自己、体贴对方、解决问题、致谢致歉、友好相处等等方面的能力。在这种时刻,父母应该以宝宝的感受为主体,不要斤斤计较自己的孩子是否“挨欺负”了,更不要跟对方的家长较真儿。

虽然每个孩子的秉性脾气各不相同,家长还是应该尽早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接触人群。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过分呵护,不愿意带孩子出门,怕冷、怕风、怕脏、怕传染上疾病,等等,孩子在封闭的环境中长大,对外界缺乏认知并充满恐惧。待到需要社交时,难免受挫折挨欺负,那时家长再着急,恐怕晚了一点——难道你能每天跟着他,护着他,甚至帮着他打架?倒不如早一些培养他处变不惊的品质,让他对外界和他人感到自信和友好。经验的丰富或匮乏与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很大关联,社交经验丰富的孩子较之缺乏早期社交经历的孩子更加容易交上朋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