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如何完美收尾

演讲如何完美收尾

 

郎弗罗曾经说过:“开始的艺术很是伟大,但更伟大的艺术在与结尾。”朗弗罗这里虽指诗歌,但是他的感悟同样适用于演讲。结论部分是演讲者最后一次让人理解他想法的机会。就像演讲开始时必须制造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在演讲结束时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也至关重要。

结尾的首要作用就是暗示观众演讲即将结束,这虽然众人皆知,但仍值得一提。即使在轻松闲谈中你也会看到一些暗示讨论接近尾声的迹象。如果正和你谈话的人没有任何征兆突然不语,转身走开,想必你会大吃一惊。演讲也是如此,太过唐突的结尾会令观众迷惑,感到不满。

预示演讲结束的一种方法是语言暗示“总之”,“结尾”,“最后一点”,“请让我这样做结尾”——这些间接的提示语都暗示你已准备停止。你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表达风格暗示即将进入尾声。你可以用自己演讲的语气、语速、语调和节奏来制造整场演讲的气势,这样在结束时不会有人提出质疑。

一个精彩的结尾可以为演讲锦上添花,不过,演讲结尾必须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1、不可冗长拖拉,漫无边际

演讲最忌拖拉罗嗦,漫无边际。演讲者有活则短,无话则免。有的演讲者一上台,不管有事没事,一开口就要讲几十分钟,甚至个把小时,没完没了,好像说话的时间越长越能体现自己的级别、水平和存在,而事实上,人人都反感说大话,说长话,说空话,说假话的人。

2、不可旁敲侧击、讽刺挖苦

有的演讲者,由于发现个别听众在演讲中不太注意听,加上某些听众对自己的演讲不感兴趣,或者在下边看报纸、织毛衣,或者交头接耳、小声议论,因而在演讲结尾时,演讲者就故意说上几句旁敲侧击的讽刺挖苦话,以此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这种作法不仅是多余的,更重要的是表现了演讲者思想素质的低下,缺乏职业道德修养。

3、不可虎头蛇尾、草草收兵

演讲的结尾要有一定的高度,要尽量将全文的内容升华到新的层次,既能照应开头,总结全篇,又要突出重点,深化主旨,要给听众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有的演讲者在演讲中,一开始东拉西扯,海阔天空,不着边际,临近结尾时,不作强调,不作必要的概括,就匆匆忙忙结束,草率收兵,使演讲失掉了应有的光彩。这种结尾是应该避免的。

4、不可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演讲结尾要出人意料,耐人寻味,而绝不应平庸无奇,画蛇添足。要讲究内容的含蓄、深沉,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演讲结尾该断时,必须断,切忌节外生枝。有些演讲者,该讲的话明明讲完了,听众听上去似乎已经结尾了,但演讲者却又喋喋不休,拖拖拉拉,没完没了的讲下去。比如“前面我说的几点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我还想强调一下,再罗嗦几句”。这样的话语就是典型的节外生枝。这势必会造成听众心理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困倦,让听众产生不满甚至反感。

5、不可千篇一律、废话连篇

有的演讲者开始说得不错,但一旦要结尾时就落入俗套,尽说些故意做作的、令人生厌的客套话,其结果,就像使听众吃了一粒发霉的花生,把满口的香味全破坏了。比如说:“今天我讲到这里,本来是不准备发言的,但主持人一定要我说,我就恭敬不如从命,由于时间关系,本人水平有限,加上没有准备,对情况也不了解,所以就泛泛而谈,随便说说,以上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谈得不对的请批评,说的不好的请指正。”这种结尾就是典型的陈旧、庸俗、平淡无味、废话连篇的套话。是演讲结尾之大忌。

一般而言,收尾有以下几种:

1. 关照式收尾

“刚才我讲的一些话,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我觉得不必让他人知道,请你不要传出去,以免引起麻烦……”

“小张,我要讲的都讲了,全是心里话。有关小王的事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不然会闹出大乱子来的。”

