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方法让你练就一副过硬的口才

说话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这是因为,在人的大脑里虽然早就贮存了“语言习得机制”,但没有人是天生口才就好、能言善辩的,即使是令人钦佩的名嘴或演说家,也不是在任何场合说话都能赢得满堂彩。说话和其他才能一样,要日积月累,不能一步登天。口才好的人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经验中,借着观察听众,逐渐掌握技巧,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的。说话是为了让他人能理解自己,借谈话来取得互信和互谅。如果你认为对方无法理解你的意思,就不去和他交谈,那么这就表示你并不了解说话的功能。因此,练出好口才是人生的必修课。
春秋战国时代的大说客苏秦,曾经在鬼谷子门下学艺。出师后,他先去游说家乡洛阳的东周之君周显王,周显王不信任他,只好远赴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因为秦惠王“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被弄得脸上无光,伤心地回到家里,妻子不把他当丈夫,嫂子不把他当小叔子,父母不把他当儿子……苏秦毫不灰心,翻箱倒柜,找出了鬼谷子给他的《太公阴符》,经过一年的反复琢磨和演习,周游列国,获得巨大成功。
很多在口才上取得成就的人,他们大多认为自己从小并不善于言辞,甚至还略显内向。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够靠嘴上功夫吃饭呢?很简单,正因为他们自认为口才不佳,才会加倍地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表达技巧。
1.多读书,多看报。
现代生活中,报纸、书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在读书看报时,备一支笔、一些卡片纸和一把剪刀,把所看到的好文章、让自己心动的话语画出来,或剪下来,或摘抄在卡片纸上。每天坚持做,哪怕一天只记一两句,也会有所收获。日积月累,在说话的时候,也许就会不经意地用上它们,从而使自己的讲话内容丰富起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自会吟”的经验之谈,是大家所熟悉的,它告诉人们要学习口语,提高说话的技巧,就应多读书,多看报。
2.善于学习。
对于谈话的题材和资料,一方面要认真地去吸收,另一方面要好好地去运用。懂得如何运用,可以使一句普通的话产生惊人的效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不能应用的学习则毫无意义。
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彩妙笔,则会获得丰富的词汇,自己演说和讲话时,优美的语言亦可随手拈来。只要我们潜心苦读,勤记善想,揣摩寻味,持之以恒,就能像郭沫若所说的那样“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他”了。
3.要注意搜集警句、谚语。
在听别人的演讲或谈话时,随时都可以听到表现人类智慧的警句、彦语。把这些话在心中重复一遍,记在本子上,久而久之,谈话的题目、资料就越来越多,说起话来也就越来越条理清楚,出口成章。
4.提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时的敏锐性,丰富自己的学识与经验,并增强想象力与敏感性。随着表达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生活也将丰富多彩,整个人的素质和能力都会提高,从而成为一个说话高手。
5.深入生活。
生活是语言最丰富的源泉。要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一个闭门造车、与外面世界没有接触的人,是很难如愿的。老舍曾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这话具有深刻的道理。
6.扩大知识面。
知识贫乏是造成语言贫乏特别是词汇贫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没有相应的词汇,就难以描写贾府上上下下的规矩、内内外外的礼教,王熙凤的泼辣、干练、狠毒的性格就难以惟妙惟肖;如果《水浒传》的作者不懂得江湖勾当,不懂开茶坊的拉线及趁火打劫的种种口诀,他就不可能把那个成了精的老妖婆王干娘刻画得绘声绘色。如今,人们都喜欢用“爆炸”这个词来形容某一方面的快速增长,比如信息爆炸、知识爆炸、人口爆炸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新词语铺天盖地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大有“爆炸”之势。所以,要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要想练就一副过硬的口才,就必须一丝不苟,刻苦训练,正如华罗庚先生在总结练“口才”的体会时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