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需先了解你的听众 解读听众需求

演讲者需先了解你的听众 解读听众需求

 

一场具体的演讲,还必须事先了解听众的构成,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演讲材料、演讲技巧、演讲风格的准备。

从参加演讲会的目的来看,听众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慕名而来。

一般群众对各类名人都怀有一种敬仰、钦慕之心。因此,当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演讲家、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等发表演讲时,往往有大批听众慕名前往。此类听众大多是为了一睹名人风采,他们一般不太计较演讲水平的高低。同时,潜在的崇拜,往往使名人们的演讲在听众中激起异乎寻常的热烈反响。

(2)求知而来。

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听众会自觉选择那些能满足自己求知欲的演讲。学术讲座、技术辅导、国外见闻等演讲能够吸引大批听众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些演讲满足了听众的求知欲望。此类演讲只要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听众一般不会过于挑剔演讲技巧。

(3)存疑而来。

听众对自己渴望了解的演讲话题总是抱着极大的兴趣。例如,调整工资、保健问答、产品介绍等演讲,如果关系到听众的切身利益,听众会十分主动地参与到演讲交流过程中来。此类听众只要求演讲者把演讲内容交代清楚,他们对演讲者的身份、地位和演讲水平不会有苛刻的要求。

(4)捧场而来。

在某些演讲、特别是命题演讲比赛中,往往有一些演讲者的同学、同事和亲属前来助威和捧场。这类听众的人数虽少,但在渲染演讲会场气氛、调动其他听众情绪方面却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演讲比赛和体育比赛一样,东道主往往因“地利人和”而占据优势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拥有自己的捧场者。

(5)娱乐而来。

青年人喜欢演讲比赛,是因为演讲场上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和热烈的气氛,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仅仅“看热闹”这一条理由就已经能够吸引许多热心的听众。不过,在为娱乐而来的听众的潜意识中,还有一些听众隐藏着他们对高水平演讲者的崇拜和学习演讲的欲望,这是一批优秀的听众。

(6)不得不来。

工作报告、经验交流、各种庆典的会场上,有相当一部分听众是由于纪律约束或出于礼貌而不得不来的。这类听众对演讲内容不甚关心,演讲过程中心不在焉,态度冷漠。要征服这类听众,演讲者必须具有高超的演讲技巧。

听众对演讲内容了解程度

如果听众对演讲者所讲的东西一无所知,那就需要演讲者从头讲起或解释有关概念,交代有关背景。如果听众对所讲的事物都比较熟悉或者略知一二,那么演讲者就可以跳过基础部分,直接从核心内容讲起。

以上仅仅分析了听众参加演讲会的目的。在演讲实践中,演讲者还可以从其他角度了解听众的成分构成并采取不同的演讲方案。如人数多寡、男女比例、职业差别、文化水平的高低等,都会影响到演讲方案的制订。下面列出从哪些方面着手去了解听众,以便更有利于设计能够与听众产生共鸣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1.身份地位;

2.年龄大小;

3.男女比例;

4.文化背景;

5.文化水平;

6.经济收入;

7.听讲目的;

8.了解程度;

9.所持态度。

关于身份地位,比如说针对政府官员演讲,那么演讲风格就要力求稳重,切勿太过张扬;如果是针对企业界的人演讲,那么演讲风格就可以张扬一些,有激情一些。关于年龄大小,如果是针对年龄大的人演讲,语速要尽量慢一些;如果是针对年轻人演讲,语速就可以稍微快一些。关于男女比例,比如说如果会场上女士很多,那么就要准备一些与女士相关的案例或故事,这样就不会让她们觉得被忽视。关于文化背景,比如有些民族的人是不吃肉或不吃鱼的,有些地方的人是忌讳别人说某些话的。那么在演讲的时候就要避免谈这些,等等。关于文化水平,针对文化水平低的听众,语言尽量通俗一点;针对文化水平高的听众,要讲得概括一些。关于经济收入,如果针对下岗职工讲你在什么地方消费特别显档次,那么他们就会很反感。关于程度,如果大家对我讲的东西一点都不了解,那么就从头、从概念部分讲起;如果大家对我讲的东西已经了解很多,那么我就跳过概念、跳过基础部分直接从深一层次的部分开始讲起……

 

讲稿结尾精巧 演讲效果会更好

 

美国演说家乔治·柯赫说:“当你说再见时,你必须使听众微笑。”在一场演讲中,精巧的结尾如绕梁之余音,袅袅不绝,会使听众余兴不尽,回味无穷。精巧的结尾可以让听众开怀,但是如何“炮制”精巧的结尾却并不容易。演讲如何结尾才能称得上新颖巧妙呢?且看下面介绍的几种结尾方式。