这种收尾方式,是交谈双方说完了自己的思想、意见或流露了某些内心意向之后,觉得谈话中的有些话和问题带有范围性、对象性、保密性和重点性,当交谈即将结束时,就关照对方不要将其中的某些话张扬出去。或关照哪些问题是重要时,就应该说明。

这种关照式收尾,有一种提醒注意、防患于未然和强调重点的作用,能使交谈的对方增进了解和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2. 征询式收尾

交谈行将完毕,主谈者根据自己的“谈话使命”综合“交谈情况”–即目的与交谈后的吻合情况向对方征求意见、说明、要求或建设性的忠告、劝诫等等,这就是征询式收尾。

“××,随着我们接触的增多和了解的深入,你一定察觉出我有许多缺点,你觉得我最糟糕的‘毛病’是什么?希望你下次开诚布公地提出来。”

“××,我不懂得‘恋爱艺术’,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在你面前的这个人,他愿意爱你一辈子,不知你的想法怎样。”

当你与下属交谈工作结束时,你应说:“你还有别的什么要求和意见吗?”

“你生活上还有困难和要求吗?只要有可能,我们将尽力帮助解决……”听者也应同样征询对方:“除了工作之外,你对我还有其他意见和看法吗?如果现在想不起来,日后尽管提,我是不会计较别人对我提意见的方式的……”

在交谈艺术中,征询式的收尾往往给人以谦逊大度、仔细周到和深沉老成的印象。运用征询式的收尾,对方听了无疑有一种心悦诚服、备感亲切、心心相印的感觉,从而取得融洽关系、进展事业的良好效果。

3. 道谢式收尾

道谢式收尾,在交谈艺术中具有较强的礼节性,它的基本特征是用讲“客气话”作为交谈的结束语和告别话。道谢适用的场景和对象是最广泛的,无论是上下级、同事、亲朋还是熟人、邻舍以及初交者之间都是适宜的。

如果一次同志式的思想启迪性交谈行将结束,谈者可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对我学习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关怀,我感激不已”结束。

“赵先生,在您的悉心指导下,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我一定按您的指教去做。谢谢您了,再见!”

4. 祝愿式收尾

这种收尾方式的特点是,不仅具有较强的礼节性和情趣性,而且还具有极大的鼓动力,如再加上适当的口语修辞,它的效果无疑会非常显着。如:“再见吧,路上保重。祝你一帆风顺!”

“时间不等人,生活就是拼搏,抓紧时间抓紧干,就等于延长生命。我祝愿你是这样一个人,再见!”

“一个伟大的男子就应该具有不凡的气概。只有经得起磨难,才能砥砺出刚强的锋芒……让我们都成为这样的男子吧!再见!”

 

演讲与口才:演讲时怎么说服听众

 

实例是能够说明或代表一部分人,一类观点,情形,经历等等的特殊事例。研究表明,生动,真实的事例会对听众的信念和行为行动产生很强的冲击力。没有实例支撑的观点往往显得含糊,抽象,呆板;反之,有实例的观点就会点的明确,亲切,生动。

实例可繁可简,你通常可用一连串简洁的例证阐明一个观点,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侯雪伟在向中国大学生们介绍西方文化的魅力时说到:

亲爱的同学们,看看我们自己。我们喜爱吃肯德基,麦当劳的食品却不爱吃我们中国的饺子,我们喜爱和可口可乐而不是茶,我们愿意看好莱坞影片而不是国产影片;一些年轻人对于圣诞节的关注甚至超过了春节。

当然很多简洁的例子同样可以表现出中国文化在他乡所绽放出的异彩。让我们来看一看深圳大学的王志瑜是如何运用这样的实例来支持她的观点,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仍保有生机和活力:

日本的商人们已经在生意中运用了儒家派的思想,美丽西点军校也在他们的教科书中列出了孙子兵法。这几年来,中国文化的精华,例如传统的医药学,针灸,太极拳,剪纸都开始在世界上享有知名度。

