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孩子变成“老虎屁股”摸不得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赞美、表扬的话,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这似乎是人的共性,当然,孩子也不例外。当大人表扬说“你真棒”时,没有哪个孩子会不高兴。但是每个人都难免因做错事,或者被人误解而受到批评、指责,在成长中的孩子更是如此。可不少家长却发现,要让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真正接受批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家长讲述

庄女士(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

女儿成了惹不起的“老虎”

女儿乐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孩子从小到大都喜欢听表扬的话,我们也认为这挺正常的。但是越长大,她的脾气就越来越大,还听不得一点批评的话。谁批评她,她就很不高兴,还不理睬人。

乐乐有时写作业或者做事情粗心,大人跟她讲要仔细一点、要改正,她把嘴巴翘得很高,一脸不高兴。

有一个周末,我们因为有事要处理就把她一个人留在家,临走时还千叮咛万嘱咐,叫她出去玩时要记得带钥匙。结果,下午4点多她给我打来电话,说是忘记拿钥匙了,在小区里跟其他小朋友也玩烦了,要我马上回家。我那时正在岛外,而且事情没处理好,根本没时间,就叫她先到隔壁奶奶家玩一会儿。谁知她冲我大吼一声“不回来算了”,就挂上了电话。

等我处理好事情后整个人也已经累得不行,回到家就语气稍重一点地说了她,“妈妈很累了,你还这么让我操心,还冲我发脾气。不是叫你出门要带钥匙的吗?”令我没想到的是,她一句话没说,走进自己房间把门一甩,半天不出来,连晚饭都不愿意吃。最后,没办法我只好 “认错”,跟她说一连串好话,才平息了她的“怒气”。

不仅是我们家长,就连老师批评、教导她的话都听不进去。乐乐生性比较好动,有时上课也不能静下来,跟同桌讲话或者做其他小动作。有一天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批评她几句后几天来见到老师就躲,或者就干脆装作没看见,而上课时依然不好好听。

回到家,我们询问她时,她回了一句“老师就喜欢打小报告。你们老讲我这不好那不好,很讨厌”,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我们也很奇怪为什么孩子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意识到不能一直这样宠着她,为了帮她改掉这毛病,我想静下来好好跟她聊聊,谁知还没说几句她就很不耐烦,还说“怎么这么嗦”。有时我实在很生气,但又怕严厉批评她后会因此影响母女之间的感情。乐乐似乎成了惹不起的“老虎”。

弄清原因耐心沟通

陈先生 (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我们一代人小的时候可能都挨过不少打,但现在家里基本上只有一个小孩,家长哪里舍得打孩子、骂孩子。家长过分的疼爱应该是导致孩子脾气大、听不进批评、受不了挫折的根本原因。当孩子出现以上问题时,作为家长的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急于指责孩子的不是,而应先了解清楚他(她)为什么会这样。不要随便对孩子发火,否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更会影响感情。

朱先生(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忠言逆耳”,就连大人都不喜欢听批评的话,何况一直都被家人宠着的这些孩子呢。孩子做错事或者有坏习惯,家长肯定是要批评的。但怎样“批评”、怎样把握好度,却是考验每一位家长的难题。家长不仅要跟孩子好好沟通,还要树立起威信来。

向女士 (高三学生家长):孩子任性,有时候真的很令人生气。我甚至被她气哭过。不过仔细想想,孩子也不会无缘无故“不听话”。经过跟孩子的仔细交谈,我明白了她常常会因为学习的事而生闷气,比如“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我怎么会考得这么差”,如果我们没有弄清楚就指责,可能会适得其反而成为她的“出气筒”。

汪女士:我可能是个反面教材。孩子从小到大都蛮听话的,但是因为我的要求高,常常在他做错事或者不听话的时候批评他。可我的脾气却不是很好,往往越说越气,而听了太多“唠叨”的孩子也会心烦,要么不说话,要么就顶嘴。在他填报高考志愿时,我们甚至争吵过。而现在,他已经大学毕业,有了自己的工作,可却不愿意回到厦门来,或许是怕再整天听我“唠叨”。希望其他家长不要跟我一样,批评孩子时要掌握好方法,要有耐心,努力跟孩子成为朋友而不是“敌人”。

名师主张

林瑛(厦门市湖滨中学心理老师)

家长不要“养虎为患”

不仅孩子,即使是成人,又有谁不喜欢被表扬?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有谁不爱糖衣爱炮弹呢?问题并不出在孩子身上,很多时候,家长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是孩子“老虎屁股摸不得”,而是家长“养虎为患”。

表扬是对孩子行为的积极评价,运用得当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适时适度的批评,则可以纠正孩子错误的观念和行为,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因为“怕”孩子生气,就只表扬不批评,而表扬又不得法的话,那么就很可能出现 “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情况。相反,若我们能科学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不但不会影响感情,还可提升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融洽亲子关系。

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不能滥用。不管孩子做得对不对、好不好,一概的表扬或者批评,都只能使孩子是非不辨、善恶不分。表扬太多,容易使孩子变得虚荣浮躁,听不得批评,经不起挫折;而批评太过,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容易形成逆反心理甚至“破罐子破摔”。

2、就事论事。表扬或者批评,都应该有事实依据,而且对事不对人,做到具体到位。孩子做对了,针对他正确的行为进行正面评价;做错了,心平气和地针对错误行为进行探讨,寻找行为的闪光点和不足,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翻老账,或者把问题扩大化都是不可取的。

3、重过程,不重结果。表扬也好,批评也罢,针对的都应该是孩子在取得成绩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成绩的好坏。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忽视孩子付出的努力,无益于孩子的成长。

4、避免简单、反复。表扬或批评,都是为了对孩子的想法、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总是使用一些单调、重复的语言,孩子很快就会失去感觉,产生心理惰性,那就毫无意义了。特别是批评的时候,家长应多想想办法,换一种说法,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5、先表扬,后批评。孩子总会犯错,如果家长能先用适当的表扬营造沟通氛围,再温和地向孩子指出不足,效果会好得多。在批评过程中应流露出对孩子的疼爱和关心,不要侮辱和贬低孩子,不要表现出失望和憎恶情绪,这能使孩子在感情上接受批评,而不至于“反弹”。

6、注意场合。中国的家长有个不好的习惯,爱在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成人懂得这是谦虚的表现,可孩子是不能理解的。应该多在人前表扬孩子,批评最好在私下进行,这样既能满足孩子 “爱面子”的天性,又不会伤到孩子的自尊,也能最大限度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需要家长耐下心来,做到细处,才能真正帮到我们的孩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