以故事结尾,辅以名言

故事式结尾,是以一个与演讲主题有关的故事作为结束辞,再以名言警句将主题加以升华。2008年12月27日,在第四届全国校园文学研讨会上,“学术超女”于丹做了精彩的演讲,在演讲的结尾,于丹以一个故事作为祝福送给所有听众:

有个调皮的小孩想为难睿智的老酋长,抓了只小鸟问酋长:“你说这小鸟是生是死呢?”小孩盘算着,如果老酋长说是生,他就暗中加劲把它捏死,如果说是死,他就张开双手把它放飞。小孩满以为取得完全的胜利。老酋长慈祥地笑了笑,拍了拍小孩的肩膀说:“生命就在你的手里。”2009年,无论将遭遇多少风雨,无论将直面多少荣光,我向上天祈祷,我不求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希望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都毫不畏惧!面对未来的每个日子,无论2009年还是更远的将来,我想,我们每个人生命未来都在自己手里。(掌声雷动)

于丹所讲的故事涵义隽永而含蓄蕴藉,又与主题紧密相连,把寓意深刻的道理讲得耐人寻味。于丹借助故事倾谈心声,巧用名言“我们每个人生命未来都在自己手里”,升华了主题,讲得字字珠玑、铿锵有声,如珠妙语如同一道心灵鸡汤,滋养着台下听众的心田,自然会收获热烈的掌声。可见,结尾讲故事,演讲效果好。

以幽默结尾,调侃同趣

幽默式结尾是用风趣幽默的言语作为结束辞,在笑声中结束演讲,如在丰盛的大餐过后,奉上一道美味的甜点,妙不可言。2008年6月1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结束后的一场晚宴上,发表40分钟的即席脱稿演讲,他的幽默口才折服了参加晚宴的美国听众,嘉宾笑声、掌声不断。在演讲结尾,王岐山说:

我是不喜欢念讲稿却喜欢即兴讲话的,虽然这样容易祸从口出(笑声)……说老实话,中国也有人存在保护主义思想,有些学者就认为中国开放得太大了,担心华尔街那帮人太会赚钱了,把我们的钱都赚跑了(笑声)……欢迎美国朋友来中国观看北京奥运会,如果实在没法去北京,那一定要在电视机前看奥运会,为美国和全世界运动员加油。如果没有票,可以找我。如果找不到旅馆,我们的旅游局长邵琪伟在这里。如果大家吃东西病从口入,可以找我们的质检局长李长江。(笑声)

在演讲的结尾,王岐山巧借“祸从口出”调侃自己的脱稿演讲,洒脱随意。随后讲出的一番话睿智幽默,妙趣横生,让全场笑翻。这样的演讲结尾,如此的妙语解颐,既巧妙地向美国人推销了北京奥运,又在谈笑间展现了中国领导人幽默自信的外交风采,极富情趣而让人叹服。可见,结尾幽默化,演讲效果好。

以“道具”结尾,诗词点缀

“道具”式结尾是在演讲的结尾,妙用某一“道具”展开话题,其间以优美的诗词点缀,完美地收拢演讲全文。在一次国际大专辩论演讲中,西安交通大学学生谭琦这样结束演讲:

和对方辩友倾谈主观客观,不如我们拿出一个具体的客观实例来。请问对方辩友,(举着一枝玫瑰花)在大家眼中,这是不是同一枝花,但在大家心目中是不是有着不同的美的感受?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欣喜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说花很无情,“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原因是什么?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客观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可我的主观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掌声)

这段演讲稿的结尾,通过对“道具”——一枝玫瑰花的展示,并独具匠心地嵌进精彩的诗词,文采风流雅致,融诗意、画意于一体,给听众带来美妙的精神享受,自然会受到听众的欢迎。可见,结尾借“道具”,演讲效果好。

以高潮结尾,妙语相佐

以高潮结尾即是将讲演的高潮放在最后,采取层层推进、逐层累积的方式,打动听众心弦。恰如美国作家约翰·沃尔夫所说:“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到高潮时果断收束,未尽时戛然而止。”在一次有关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演说中,林肯是这么结尾的:

这使我们回忆起过去。当哥伦布首次发现这个大陆,当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当摩西领导以色列人通过红海,甚至当亚当首次自其造物者手中诞生时,那时候和现在一样,尼亚加拉瀑布早已在此地怒吼。已经绝种但其骨头塞满印第安土墩的巨人族,当年也曾以他们的眼睛凝视着尼亚加拉瀑布,正如我们今天一般。尼亚加拉瀑布与人类的远祖同期,但比第一位人类更久远。今天它仍和一万年以前一样声势浩大。早已死亡,而只有从骨头碎片才能证明它们曾经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史无前例的巨象,也曾经看过尼亚加拉瀑布。在这段漫长无比的时间里,这个瀑布从未静止过一分钟,从未干枯,从未冻上过,从未合眼,从未休息。

