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腿走路的孩子容易跌倒

让孩子从小背负成才压力 我们需要多少"精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夫妇对他们的独生子寄予厚望,让孩子考上北大是全家人努力的方向。终于,孩子考上了。可是,当学习不再是衡量成败的惟一标准时,他再也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全家人都沉浸在孩子考上北大的喜悦中,没有人注意到他日渐沉默忧郁。一年后,孩子自杀了。

“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条件优越,但学习压力太大。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健康人格,迟早会出问题。社会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并立,才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社会教育缺失会使青少年成长‘跛腿’,一条腿走路的孩子太容易跌倒了。”安徽省合肥市瑶海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唐新平说。

孩子的成长不能只有书本

北京的董小姐对记者说,她6岁的侄子突然有一天对她说:“我活得太累了!”董小姐十分惊讶,问“为什么呀”,孩子回答说:“我干什么都不自由,我要踢球他们让我看书,我要看电视他们让我画画。”

充满竞争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迫使幼小的孩子不得不过早地承受压力和紧迫感。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用成年人的思维来安排孩子的生活,孩子很少有自主性。其实教育家认为,学习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学习。但成年人总认为要逼迫孩子学习,结果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是反抗。另有些内向的孩子,不善于表达反抗,长久积压在心里,会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2001年,17岁的中学生徐力不堪忍受压力,用榔头打死了自己的母亲。他妈妈最大的希望就是让他考上名牌大学,总是逼着他学习,不让他看电视听广播,更不让他出去运动。他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内心的冲突无处释放,就采取了最极端的方式。

5年后,“知心姐姐”卢勤到少管所看他,发现他改变了很多。“孩子的成长不能只有书本,他们有他们的心灵需求。”

卢勤说,孩子在成长中,遇到最大的困惑来自学业压力,如果情绪不能及时舒解,就会导致一些过激行为,甚至想到自杀。现在的孩子自尊心很强,但对生命没有认识。去年暑假,卢勤带这些轻生的孩子去看海龟是怎么把孩子生下来的,“孩子们受到了震撼,觉得生命来之不易,开始意识到要珍惜生命。”

像这样的生命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仅学校、家庭来承担是完全不够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影响。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2006年中央两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关系到造福亿万青少年、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

高分低能谁之过

一位旅居美国多年的华侨撰文说,他回国时发现许多亲朋好友的小孩都天资聪明,但从他们父母眼神中透出的期望,从学校的分数中折射出的残酷,使小孩的心灵充满忧伤。这些孩子的好奇心在流失,自信心在减退,创造力没有得到培养。“今天的世界不是以你记忆多少知识论英雄,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训练和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不仅要选拔聪明学生,更重要的是寻找卓越的年轻人。”

常常听到用人单位抱怨,现在的孩子好多是高分低能,工作中什么都不会,也不知道在学校怎么学的。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反映,相对于知识而言,敬业精神、职业素质、沟通能力、亲和力、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是企业更需要的,但现在的许多大学毕业生自私,自负,缺乏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眼高手低。

这能全怪学生吗?高分低能到底谁之过?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高喊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用人单位和学校教育之间为何对接不畅?多年来,我们习惯以分数这一单一指标来衡量学生,“一分遮百丑”。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的,既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更要有完善的人格。学校分数至上,用人单位能力第一,人才标准不一样,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我们现在往往注重的是“知识人”的教育,但更重要的是“社会人”的教育。孩子死记硬背的能力很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有些学生可以把物理原理答得很熟,却不会在家安装照明电路;有些学生能把植物结构说得清清楚楚,却不识花草、不懂栽培;有的学生能准确地计算三角、几何、却在邻居间收完水电费后算不清简单的加减。这些都是素质教育中亟待解决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学习知识到培养创新能力

据公安部数据,公安机关2006年破获的刑事犯罪案件中,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人员有67.9万人,占刑事犯罪作案人员的43.5%。

教育的目的在“教书育人”,教育不仅要解决知识的传承,还要承担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化的责任。现代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影响对青少年的教化作用越来越大,社会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和学习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说,青少年正值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对外部环境十分敏感,因此又被称为“暴风雨时期”。在青春期,青少年也开始接受和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和社会角色,而其主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当前,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学校教育不能使孩子全面发展,社会教育却呈现出无力的状态。社会教育作用的隐形性、长效性,使得人们对社会教育不够重视,对它的作用认识不清,认为孩子还小,不会与社会扯上关系。现有的一些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如青少年宫、博物馆,科学馆,但都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有些社会教育的活动都是走走形式,如多少年来3月5日总是上街擦一下栏杆,学生没能体会到这种社会活动的价值和意义,甚至也认为是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郗杰英说。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洪大用则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人才,必须有高度的社会化水平,包括积极的社会态度,对社会的客观了解,具备社会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勇于和乐于参与社会,能承受社会压力等等。这就要求孩子不能关在家庭与学校中,必须在面向社会、参与社会中接受教育,才能发展成为能立足于社会风雨的有用人才。因此,在家庭与学校之外的社会中获得教育,对青少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的一大趋势是以书本为主的学历教育向以人为本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转变,未来企业间乃至国家间的竞争最终会成为人才的竞争。因此,在构筑未来大教育的发展战略考虑中,青少年社会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责任和现实意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