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是比较适合辩论的?

哪些人是比较适合辩论的?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声音抓耳

所谓声音抓耳,是指声音有让人想听下去的欲望。好的声音比好的形象更重要,因为好的形象增加的是听众在辩手开口前的好感和预期,但这份好感和预期却有可能成为负担,而声音则有可能让人产生“开口跪”的“惊艳”之感,同时在辩论这种偏重语言的活动中,抓耳的声音对观众的倾听欲望产生的是持续的增益(有很多低年级辩手的比赛,若不是有一两位辩手声音好听,真的听不下去···)。

此外,拥有符合个人辩论风格的声音更适合辩论

周教授语速平和,沉稳,句与句之间有短暂的停歇,显得为人严谨,学者风范十足,很像一位老教授在讲课(01年的比赛就有这种感觉了···),使人信服。

执中学长的声音略显低沉,仿佛经过岁月的沉淀(02年的时候就这样了···),带有一份看破红尘的超然,同时富有感染力,高屋建瓴的阐释人生哲理的同时又使人心神向往,价值倡导时可谓无往不利。

马薇薇学姐的声音高亢尖脆,听其发言,进攻时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说理时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极佳的节奏感配合尖锐的进攻,破局最强人选。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京京学长的清朗,陈铭学长的通透,正疆学长的浑厚(对比95年,多说一句,这份改变,令人敬佩。当然,如果不是多年烟酒熏陶的话就更好了~)等等等等。抓耳的声音更适合辩论。

口齿伶俐

咬舌,大舌头,口吃,吐字不清等情况,先天不适合辩论(我甚至觉得相声播音主持等工作都不是很适合)。

辩论作为一项以语言为媒介的活动,对于辩手的口齿有较高的要求。

(在高度紧张的对抗状态下依然能气息充沛到在200人的大教室即使麦克风不好也能保证最后面的人能听到的)洪亮的声音;

(即使是面对恶意反驳的对方辩友依然可以坚定不移的在极短时间内提出保证最后面的人也能听到的清清楚楚的问题的)清晰的吐字;是辩论的基本功。

此外,所谓口齿伶俐,应当包含普通话水平在标准之上。最早的国辩是借着推广普通话的潮流举办的,由此观之,普通话可以视为华语辩论领域得默认使用语言。然而中国是一个国土广袤的国家,各地方言多如牛毛,多种口音也各领风骚,更何况还有东南亚等地的特色口音。南方人的儿话音、前鼻音后鼻音,北方人的平翘舌,福建人的的“胡建”,湖北人的“刘郎”,东南亚地区“跃动”的节奏,都会给语言的接受造成影响。而方言和口音是多年来的习惯,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衰”,可见非普通话推广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困难,也可见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对于有志于辩论的人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先天优势。

再多说一句,对比01年,胡渐彪男神的平翘舌甚至儿话音进步的令人发指······

学识广博

所谓学识广博,不是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当然如果真的能做到那是极好的),而是指具有平衡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的认识,比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代表大会分别是干什么的,税收制度的目的与意义,四大名著的主要内容,金庸古龙的主要作品及内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最基本概念,对照组实验的要求,婚姻和恋爱是不同的等等等等。

在此基础上,要是还能有更深一些的理解,比如逻辑学,地缘政治学,制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伦理学、东西方哲学史甚至人类学等方面有入门级的知识(即读过导论或者基础教材级别的书籍),就更好了。

足够的知识储备,带来的是立论维度和广度上的优势。知识面足够广,可以降低接触新知识使产生为难情绪的风险,也可以使得立论的角度丰富多彩,所谓触类旁通就是这个道理;知识量足够深,可以深入探寻辩题的本质,更有利于深刻理解辩题,明白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什么“值得说”,什么“不能说”。知识的储备是功夫活,弄不得半点虚假,所谓“一力降十会”,强悍的内功很多时候可以使高超的技巧无的放矢,代表人物林正疆学长,一个可以让周教授高喊“弟子知道佛法无边啦收了神通练攻防吧”、作为律师可以用相对论搞残理工科辩手的男人/(ㄒoㄒ)/~~可惜的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浮躁,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在我眼中是“常识”的东西在新生眼中已经成为“知识”了,实在令人惋惜。