正如他们的名称所暗示,具体的事例比简洁的例子更长,更加译尽。比赛选手生动抒情地讲述一个故事,把听众引入了他们的演讲。复旦大学的孙妍同学在阐述奥运精神的时候运用了这样一个生动的具体事例: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耀眼的明星,其中有个欧洲女孩。随着时间的飞逝,她的名字早被遗忘,然而她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正是她突出了奥林匹克的信条。她一直处于领先位置,然而在终点前她摔倒了,腿受伤了。竞争者一个个从她身后超过,直到最后跑道上只剩下她一个孤独,虚弱的身影,医生跑过来要求把她抬走,她拒绝了。她用身上仅剩的力气挣扎着站起来,一步步地走向终点,路上是一滴滴的鲜血。

观众们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尽管她在赛场上失败了,这个女孩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掌声。正是她阐明了奥林匹克运动会“重在参与”的信条。正是她给我们的心灵灌输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一具体事例生动地刻画出这位运动选手的勇气和奥运精神在她身上的体现。孙妍完全可以一带而过地说:“奥林匹克运动员展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但正是这个故事是他的观点更加生动,鲜明。

演讲时该怎样运用这些技巧呢?

一、有的放矢,迂回出击

当你的演讲有可能引起争议时,找准恰当的途径显得特别重要。途径不对头,就有可能导致听者的敌对情绪,不等你的话出口,你早已注定要立于失败的境地。路子选对了,你便能充分说服听者。这是一门最难掌握也是最有价值的交际艺术。首先,你应当了解你的听众。

一般来说,演讲的听众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大类型。有的听众与你持有相同的观点;有的听众犹豫不决,处在观望之中;有的与你的观点相对。那些同意你观点的听众用不着你花力气去说服;那些犹豫不决的听众有可能被你清楚明了、令人信服的演讲改变立场。你面临的真正挑战无疑来自最后一类听众,因此你必须开动脑筋,设法让这部分人放弃自己的观点,站到你这边来。

然而,改变一个人的立场从来就是相当精细的工作。我们知道,谁都拥有自己引以为豪的观点。它们要么是经过多年的学习与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要么是拥有根深蒂固的情感根基。我们小时候在母亲怀抱里学到的那些知识会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个性中。对于宗教、政治、民主及养儿育女等,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一些陈旧的观念使得我们很难对许多问题保持冷静而客观的看法,而在别人眼中它们看上去则像是一些偏见。但是,只要真正是我们自己的观点,我们就会认为它们是完全合理和令人满意的而抱住不放。正如溺爱孩子的父母不会轻易责备自己的小孩一样,我们对自己那些“珍贵”的观点也从来不大会看不顺眼。

如果你直截了当地面对面攻击一个人所拥有的“珍贵”观点,他的反应与你批评他小孩的反应一样,只能是反感。他会对你表示愤慨。他会全副武装,保护自己,对付你说的每一句话。他不但不会放弃自己的观点,而且相反还会像溺爱小孩的父母把自己的小孩抱得更紧那样,更加坚守自己的立场。有关这一点,可以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

由此看来,演讲前你必须充分分析你的听众,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途径,把演讲的重点放在那些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尤其是与你意见相左的听众身上,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你还必须正确面对听众自己已有的观点,不可因为它们与你的观点不一而开门见山地迎头痛击。

二、先退后进,变守为攻

演讲时,特别是当你的观点处于不利的境地,为了达到说服听众的目的,你不妨先有意识地退一步,肯定听众的观点有其合理性,然后在获得听众信任的基础上再寻找机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巧妙地提出你的观点,变退为进,化守为攻,从而最终有力地说服听众。在《裘利斯·凯撒》一剧中,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极好的例子。

公元前44年3月15日,罗马统帅裘利斯·凯撒在元老院被罗马元老贵族刺杀,为首的是深受他信任的勃鲁托斯。作为主谋,勃鲁托斯做了恶人还先告状。他跑到街上公共讲坛上,大谈杀死凯撒的必要性,极力为自己开脱罪责;同时,又信誓旦旦地把自己装扮成正人君子的模样。听了勃鲁托斯的演讲,群情沸腾了,他们认为杀死凯撒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勃鲁托斯为民除害是英雄。请看此时玛克·安东尼是怎样说服听众让听众接受他的观点的。

