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里的技术、战术和战略!

还记得魔兽争霸刚火起来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微操是最重要的,一个操作高手哪怕用50人口也能轻松挡住一个菜鸟七八十人口的部队。但后来,大家的操作水平都上来了,就发现战术比操作还要重要,因为哪怕对方的操作更好一些,一个更优的战术也能把对方压制到死。再到后来,战术理念也逐渐成熟,这时候意识就变成了第一位了,差不多水平下,再好的操作也不可能一矿打三矿。

这与今天要讨论的辩论,很像很像。初学辩论的时候,技术的优势常能直接带来比赛的胜利;但中等级别的比赛,双方都有足够的能力初步自圆其说,这时候比拼的就不是简单的技术,而更多是战术了;而从大局层面,战略高于一切。

今天此文就简单从这三个方面展开,略加一谈。

第一部分:技术。

以前的基本功训练里提过,立论的演绎论证分为三个位阶,分别是“我心中的立论”、“我打出来的立论”和“在对手干扰下我传递到评委耳朵里的立论”,而只有第三层才能影响胜负。

在2008年时,校内许多辩手还天真地认为辩论赛就是比个立论就完了,不用考虑演绎或者观众听不听得懂,评委要是听不懂是他们脑残。这几年随着对外交流和训练强度的加大,这种幼稚的想法已经很少有人有了。

市面上关于技巧的文章很多,专有名词也极多,确认、检验、质证、打结、追击、两难、压迫….相信大家早就看花了眼。但其实技术的大分类无非是两种,第一种是论证技术,也就是如何展开、演绎自己的框架;第二种则是反驳技术,主要目的是针对对方框架的干扰。所以其实所谓的技术,就是一种让进攻和防守打得更清楚的方法,仅此而已。至于那些教你怎么回避问题,怎么自说自话不理对方的,那是毒瘤,不是技术。

而每一个具体的技术,其实都针对一个具体的赛制,反过来说,赛制不同,技术就截然不同。比如盘问和质询的注意点必然不同,就算都是质询,华语锦标赛90秒质询和海峡赛150秒质询和奥瑞刚几分钟的质询,注意点也大不相同。而网上大部分的文章都没有讲清楚这其中的区别,也正因此,许多小辩手在看了网文后,会发现网上的质询步骤在自己学校的赛制中根本无法执行。

说到底,技术是一种经验,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让你不至于浪费时间在多余的废话上。技术只是手段,效率才是目的。我不排斥大家学习网上的技术,但一定不能无脑学,而要在日常的训练中不断检查你所看到的技术和赛制以及你自身的特点是否匹配。技术也要与天赋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比如08级的训练中,我们很少要求程登科使用技术,因为他的反应很快、语言诙谐幽默,如果使用了固定模式的技术反而会限制他的优势;但对其他人我们对技术的要求就会高很多,早期范佳尔、唐棠的每一个质询步骤我们都会进行标准化矫正。

而一般经过一年的职业化训练,一个辩手就能基本做到初通技术,下来就看比赛经验积累带来的提升了。大一当然要学技术,而且要找寻适合自己的模板。但一般大二下半学期开始,会要求队员“脱技术化”,强迫他们不再使用自己已经很熟练的技术步骤,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脱离惯性从而突破瓶颈;到了大三以后,辩手对技术的依赖就很小了,但依旧可以把东西打清楚,这时一个辩手才算基本成熟。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直到重剑无锋,这是不可跳跃的步骤。

第二部分:战术

网上关于辩论赛的理论文章,九成是技术文,只有不到一成是探讨战术和战略的。原因很简单,技术最速成、也最好写,相反一些战术针对性过强,而且基本都带有一些黑暗兵法的因素,不宜曝光。

比如我小说里写过的“稻草人战术”,就是一种废掉对方最强点的黑暗兵法。它主张在不得不与对方最强辩手正面交锋时,多问一些无聊的问题比如“今天天气怎么样”、“你知道巴塞罗那么?”,让对方王牌无法发挥。与“稻草人”战术类似的还有“盯人战术”,也就是盯着对方最弱的辩手打,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当然了,这两种战术都挺不丈夫的。

