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矫治弱智儿童的不良心理与行为
弱智儿童由于大脑器官损伤,以及不良环境及不合理的教育,导致他们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种种缺陷和障碍,其中自卑感、依赖心理,缺少自信心是最典型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父母、师长、社会的关爱;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可以矫治弱智儿童的不良心理与行为。
一、 创设宽松的环境,矫治弱智儿童的自卑心理
一般来说,大多数弱智儿童进入特殊学校之前,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不平等遭遇。这些孩子就是在集体生活中,往往也得不到正常儿童的接纳,不能融入正常儿童的生活圈。他们都饱尝过失败的滋味。如学习上的失败、交往上的挫折、精神上的伤害,所以他们常处于一种不良的情感体验中。他们害怕学习、害怕与人交往。他们习惯于闲散胡闹,对老师也存有戒心。必须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弱智儿童在认同、接纳、尊重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以矫治他们的不良心理。
在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师生的关系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弱智儿童形成良好心理的前提。师生关系的主导是教师,因此教师在对弱智儿童施教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策略‘要充满爱心、耐心和关心,帮助弱智儿童树立自信心。
针对弱智儿童的不良行为,教师要宽容,耐心地引导。弱智儿童也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或家长有失检点的行为习惯,对弱智儿童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那些弱智儿童也会表现出粗鲁、专横武断等不良行为。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对他们持宽容和谅解的态度,另一方面更要进行细致耐心的引导教育,持之以恒,慢慢地帮他们纠正错误。例如我校的笑笑同学原来是一个典型的肉食注意者,在家除了吃排骨、红烧肉,什么都不吃。有一次,学校午餐吃熏鱼,他就闷声坐着不吃,食堂阿姨说了他几句,他就大发脾气,把饭菜甩了一地。这时老师并没有大发雷霆出言指责,而是对他的举止进行认真的分析,对他的冲动行为表示原谅,同时心平气和对其进行说理教育,动之以情,经过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的说服教育,他逐渐能够接受食堂安排的伙食了,也逐步该掉了任性、粗暴的坏习性。
针对弱智儿童生活上的弱能,教师要充满爱心,细心照顾,要付出加倍的艰辛与努力,给予关心与爱护。帮助他们从点滴学起,从细微处做起,鼓励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例如我校五年级松松同学,他手有点残疾,自理能力较差,,经常受到同学嘲笑,他自己感到很自卑。班主任教师就一方面做好同学的工作,一方面不断地鼓励他,还针对他生活上的弱能,不厌其烦对其进行肌能的训练,手把手地教他穿衣、提裤等基本生活技能,补偿其生理缺陷,提高其生活能力。现在的松松同学穿戴整齐,面貌焕然一新,并受到同学的接纳,克服了自卑心理。
针对性情孤僻不合群的儿童,教师要给予关心,悉心交流。要多与他们交谈,开启他们的心扉,降低他们对外界的排斥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弱智儿童能把老师当成他们的伙伴,乐意与老师交往,乐意把心中的快乐或苦恼告诉老师,从而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这自然而然就消除了弱智儿童对学习和学校的恐惧与厌恶情绪,逐步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八年级斌斌同学,父母对其的态度属于极端性,喜欢的时候百般宠爱,讨厌的时候棍棒相加,造成了他极度排斥外界的心理。两年前,父母又双双下岗,四处求职,对他的关心就更少了,使他的性格更加怪癖,不和群。放学后总是不回家,要么去游戏机房打游戏,要么一个人躲在学校不肯回家。班主任知道情况后,就经常以朋友的身份与他聊天、谈心,了解他目前的家庭情况,教导他如何处理与父母、姐姐的关系,知道倒塌早餐没吃,就为他买来馒头、牛奶等,慢慢地他开始接近老师,愿意跟老师说心里话了,性格也变了,变得活泼开朗了,变得积极主动了,现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他踊跃参加,班里的事情他抢着干。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先天素质发生障碍的儿童,如果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其心理也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发展。
二、 把握好爱的尺度,矫治弱智儿童的依赖心理
当弱智儿童进入普通儿童群体时,他们常常感到自己不被他人理解,有被人遗弃的感觉。由此,他有了自卑感,缺乏自信心,悲观、消极。这时教师应给予的是“爱的暖流”。爱生是教师工作的核心,但爱必须得法,更要把握好尺度,这样才能见效。不少弱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先天性智力低下,家长总是另眼看待,事不分大小,一味包办代替。到了学校后,也由于得到老师处处无微不至的关爱、照顾,反而妨碍了他们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
如何把握爱的尺度是教师的教育艺术,教师既要充满爱心,又要严格要求。教师的每一次帮助,都必须为了实现某种教育目标而为之。例如系鞋带,最初可以边帮助边讲解,手把手示范,教学生学习;接着采取教师在旁指导,学生自己练习,让学生多次体验,获得经验,逐步树立自信心;最后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并能在生活中熟练运用,让这种技能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
矫治弱智儿童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光靠学校教师的训练与教育还很不够,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要把握好爱的尺度,防止过分溺爱和撒手不管的错误做法,对于孩子,既要体贴爱护,又不能娇生惯养。在家庭生活中注意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变包办为引导与训练,重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对他们进行缺陷补偿,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逐步矫治他们的依赖心理,为他们走向独立生活提供最大的帮助。
三、 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树立弱智儿童的自信心
弱智儿童由于先天性和后天的原因,身心发展迟缓,他们大多数都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生理疾患,因此,学校要开展多洋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树立弱智儿童的自信心。例如:可以组织模拟家庭、家务劳动竞赛,以帮助弱智儿童学习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并在劳动活动中活跃身心,树立自信心;组织弱智儿童春游,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获得乐趣,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能力,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适当地、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不仅能矫正弱智儿童的生理缺陷,促进身体发展,而且有助于培养弱智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以及爱国主义等道德品质;可以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勇敢、顽强、自信、自制、果断等坚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唤起他们欢快的情感体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例如我们每学年都开展跳绳、踢毽子、跑步、跳远、打球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面对挫折、克服困难。
矫治弱智儿童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光靠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帮助还不够,还需要全社会的接纳、关爱与帮助,使我们的弱智儿童能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