面对勃鲁托斯蛊惑人心的演说,面对群情激愤、不明真相的市民,安东尼心里清楚,在此时此地,他既不能马上歌颂凯撒又不能一上讲坛就立即攻击勃鲁托斯。于是,他开场便说:“我是来埋藏凯撒,不是来赞美他。”接着,他又开始赞扬勃鲁托斯,称他为“尊贵的勃鲁托斯”“正人君子”。这样的话无疑适合当时的气氛,不会引起听众的反感而遭到他们的反对。然后,他抓住机会,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市民的心拉向自己的一边。他说:

现在我得到勃鲁托斯和另外几位的允许——因为勃鲁托斯是正人君子,他们也都是正人君子——特到这儿来,在凯撒的丧礼中说几句话。他是我的朋友,他对我是那么忠诚公正;然而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而勃鲁托斯是一个正人君子。他曾经带许多俘虏回到罗马来,他们的赎金都充实了公家的财库,这可以说是野心者的行径吗?穷苦的人哀哭的时候,凯撒曾经为他们流泪,野心者是不应当这样仁慈的,然而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而勃鲁托斯却是一个正人君子。你们大家看见在卢柏克节的那天,我三次献给他一顶王冠,他三次都拒绝了,这难道是有野心吗?然而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而勃鲁托斯的的确确是一个正人君子……

安东尼摆出一个一个的事实,来讴歌凯撒的丰功伟绩,一层一层地剥去勃鲁托斯身上的画皮,在场的市民开始为安东尼的话打动,觉得他说得有道理,认为凯撒死得冤枉。这时,安东尼不失时机地改变自己的被动地位,由守变为攻。他拿出一张羊皮纸,那是凯撒的遗嘱。在宣读遗嘱前,他走下讲坛,叫在场的市民围绕在凯撒的尸体四周。他揭起凯撒尸体上的外套,把剑刺的洞孔指给大家看,当他指到勃鲁托斯刺的伤口时,他说:

好一个心爱的勃鲁托斯,凯撒的安琪儿!啊,这是最无情的一击!这是刺穿心脏的一剑!挨了这一剑,伟大的凯撒就蒙着脸倒下了!……残酷的叛徒却在我们头上耀武扬威……

安东尼的话音刚落,讲坛四周呼声四起,“烧掉勃鲁托斯的房子!”“打倒阴谋者!”于是,安东尼开始宣读凯撒的遗嘱,对勃鲁托斯发出最后的一击:

他给每一个罗马市民七十五德拉马克。而且,他还把台伯河这一边他的花圃和果园赠给你们,永远成为你们世袭的产业,供你们自由散步和游息之用。这样一个凯撒,几时才会有第二个同样的人?

市民们再也听不下去了。他们在市场上奔跑,抓起凳子、桌子,堆成了一座火葬柴堆。他们把凯撒的尸体放在上面,在柴堆上点着了火。当柴堆烧旺时,他们抽出燃烧着的木头,向阴谋者的房子冲去。这时,勃鲁托斯等阴谋者在得到警告后已早就仓皇逃出城外。

安东尼的演说彻底征服了与他意见相左的听众。他的成功,与他演讲时运用了先退后进、变守为攻的技巧是分不开的。

三、因势利导,激发共鸣

要使听众心服口服,你在演讲时不可违背听众的意愿,采取逼迫,甚至是威胁的手段要听众接受你的观点。你应当牢记在心的是,只有当你的观点能够引起听众感情共鸣时,你的观点才容易为听众所接受。

思想家、作家及诗人爱默生曾经讲述过的一个故事对演讲者来说是不无启迪的。

有一个身强体壮的男孩试图将一头牛赶往牲口棚。他用尽浑身力气推它,不停地用鞭子抽打它,大声吆喝它,然而牛站在那儿就是不肯动。一位挤牛奶的女工见状,走上前来。她深知牛的饮食习惯。她把一根手指伸进牛的嘴里,很驯服地将它牵到了牲口棚里。原来,她从牛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力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它的习性,对它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掌握了这一点,她想把牛牵到哪里就能牵到哪里。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演讲时你应当设法使自己的观点吸引听众,激发他去同意你而不是反对你的愿望。一旦你尊重了他的观点,那么你接着便可以渐渐地构筑你自己的观点。

