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演讲:教育成就卓越人生

转载:11月13日,由中国教育学会相关委员会主办的为期3天的第二届中国卓越校长峰会在开封举行,千余名中小学校长共享智慧盛宴。来自教育界领军人物、全国十大名牌学校的校长共1000余人与会。峰会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于丹,被中国教育界誉为“中国教育战神”、“中国高考战神”和“中国最牛的老师”的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副校长王金战的精彩讲学备受关注。

她是央视《百家讲坛》的著名主讲人,她通过主讲《论语》心得、《庄子》心得,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让经典穿越千年的尘埃温暖启迪现代人的心灵,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她撰写的《论语》心得两年内发行量突破500万册……这是一个许多人耳熟能详、呼之欲出的名字。这个名字就是于丹。

11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于丹在飞机两次改签之后,冒着刺骨严寒,穿越漫漫风雪,来到古城开封,为来汴参加第二届中国卓越校长峰会的代表们带来一场题为《教育成就卓越人生》的精彩报告,为1000余名听众带来了一次愉悦的心灵之旅。

教育成就卓越人生

在报告中,于丹提出,中国教育走到今天,走入了一个过度崇尚技术的时代。“太多的人过于关注头脑而忽略心灵,过于看重统一、规划而忽略个性的差异,过于关注现实中的功成名就而忽略了人生的梦想与飞扬……”于丹说,人生流光几十年,你的成功不是学习某个榜样,不是复制他人的成功,最大的成功只有一点,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老师,是陪伴学生成长的人”

“河南是中国文明的发源之地,今天我们在中原来关注中国人的精神成长。”于丹在报告中说,上古神话中盘古开天地,与西方神话中的一斧开天地不同,是一个渐生渐长的过程。“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盘古一日而九变,一个人一天的生命就要发生无数的变化。看一个人是不是衰老,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是不是有永不枯竭的成长的力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学问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在学生成长中的陪伴更为重要。于丹说,老师应该是陪伴学生成长的人。曾经有一个大一学生,送给于丹一个自己制作的十字绣,绣品中夹着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每一个地上的小孩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使,老师是为天使缝补翅膀的人。”于丹说,这么多年来,自己得过许多奖励,只有这句话让她最珍视,最感动。“我上中学文科好,理科很差。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如果没有遇到鼓励我成长的好老师,我就走不到今天,就没有今天的我!”老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感受生活,经历人生。

“自己去认定自己”

在《论语》心得中,于丹对幸福这样解释,“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在11月15日的演讲中,于丹提出,人们所讲的“卓越”、“成功”,更多的不是货币数量的多少,而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确认,一种内心的充盈,一种风发扬厉过后的从容与淡定。

于丹讲了一个禅宗故事。一个徒弟去问师傅,一碗米价值多大?师傅说,这很难说,要看在谁手里。要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加点水,蒸一蒸,一碗米饭熟了,这是一元钱的价值。要是在一个小商人手里,他把米泡一泡,发一发,分成四五份。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元的价值。要是在一个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加点酵粉,发发酵,用心酿成一瓶酒,就是二三十元的价值。因此一碗米的价值要因人而异。

“假设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碗米,谁能说一碗米是多少钱的价值?但这里有一个规律,加工时间越短,费的心思越少,它的价值越低。如果是酿酒的话,但周期又长,承担很大风险,只有成功了才能实现最大价值。”于丹说,在今天,许多人急着把自己做成一碗米卖出来,赶快把自己变现了。这个故事是说:不管社会如何评定你,关键是看你自己如何认定自己。

于丹在演讲中还与听众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她说:活在当下,不要为某个终极目标而浪费每一天的时光。人活着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为了一个墓志铭,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与自己相逢,就是体会一种“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的从容与淡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