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技巧,我们究竟是如何说服别人的?
赛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觉得我说话逻辑性特别强,非常有道理。说实话,那是我第一次在很多人面前讲话,还是与他人争辩,只记得当时心里非常紧张,剩下的什么也不记得了,我一直以为当时的表现很是一般,没想到却给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他问的突然,我又没什么准备,零零散散说了一堆,也不知道对他有没有用。事后多想了会,觉得像辩论这种说理论证能力我以后肯定还是用得着的。既然如此,不妨将这套方法论总结一下,方便以后回看,也好让这套方法能够在以后可以不断地扩充与提升。
几点辩论的技巧
就以辩论为例吧,主要就是注意以下几条:
1、明确说服对象
在说服他人之前,首先应该确定的就是说服的对象。后续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应该围绕着说服对象展开,选错了说服对象就好比是开车时选错了驾驶方向,怎么踩油门都到不了想去的地方。
在辩论赛中,说服的对象应该是评委裁判,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决定这场比赛的输赢。而在辩论中,我们经常会忘了说服对象甚至将对象弄错,每一次和对方辩手的争锋相对,总会让我们产生一股驳倒对手的冲动,而不管评委裁判的想法与感受。这就常常导致无效的争论,比如:双方就一个很小的问题争来争去,或者单单驳斥对面观点却又不建立自己的观点……
像是在我们学校的一场辩论赛中,辩题是“现代社会更需要全才还是专才”,双方却花了很长的时间来争论达芬奇到底是一个全才还是专才。这里不是说不应该对对方的观点与论据加以驳斥,而是应该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想办法让他的思想往你们这边靠拢,不要挑对方论证过程中的小问题进行过长时间的无效争论,而应该多关注对方的整体论证体系与评委的心理感受。
就在上例中,达芬奇是全才还是专才根本就无关紧要,你就算驳倒了对面,对方还可能举出像牛顿、爱因斯坦等伟人的例子,这对对方整个论证体系毫无影响。关键是在评委眼中,你们对对方的整体论证过程视而不见,却死死抓住其中的小问题不放手,只能显出你们的无力感与苦苦挣扎(你们接受了对方的观点却认为他们的论据有瑕疵)。
在辩论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坑:你的论证不对,所以我是对的。我们要知道观点永远无法在批驳中产生,正方的观点倒了,不代表反方的观点就是对的。论证过程中要有主次之分的意识,批驳对方论点只是次重点,我们的论证发言应该用大篇幅来建立己方的观点。
2、逻辑清晰简单
既然我们明确了说服对象,就要考虑说服对象的感受。评委裁判并没有像辩手一样查阅大量的资料,也没有对辩题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所以在辩论过程中尤其是辩论赛中,尽量让我们论证逻辑清晰且简单。
本来比赛过程就十分紧张,辩手的发言语速很容易过快,如果论证的逻辑又十分复杂,评委就很难跟上你的节奏,这就很容易导致辩手在台上自娱自乐,评委在台下云里雾里。
论证逻辑最好只用一层,不要层层嵌套,话里有话,越简单的逻辑传达的效果越好。在准备时,你可以先向一个非辩手论证一遍,问问他的感受,辩手因为常常考虑辩题的原因,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更加深入,很容易产生大家都会这么想,都能理解的错觉。
不要刻意追求在单位时间内表达更多的信息,要注意“深入浅出”,让评委更容易接受,应该尽量让评委在单位时间内能理解和接受更多的信息。在论证的重点部分,可以适当降低语速,提高音量来吸引评委的注意力。
3、多用名人名言
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真的不一样!