但从这两个案例也可以看出,战术的针对性比技术要强得多,同样的战术对不同的队伍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去年华语锦标赛,在看完马国能和武大的比赛后,针对马国能以肉搏见长的特点,我们立刻改变了原来的安排,中午不吃饭研究了大量的反制手段,才保证了场面上不落下风。

当然大的战术种类还是有的,下面进行一些简单的罗列:

(PS,我的定义中进攻是反驳拆解,防御是立论打论)

集火突击:大陆队伍的立论一般追求高大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又很难全部打清楚,这需要对关键交锋点进行预判然后集中火力突击拆解,然后再扫一些边缘战场。这几年单点集火还是比较流行的,详见马来亚大学的诸多比赛。

纵深防御:也叫多层防御,是以前战场概念没有成熟前的主流打法,当时一些强队会针对每一个论点设置可能的回应、可能的再回应、可能的再再回应,一般会拉3层左右的逻辑防线。打个比方,一个论点如果被对方突破,那么立刻用第二个论点补漏,再被突破的话还有第三个论点补漏,保证万无一失。这种打法适合那些准备极其充分,而且立论比较高大全的队伍,但很考验配合力。

据点防守:劣势题时,一般做不到全面防守,因此许多队伍会主动让掉那些不可能赢的交锋,就只在几个点严防死守。通常的操作方法是,在前提和定义上进行限制,然后让掉大部分的讨论,但把论证义务缩小到有限的范畴内,从而与对手开展交锋。这样的做法通常会给场面带来优势,但未必会得到评委认可。

围点打援:其实很好理解,表面上集火进攻对方某一个论点,但实际上是与对方开展肉搏。这不是一种常见的战术,在此不详细介绍了。

诱敌深入:设置陷阱打埋伏,一上来先设置一条立论吸引对方攻击,然后等对方真的进来以后再放出杀手锏。这种打法不能常用,但如果布置得当,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尤其在弱打强时。

运动战:当队伍的配合度高、技术熟练而且立论较好时,为了追求完胜的压制效果,可以采用难度最高但效果也最好的运动战体系,将对方的核心战场一个个打下。在战场设置上,这通常需要压制战场和交锋战场灵活运用,难度相当高。

虽然写了八个战术,但说实话,战术针对性太强,不同的队伍、不同的辩题、不同的对手都会影响到战术的实现,因此一般情况下用处不大。而且战术意识的训练笔技术要困难得多,得看海量的比赛视频并且认真做好分析才行。就像我之前所说的,许多国内知名辩手即便拿到了非常好的成绩,他们也不一定懂得最基本的战术概念,而只是做了一个很好的执行机器而已。什么时候该怎么安排,哪一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都是要各位领队或者教练认真斟酌设计的。

与技术是个人修炼不同,战术的训练除了需要技术外,还更多要依靠团队的配合。包括战场推进和环节配合,都是需要以团队为单位长期训练和磨合的。辩论圈里最难打的队伍,不是那些有“大神”的队伍,而是那些基本功扎实而且常年配合的团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07国辩冠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他们的阵容是一个大一配合到大四的院队,他们没有胡黄那般的明星辩手,却靠着自己极强的战术素养和扎实的底蕴,推土机一般一年内拿了3个国际/全国冠军。

第三部分,战略。

日本袭击珍珠港,以极小的损失击毁了美国大量的军舰和飞机,是一次战术上的大师级作品,但在战略上愚蠢透顶,直接导致美国参战。韩世忠黄天荡围困金兀术,史料记载不但围困失败而且损失惨重,战术上不能称为成功,但在战略上取得了极好的效果,金人不败神话被破,从此金人再也不敢轻易渡河。冰与火之歌中,少狼主每场仗都打赢了,却输掉了整个战争;司马懿逢诸葛亮就躲,坚持不战,战则必败,但却活活拖死了诸葛亮。