那么,演讲时该怎样构筑你自己的观点呢?你应当让它对听众有感染力——正如放进牛口中的手指一样。听众接受你的演讲,是因为他觉得你的观点对他有价值,有帮助。而且,只要你能向听众表明你思想开阔,尊重他的观点,能替他着想,你就能在听众中产生共鸣,并与他建立起一种融洽的关系。只有这样,他才会乐意让你“牵”着而接受你的观点。做到了这一步,你便可顺利地开始向听众灌输你的观点。

四、权衡利弊,以理服人

要想征服听众,老练的演讲者知道不能急于求成。正如玛克·安东尼那样,他知道要耐心而谨慎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进,而不感情用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该怎样恰当运用这一技巧。

假设,你要发表一个演说,号召建立一所新学校。那些有小孩在上学的家长有望支持你,你最大的困难会来自那些没有小孩在上学的纳税者。他们要么是没有小孩;要么是小孩已长大成人,不用上学;要么是已把小孩送往了私立学校。

要使没有小孩上学的家长支持你,办法之一是“划分阵营”,即把同意建校的人当成朋友,把不同意的当成对手,甚至是敌人看待。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间的意见不一时这种可悲的做法又确实通常发生。在这条路上,到处是误解、怀疑、对抗和冲突,万一走向极端,它能像当年美国南北方在种族隔离问题上所产生冲突那样,给人留下深深的裂痕。如果你也实行“划分阵营”的方法,冲突定会发生。朋友可能会和朋友吵;各种组织也可能会相互指责。当然,有小孩上学的父母有可能会投你一票,但是你却似乎不大可能再得到其他人的支持。毫无疑问,这是一条死路。

现在,让我们试一试另一条路子,即权衡利弊,以理服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建校的利与弊,得与失,对不同意建校的纳税者晓以利害,让他们改变立场,拥护你。我们知道,一旦你提出了建校的主张,所有的投票者便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心里进行掂量,在天平的一端,是改善受教育的机会;在天平的另一端,是纳税。对于我们中的任何人来说,纳税本来就是件令人头痛的事,因此我们不会太乐意把砝码加在改善教育机会的一端。然而,我们中的每一个人也都希望我们的后代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对有的人来说这尤其显得紧迫与重要。因此,尽管不少人会把砝码放在纳税的一头,但是经过权衡和比较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倾向于改善教育机会。这样,我们真正的挑战便是如何才能增加改善教育机会一端的重量。演讲时,重点目标应放在那些不同意建校的人的身上,在对他们表示理解的同时,着重向他们阐明建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逐渐引导他们转向支持你。例如,你可以说:

“要是你走进现在的学校去看一看,展现在你眼前的将是怎样一副景象呢?教室拥挤,体育馆人满为患,实验室里设备简陋……建立一所新的学校已刻不容缓,因为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子女受到最好的教育……”

以上我们讨论了真正说服听众的几种技巧。事实上,只有当你真正相信你自己的观点时,你才能谈得上真正去说服你的听众。而且,除非你真正感到你的演讲对听众有用,否则你不可能真正使你的观点吸引听众;除非你能真正充分意识到任何问题都有两个对立面,任何通情达理的人都会选择其中的一面,否则你不可能真正说服你的听众;除非你真正心胸开阔,无偏见,否则你不可能真正说服你的听众;除非,你的情感是真正诚挚的,你的演讲引发了听众的共鸣,否则,你就不可能真正说服你的听众。

 

如何建构演讲的主体

 

如何演讲,如何写演讲稿,如何演讲好,如何做好演讲

在主体部分你要展开对主要论点的论述。限于已备演讲的五分钟的时间规定,你在这里之多阐述两到三个主要论点。论点的组织不仅要结构清晰,还要尽量思考具有创造性的方法是他们在评委的脑海中脱颖而出。

