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语妙言解困境

著名诗人莫非应邀到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举办学术讲座。诗人讲到自己的诗作时,准备朗诵一段,可诗稿却放在一个学员的课桌上,诗人便走下讲台去拿。由于是阶梯式教室,诗人上台阶时,一不留神一个趔趄倒在第二级台阶上,学员们顿时哄堂大笑。诗人稳住身子,转向学员,指着台阶说:“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亦如此。”这一哲理性的话语顿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诗人笑了笑,接着说,“一次不成功不要紧,再努力!”说着,装着用力的样子走上讲台,继续他的讲座。


有一次,林肯在擦皮靴,某外交官不无揶揄地问:“总统先生,您总是擦自己的靴子吗?”林肯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是啊,那你是经常擦谁的靴子呢?”林肯的高明在于他巧妙地绕开对方所提出的一个判断性问题,进而找出破绽,给对方回敬了一个特指性的反诘。


1972年,尼克松访华,登长城的时候,他因为腿疾只上了三步石级,就站着不动了。于是有记者问他:“总统先生,您为什么不登上最高峰?”尼克松轻松地说:“昨天我与毛泽东的会见已经是最高峰了。”尼克松的高明也在于他善于跳脱,巧妙地避开私事谈国务,虽然答非所问,却能趣在言中。


杨澜在主持一次知识问答类节目时,问道:“阿拉伯某小国的公园里,常常有武士模样的人摇着铃铛走东串西,这是干什么的?”参赛者的回答各种各样,结果都是错的。最后杨澜告诉大家谜底:“这是卖茶水的人。”此时杨澜见参赛者情绪有些低落,赶快补上一句:“看来这地方的水真是太宝贵了,卖茶水的人也穿戴得这么漂亮,把我们都迷惑了。”这句话看来很平常,可一声“我们”,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化解了参赛者由于回答错误可能带来的尴尬;一个自圆其说的道理,消除了参赛者心中的不快,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冷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