比如鲁迅写“我家种了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就可以用来出阅读理解的题目,而你写作文敢这么写,后果就不堪设想。
只要碰到名人名言,大家都会刻意地去相信,根本就不需要论证,名人的名气越大,知道的人越多,这句话的力量往往越强大,越正确。而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格言更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故而使用名人名言,不仅可以简化论证过程,也可以提高论点的可信度。
所以,我每次准备辩论赛的发言时,都会去查找与论题相关的各种名句,仔细筛选,以备后用。比如,我们有一场比赛在论证‘知足者常乐’时,用诗人北岛的一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来批驳对方辩友的‘不知足能够带来社会的进步’。
虽然事后仔细琢磨发现其中的反驳逻辑并不充分,但在比赛激烈的氛围中和场下观众欢呼声的推波助澜下,在场的人都被情绪所感染,偏向了我方,最后赢得了比赛的胜利。在比赛的激烈过程中,评委也常常无法做到仔细思考,面面俱到,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而名句则十分容易调动比赛场中的情绪氛围。
4、尽量举例论证
举例子和类比是很好用的论证方法。在辩论中,大量的逻辑推理会显得十分干涩,这时一个恰到好处的鲜活实例往往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惊人效果,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比如,在我参加的一场辩论赛中,我方观点是‘从未得到好过曾经拥有’。我就举了一个例子,“想想你有一天饥肠辘辘,摸摸裤兜只翻出来了10块钱,兴致冲冲地去肯德基买了一个汉堡,却不小心掉到了臭水沟里,你说说,是根本没有这个10块钱买汉堡痛苦呢?还是买到了之后掉到臭水沟更难以接受?”
一个简单的事例就将对方的长篇大论打得破碎不堪。辩论中,评委和观众接收逻辑论证的效率是比较低的,不管你的论证多么精彩,都很难给人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除非你不但思想深刻而且口才良好,才能在特定的辩题下做到这一点)。而举出一个例子就要简单很多,也更容易让没有事先准备的观众和评委接受。
这就需要我们在比赛前的准备工作中多多思考与积累,我们举出的事例既可以是历史人物所经历的,也可以是我们设想出来的,真实存在与否无关紧要,重要的贴合我方观点且能引起常人的强烈共鸣。这种时候,感性的力量往往要大于理性。
5、注意语言韵律
这一点是辩论赛中的发言技巧,带有韵律的句子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同时也带有强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哪怕它没什么道理。比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你细细思考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何逻辑道理,但这也丝毫不影响人们认为它是对的!
比如说,我在辩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过程中,为了论证成败不具有客观属性从而无法论出真正的英雄时,说的一句‘说你成,你就成,不成也成;说不败,就不败,败也不败!’就有很强的说服力。
多多留意句子的对仗和韵律,尤其是在关键论点和论据上,自己写几句打油诗或借鉴相关资料,就能起到很好的论证效果,特别容易让人信服。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辩论技巧。记得这是我在班级辩手的选拔中脱颖而出时,为了提升自己的辩论水准,更好地代表班级出战,特意看了几场全国大学辩论赛的比赛视频,总结了他们发言的共性后,得出的几条辩论技巧。在之后的实战过程中,又不断地提炼与总结从而得到了这套简单的方法论。
不过这都是我大概五年前参加完辩论赛后得到的技巧,如今总结起来总感觉有点流于表面,不能说是隔靴搔痒,但也总觉得没有碰到其中的本质。像是掌握了一些可用的‘术’,却没有碰到其中的‘道’。
幸好这几年读过几本哲学书,对概念一词有了较为深刻的意识,才猛然发现,不管辩论也好,还是各种销售的忽悠,都在做一件相同的事情——‘偷换概念’。
我们究竟是如何说服他人的?
有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人判断的基础即心智模型,是所有过往经历的总和(大概是这个意思,原话记不清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所有过往经历决定了他现在对事物的判断,而你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
也就是说,在辩题出现之后,辩论比赛开始之前,评委和观众在心中自然会支持其中某一方,或者是持两者皆有缺陷的批判态度。而这种态度是他们过往所有的人生经历所决定的,你在短时间根本改变不了。其中好的辩题一般能够做到场外的人心中对正反双方没有太大的偏见。
既然论题在辩论前评委都已经有了判断且辩手几乎无能为力,那么辩论究竟是在做些什么呢?正反双方又是怎样获得比赛胜利的呢?