让我们在回忆一下戚悦的演讲,我们刚刚介绍过她关于奥运会演讲的引言部分,在引言的最后她提出了自己演讲的中心思想:对我来说2008年奥运会是一届伟大的绿色奥林匹克运动会,与之相辉映的更有另外两种特别的颜色:黄色和红色。在演讲的主体部分,她分别就这两种颜色展开讨论,并在展开每段论述之前阐明了相应的论点:

首先,黄色是一种意味深长的颜色。

其次,2008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将是一次红色的盛会。

最重要的是,2008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将是一届绿色的运动会。

每一种颜色的运用都使相应的论点更易于记忆。设想如果她没有与颜色相联系而是这样陈述她的论点又会是怎样的效果:

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为中国人民悠久的历史增加辉煌的新篇章。

奥林匹克运动会将是一次值得回味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繁荣与现代化。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推动下,北京变得更加美丽,城市环境更加宜人。

这些论点虽然鲜明,但远不能令人难忘。在准备你演讲的过程中,尽量想一些有创意的方式你的论点增加额外的震撼力。

2004年的比赛中,南京大学的洪晔在她的每一个论点中都运用了门的形象,充分显示了她的创造力。那届比赛以备演讲的题目是:“市场竞争时代的大学教育:当今大学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洪晔演讲的中心思想已在她引言部分的结尾明确,即“太多山的们像我们敞开!我相信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自我发展机遇。”在演讲的部分她讨论了这样三个主要论点:

我看到的第一扇门是我们有机会学习我们感兴趣的各种知识。

第二扇门通往世界各地。

第三扇门为我们提供了终生学习的机会。

正如戚悦对各种颜色的运用,洪晔的三扇机遇之门的比喻使他演讲的结构清晰,给人印象深刻,助他顺利夺取冠军。

当然并非所有的演讲都是和如此措辞。在主要论点的表达中你应该具有创造性,但你毕竟不想只给人留下可爱或聪明的印象。因此如果某一比喻或主线和你的演讲不是完全吻合千万不要生搬硬套。在戚悦的演讲中,他对颜色的借用与她对奥运会的认识完全契合,洪晔的机遇之门又是从她演讲的内容中自然得来。

在戚悦和洪晔对主要论点的阐述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两位演讲者在论点的阐述中都用了“首先”,“其二”,“其三”,“最重要的”等类似的词语。这些词被称为“路标”——这些摘要式的陈述帮助观众掌握演讲者的思路。这些词的使用使演讲具有连贯性,在演讲者进行主体演讲的过场中帮助观众抓住重点。

你也可以用问题做路标,就像一位美国学生在就乘车或坐车时系安全带的重要性发表演讲时所采用的方式。她的第一个主要论点了证明安全带在多大程度上被证明是有效的救生品。他这样引入他的论点:

因此,首先,在多大程度上你会因系安全带而受到保护?

他的第二个论点解释了安全带如何帮助减缓碰撞所引起的冲力,防止驾驶员和乘客在车内受到剧烈震荡。他这样介绍这一论点:

但这何以为真?安全带又怎样保护你的呢?

他的第三个论点考察了那些一贯拒绝使用安全带的人们所给的理由。

因此,这一证据强有力地支持安全带的使用,这就引发了下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不喜欢系安全带呢?

问题可以是很有效的路标,因为他们引起观众在头脑中作答,这有助于观众进一步融到演讲中。

演讲主题最基本的组合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排比式

排比式是将演讲主题分解为若干个分题,逐一论证阐述。

排比式结构的优点是条理清晰,富有力量和气势。

如获得吉林省青年电视演讲赛一等奖的题为《世界也有我们的一半》的命题演讲(演讲者权红)。这篇演讲的主话题是妇女的地位和价值。主题结构采用了排比式,主话题被分解为三个分题:

第一,女人没有获得自己的一半。演讲者列举了一系列现实生活中妇女仍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事例。

第二,女人本应有自己的一半。演讲者从社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理直气壮地为妇女呐喊。

第三,女人应争得自己的一半。演讲者号召女同胞们自强不息,自爱自重,做一个伟大的女性。

(二)对比式

对比式是围绕演讲主题,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证。

正反式结构的优点是反差强烈,发人深省。

如上海钢铁工艺技术研究所硕士工程师石亚男的演讲《从外国人的名片谈起》,就采用了对比式主题结构。演讲者围绕“名副其实与名不副实”这一“名片”现象,以外国和中国的典型材料作鲜明的对比,最后得出论点:“改革吧!在各项事业中,在各种职务中,改出一个名副其实来!”