简而言之,知识储备全面而深厚的人,在辩论上具有天然优势,所谓辩论是读书人的胜利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能力强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谢特,这两句话写出来总感觉隐隐作呕),现代社会中专业分化极为细致,新兴专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专业则历久弥新,再渊博的学识也不可能涵盖到所有专业的前沿领域。而辩论中的很多辩题都紧贴时代的步伐,对于这样的就要求辩手能在短时间内(一周到10分钟之间)对该辩题的相关领域和背景资料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面对“隔行如隔山”的困难,找到并展示给同样不明真相的听众和可能是业内翘楚的评委一条清晰的路线(或至少看起来清晰),对于辩论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辩手拥有面对新的知识时快速吸收、整合以及使用的能力,而这种关于“如何学习”的能力极为稀缺,仅分布在“学霸”和“学神”这样的群体之中,同时这种能力也极为有用,小到学习吸收使用辩论技巧,大到期末考试前的开夜车啊不对,是跨界投资的眼光与手段,都能发现这一能力的身影,因此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的人不仅适合辩论,更适合现代社会。

情商够高

情商够高分在两方面。

➜对内,高情商的人有助于提升队伍的凝聚力,甚至可能成为精神领袖。作为一支非营利性队伍,内部凝聚力的重要性无需赘言,拥有良好的情商的人有一双敏锐的耳朵,能及时发现队内不和谐的音符;有一张温柔的嘴,谈笑间可以使很多事情消弭于无声无息;更有一颗感性的心,能设身处地的体会当事人的情感。

➜对外,拥有良好的情商,可以更深刻的体味人情冷暖,感受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在进行价值倡导和升华的时候,可以选择听众最易接收的方式,言谈间触及心灵的深处,打动听众的心。哪怕事后冷静下来,理性的头脑开始运转,模模糊糊发现了一些问题,至少在场上,温热的心灵还是会投下支持票。

热爱辩论

辩论很苦的,真的。圈外人看到的辩手光芒万丈,神采飞扬,可是下了赛场倒在床上就爬不起来的痛苦,很少有人知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辩稿从1.0改到4.2的崩溃,通读20M专业论文的艰辛,攻防达不到预期目标时的焦躁,时连续通宵三天的疲惫,已经足够让人却步,然而当你习惯这些折磨之后之后,面对外行人的刻板印象,面对亲朋好友的不理解和反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痛苦。时间再长一点,好不容易摸到了一点屠龙的门道,却发现自己快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考研,公务员,保研,出国,工作,当他人按部就班的走向自己的轨迹时,我们却因为投入了大把的时间而落后别人一大截,而我们收获的智识却让我们和普通人之间越来越难以产生灵魂的共鸣。这份游离于主流大众之外的“隔阂感”,是最可怕的毒药。

当然,我知道,“何患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如果能跨过这一门槛,必将会获得新的人生高度,心灵也会更加平静(虽然我还没跨过)。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应该走这一条荆棘之路。大把大把的时间,去学习,去玩乐,去休息,去实验室,去图书馆,去川藏线,去恋爱,哪怕去打游戏,未必不会收获满满的幸福。长路漫漫,道阻且长,若没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毅力,至少要有一颗热爱辩论的心灵,因为这至少会让一路的苦涩沉淀成咖啡的醇香。


NSDA“SDcamps”全国英语演讲与辩论大赛(大学组)/SDcamps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与辩论大会(中小学及幼儿组)/美式辩论赛(以下简称大赛/大会)现诚招全国省市合作伙伴或城市合伙人,共同进行推广NSDA赛事品牌、举办赛事及培训活动、开展素质教育、美式营地项目等多方面合作。

我们希望认同NSDA理念,有赛事组织经验,或有教育资源,特别是有理想有热情的机构或个人一起携手,共同推广NSDA品牌、赛事及素质教育。以机构的形式,或以城市合伙人的方式均可。具体的赛事组织、盈利模式,欢迎电话或微信咨询。

微信:0012133598196

详情查看:NSDA(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赛事活动诚招全国各城市合作伙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