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执中谈演讲
黄执中是台湾辩坛名人,是国际历史上唯一连续两届拿下国际华语辩论最高赛事“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也是历史上唯一未晋级决赛却可以拿到“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的传奇人物,享有“辩论之神”、“宝岛辩魂”的称号,曾获得第六届国际大专辩论赛亚军兼最佳辩手、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亚军兼最佳辩手等,连续两年被华语辩论网评为华语辩坛十大风云人物,是辩论学派“新剑宗”的创始人,也是亚洲首位有系统性的建构辩论学理的第一人。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黄执中眼中的演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执中谈演讲
先给大家分享一篇黄执中的论点发言:
謝謝主席!對方辯友,在場的各位,大家好!
今天我方所持的觀點是:戲說歷史有利於提高人文素養。所謂戲說歷史,就是在一定的歷史基礎上,添加一部分後人的推理、想象和猜測內容的一種記述歷史的方式。所謂人文素養,是指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內在品質。今天我方的標準是:戲說歷史是否能夠促進人文素養的提高。基於上述觀點,我方認為有理由三。
首先:說到記敘歷史,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會是被稱之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那麼史記到底採用的是哪一種記敘方式呢?我方認為恰恰就是戲說歷史。也許大家一時不能接受,但請聽我慢慢道來。我相信很多人都讀過《陳涉世家》,裡面有這麼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是,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時既沒有錄音機,更沒有記錄,那司馬遷怎麼會知道的這段對話的?我想,恐怕就是司馬遷憑著他寫史時的文學家的想象,描述了這段文學的歷史真實,這便是戲說。這樣的例子在《史記》中舉不勝舉,這也就是為甚麼它會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原因,它是歷史與文學的完美結合。通過這個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戲說這個東西他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關鍵在於人們怎麼使用它。
其次:在《史記》出現之前,中國大多使用編年體來記敘歷史,而自從《史記》這種紀傳體出現之後,編年體就慢慢被紀傳體所取代。究其緣由,恰恰是因為紀傳體更具有人文內涵。眾所周知,司馬遷下筆的史記對人物品質的描寫是有他自身的價值取向判斷的,即對良好品質的贊揚和褒獎以及對不良品行的批判。人們閱讀史記,可以通過司馬遷的文筆對來感悟人生之道,培養優良內在品質,提高人文素養。這就是後人所說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最後:我方還需強調一點,戲說歷史本身只是一種記敘歷史的方式,本無好壞之分,關鍵在於人們怎麼使用它。當下之所以很多人對戲說二字不敢苟同,是因為有些作者在描述歷史時對部分歷史事件無中生有,誇大歪曲照成的。我們相信,通過正確的引導和合理的規範,一定可以杜絕這一類不合理的戲說,還戲說本身一個清白。
綜上所述,我方堅決認為:戲說歷史有利於提高人文素養!謝謝!
有话说:
戲說歷史,程度不同:有的是把戲劇性,當成是對歷史的潤飾……有的卻是把歷史性,當成是對戲劇的裝飾。前者畫龍點睛,為求史料傳神;後者削足適履,純想消費人物。
前者無傷大雅,對正方有利;後者積非成是,對反方有利。支持前者的,很難為後者說好話;反對後者的,很難連前者都否定。兩者間的界限與趨變,又常為漸進,無法一刀切。
所以才拿來當辯題。
如果戲說歷史,只強調前者,不觸碰後者。把後者的一切,全撇得乾乾淨淨。
那麼聽完後,人們原本的疑惑不會消失。
困惑深時,甚至會令他們從根本上質疑起你的定義。
若在你的定義下,這辯題根本沒問題。那麼,就一定是你的定義有問題!
看了“”黄执中谈演讲””的人还看了:
1.辩手该如何看辩论赛的录像
2.辩论的悖论与辩论的哲学
3.辩论的学习
4.辩论的13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