这段演讲结尾以回忆过往的形式,连用四个“当……”畅谈哥伦布、基督、摩西、亚当等的时代,彰显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悠久历史,如滚滚春雷,气势不凡。最后,连着五个“从未……”在将演讲主题推向高潮的同时,突地戛然而止,但却余味未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结尾亦高潮,演讲效果好。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演讲的结尾,可说是演讲的“收口之作”、“点睛之笔”,其重要性与难把握性不言而喻。巧妙利用以上几种演讲结尾方式,相信能使你的演讲完美“收官”,收到满意的效果。

 

演讲培训掀热潮 浙江老板忙充电

 

前不久,《光明日报》发表了一条“抢眼”新闻——《浙江老板:赚钱脑袋忙“充电”》,而他们的“充电”方式还非常特别:上台演讲。

报道说,庄吉集团董事长陈敏受邀在央视、凤凰卫视经济论坛“开讲”;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被山东人请去谈“人才选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台;美特斯·邦威老总周成建被复旦大学等名校邀请现身说法谈“虚拟经营”。德力西、红蜻蜓、霸力、华峰等民营企业的老总经常登上国内各大院校的讲台。在四川、山东、云南等地,还出现过抢购浙江企业家演讲门票的场景。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说:“上台演讲,是最好的充电机会。”浙江经济学家马津龙认为,频繁的讲课使得浙江企业家优化了知识结构,加快了自我“充电”步伐。

无论是从浙江老板掀起的这股演讲“充电”潮,还是从一批又一批快速成材的有志青年的演讲实践来看,上台演讲,无疑是一种特殊而有效的“充电”方式。

准备上台——逼你快速“充电”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无论你是主动上台还是应邀上台,无论你作什么专题的演讲,只要面对听众,你都必须主题集中,言之有物,条理清晰,力求材料新鲜,语言生动,否则就不能启人心智,吸引和打动听众。这就要求演讲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围绕演讲主题快速“充电”,做到急用先学,立竿见影。

为准备演讲而“充电”,好处有三:

1.宽。厚积才能薄发,要给听众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为讲好某个话题,你自然就得像海绵吸水那样,从各种媒体、网络、书籍和自己的资料库中,选取大量与所讲话题有关的信息。这样,就自然在短时间内建立了关于某个问题的宽厚而坚实的知识体系了。

2.专。无论你讲哪个话题,讲给那些听众,其指向性都是很强的,绝不能东扯葫芦西扯瓢。这就要求演讲者搜集信息和材料时一定要“专”,尽量选择那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最真实、最典型、最生动因而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材料,而对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则必须忍痛割爱,不管它多么有趣。

3.牢。演讲是思想的交流,激情的宣泄,因而在准备阶段,演讲者一般都会处于一种紧张、兴奋、专注、潜思状态,一旦发现对演讲有用的材料,就会全神贯注,眼、口、手、脑并用,也就记得特别牢,有时甚至达到“过目不忘”的境地,因而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获取知识的效率。

湖北襄樊青年史素珍只有大专文化,也并非汽车产业业内人士。2005年3月,为参加全市“看襄樊,谋发展”演讲大赛,她深入汽车行业作了半个月的调研,并查阅了大量资料,写成《搭建襄樊汽车产业信息平台刻不容缓》的讲稿,提出了建立汽车行业网站、举办国际汽车展的建议。她的演讲既大胆又合理,尤其对襄樊汽车业的现状和数据如数家珍,让听众大为震撼。其演讲词在襄樊日报头版发表后,当地领导高度重视,采纳了她的一些创意,成功举办了襄樊国际汽车展。

史素珍通过演讲快速“充电”,增长了知识和才干,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每个渴望成材的有志青年,从中会受到什么启迪呢?

走上讲台———逼你即兴“充电”

上台演讲,表面看是演讲者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实际则是综合素质的展示。上台演讲的过程,也是你即兴“充电”的过程。

上台演讲,逼你表达真情实感,展示自己非凡的气度。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真情是最有效的电能,走上讲台,你应将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像电流一样释放出来,“说到激动处,掷地作金石声”(孙中山语),这样才能感染听众,打动听众。对所讲的内容,自己都没有感动,怎能感动别人?同时“情气相偕”,气势与情感往往相伴而生,情感真切,其浩然之气才能充塞天地之间,打动每一个听众。

上台演讲,逼你不时产生灵感,提高快速思辨和创造能力。尤其是在与听众互动的过程中,来自听众的诘问与辩驳、信息与思路,瞬间为你提供了思辨的平台和空间,激发出你的思想火花,一下子思如泉涌,妙语连珠,引来春潮般的掌声。这不是最有效最激动人心的自我“充电”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