辩论赛也是一样,在高水平的队伍的较量中,由于双方辩手都能完美执行教练的战术任务,因此技战术执行的好坏,不如战略意识重要。比如01年的武大,教练的战术安排就是袁丁打历史、余磊打现实、周玄毅收价值,而在战场分工上,蒋舸负责推、袁丁负责追、周玄毅负责结,余磊负责扭例子。这么设置本没问题,但在决赛的劣势立场下,“历史-现实”体系明显没有反方马来亚纯逻辑肉搏体系来得有效率,二三辩陈词环节武大很出彩,但其实除了举几个例子外根本没讲清楚逻辑点,纵然风光无限场面优势,但在大局上已然占了下风。

通常而言,战略体现和反映在立论和对立论铺排的设计上。在安排交锋的时候,每一个点是贴身肉搏还是主动让步,这就是一个战略考量。而在环节设置上,是每个环节都追求最大化,还是追求流动的整体效果,又是一个战略考量。

熊浩学长在澳洲表演赛中尝试过一种“大战略”打法,先设置一些战场吸引对方去进攻,然后通过对方这种反驳本身,证明“放下比拿起难”,这种思路让人叹为观止。在这种战略下,对方技术、战术越好,可能反而越佐证反方立场。虽然由于剑宗的实力,实际的效果并不好,但这种尝试本身非常有趣。

其他有趣的尝试也有很多,比如04年厦大的“第三只眼”。

而环节排布的案例也很多,我们经常听说这样的情况:A方每一个环节都取得了优势,但最后却输掉了比赛,这就是典型的战术顺利却战略失当。

战术的目的是具象的,是为了打清楚或者拆掉某一个点,但战略的目的是抽象的,那就是“说服”评委。黄执中刚出道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世新经常在技术不如对手、也没什么战术素养的情况下赢比赛,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没理解其实辩论赛胜负的秘密从来不是小交锋上一城一地的得失。高水平比赛中,大家的立论、执行和操作都不错,决定评委倾向的通常是参赛队的立意和情怀。

当然必须强调,战术执行以技术熟练为基础,战略推行也以战术素养为根基,大方向是对的,也得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才行。最近就经常见到一些队伍,立意很高、价值很深,但在操作中却非常胡来,最后输掉了比赛。

而作为领队来说,辩论中的战略,也不仅仅是在一两场比赛本身,而更多在团队的培养上。比如我校,大部分队伍都很重视新生杯成绩,因为这事关新生辩手的自信和坚持。但一些强队对新生杯就不是很在意,经常看着小孩输,因为他们觉得在大一的时候输一些比赛比赢比赛对队伍的成长更有帮助。我和张奇当年带校队的时候,经常带队员们去打一些莫名其妙的比赛,让他们在莫名其妙的对手和莫名其妙的评委夹击中反复受挫,最后促成了南审校队比较强的适应度,遇到什么样的评委和对手都有能力调整。在队伍建设中,如何打造一个有传统的能长期发展的强队,这比一两场比赛的得失要重要得多。

当然,这是另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了。

(文章来自:夏惟桐)


NSDA“SDcamps”全国英语演讲与辩论大赛(大学组)/SDcamps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与辩论大会(中小学及幼儿组)/美式辩论赛(以下简称大赛/大会)现诚招全国省市合作伙伴或城市合伙人,共同进行推广NSDA赛事品牌、举办赛事及培训活动、开展素质教育、美式营地项目等多方面合作。

我们希望认同NSDA理念,有赛事组织经验,或有教育资源,特别是有理想有热情的机构或个人一起携手,共同推广NSDA品牌、赛事及素质教育。以机构的形式,或以城市合伙人的方式均可。具体的赛事组织、盈利模式,欢迎电话或微信咨询。

微信:0012133598196

详情查看:NSDA(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赛事活动诚招全国各城市合作伙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