我现在觉得辩论的核心就是‘偷换概念’,或者说是抢先定义论题中的概念。你看各种大型的辩论活动,各位辩手开口就是‘我方认为,XX是什么意思,XX代表了什么’或者借权威之口:“第几版新华词典上有,XX名人曾说过,所谓XX就是XX……”
既然我改变不了你的判断,那么我就借用你的判断体系。辩手们的论证核心都是把我方观点中的概念偷换(定义)成为常人心中偏向的概念,然后人们就自然会认为他们是对的!从而起到借力打力的惊人效果。
比如说:
‘现在结婚需不需要送礼’的辩论中,正方想尽办法将‘送礼’偷换(定义)成人情世故,而反方则想尽办法将‘送礼’偷换成繁文缛节;
‘知足常乐还是不知足常乐’的辩论中,正方将‘知足’偷换成看破红尘的智慧,而反方则将‘知足’偷换成不思进取的懒惰;
‘钱是不是万恶之源’的辩论中,正方将‘钱’偷换成邪恶欲念的象征,而反方则将‘钱’偷换成互取所需的象征。
……
人们的思考模式和判断基础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他们看待辩题的角度。只要你的举例、名句、论证将你方的观点定义成人们心中偏向的‘光明’一方,你就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多想一想,就会发现现在很多特别能忽悠的销售用的也是这一套相同的理论:
把保健品偷换成身体健康、把奢侈品偷换成身份地位、把保险偷换成保障、把各种培训课程偷换成学习成长……利用我们对后面这些概念的偏好来让我们心甘情愿地掏钱。
如何防忽悠
既然总有些人想利用这些说服他人的技巧来忽悠我们购买一些我们其实不需要的消费产品,来割我们的韭菜。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防止他人的忽悠呢?
从学术层面来讲:用已有的概念来理解新的概念,来学习进步,这是我们一贯的学习行为模式,这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变的只有在接触新概念时足够小心,独立思考,不要轻易跳进他人挖的坑。我总结了一下,防忽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法:
1、多学习,多积累
你理解的概念越多,看问题的角度越全面,他人偷换概念时你就能越轻松地看出来,这样就不会轻易跟着他人的脚步走。比如说,如果你认真准备过一场辩论赛,下次再听相同辩题的辩论时就能更加客观,理解也能更加深入。
当你准备迈入新的领域,学习新的内容时,不要随便轻信他人的观点,兼听则明,多去听听各种不同的声音,这样你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你才不容易被他人忽悠。
2、小心甄别
这世上总有一些我们不懂的东西,如果别人拿我们不懂的技术或概念来忽悠我们时,这时候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防止小白被忽悠呢?
我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可以粗略地判断,他人究竟是在教你还是在忽悠你。我们在心中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每块硬币都有两个面。一件事情也是如此,如果某个人一个劲向你说XX有多么多么好,而对你产生的疑虑含糊其辞,对其负面因素闭口不谈,那么就可以基本判断,他就是个大忽悠!
NSDA“SDcamps”全国英语演讲与辩论大赛(大学组)/SDcamps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与辩论大会(中小学及幼儿组)/美式辩论赛(以下简称大赛/大会)现诚招全国省市合作伙伴或城市合伙人,共同进行推广NSDA赛事品牌、举办赛事及培训活动、开展素质教育、美式营地项目等多方面合作。
我们希望认同NSDA理念,有赛事组织经验,或有教育资源,特别是有理想有热情的机构或个人一起携手,共同推广NSDA品牌、赛事及素质教育。以机构的形式,或以城市合伙人的方式均可。具体的赛事组织、盈利模式,欢迎电话或微信咨询。
微信:001213359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