(三)递进式

递进式是利用因果、时间、逻辑、情感等关系,各分题循序渐进,最后达到演讲高潮或中心论点。

递进式结构的优点是主题逐层深化、逻辑说服力强。

1989年6月,着名诗人流沙河在与全国青年散文大奖赛获奖者同舟夜游的途中,应邀发表了即兴演讲。流沙河的演讲由以下层次十分清楚的四个段落构成:

(l)今晚与获奖者“同舟一渡”,乃百世有缘。

(2)“明晨登岸”,各位要做好无人“抬轿”、遭受冷遇的思想准备。

(3)“登岸之后”,各位宜“甘心寂寞,埋头向前”,勿被声色财帛所惑。

(4)“上路之后”,各位要“振作精神”,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经久耐用”的优势属于你们。

流沙河的演讲,把旅游时间上的递进关系和对当代文坛认识上的递进关系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听众步步到达他的中心论点:青年作家在当代文坛泾渭清浊激烈冲突的年代,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地位和前途。

上述演讲主题的三种组合方式可以互相结合、多层套用,从而形成千姿百态的演讲主题结构。卡耐基先生提供的“演讲魔法公式”,从另一个角度介绍了如下建构演讲的有效方法:

第一,从举例中的细节开始,这些细节要能生动地说明你想让听众赞成的观点。

第二,用格外清楚简明的用语提出你的观点,明确而具体地告诉听众,他们应该做什么。

第三,提出你的理由,即简要地归纳一下听众按你的要求去做了以后会得到哪些收益或进步。卡耐基的“魔法公式”特别适用于那些简短的实用型即兴演讲。

演讲材料的加工

丰富的材料是建构演讲的砖、瓦和木材。初学演讲者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演讲主题已经确定,可供运用的为演讲主题服务的材料似乎也很多,但一旦把材料编排进演讲之中后,获得的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或者材料过多,演讲显得冗长繁琐,或者材料过于平淡,演讲显得索然无味。

演说者应该懂得,原始材料并不能无限制无选择地运用于演讲之中。演讲者可以对原始材料进行加工,使之有效地为演讲主题服务。例如,毛泽东同志在一次报告中批评某些干部为评级而闹情绪时说:“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末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也许也有女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毛泽东对京剧唱词稍加改造,形象而尖刻地讽刺了革命队伍中的个人主义。

加工材料的第一步是选择材料。演讲者面对日常积累的众多素材,要挑选那些既能充分表现演讲主题,又能使听众感到耳目一新的典型材料。例如,某党委书记在一次形势报告中抨击了1992年全国各地兴起的“开发区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搞经济建设凭头脑发热。中央在沿海城市、大中城市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他们在各县、各区甚至各乡也搞‘开发区’,把好端端的良田推成平地,结果是田园荒芜,百姓吃苦。××县一位离休老干部在自己家门口贴了一付对联:‘××(当地县名)官员多奇志,敢教良田变荒原’(听众大笑)”这位党委书记选择以普通老百姓身份不大可能张贴的对联做为演讲材料,却充分地表达了普通老百姓对“开发区热”的反感,既生动,又深刻。选择那些陈旧材料的演讲者,并不比第三次把玫瑰花比做女人的蠢材高明。

收集好的材料不能原封不动地用于演讲,某些材料甚至不适宜于为特定的演讲主题服务。因此,加工材料的第二步是改造材料。典故、诗词、成语、谚语等语言材料可以改造,思想、观点、事例等材料也可以成为改造的对象。例如,孙中山先生当年在海内外大力宣讲他的“三民主义”学说,但“三民主义”学说的诞生,并不完全是孙中山先生异想天开的发明和创造,而是他对无数先驱者思想观点的继承、加工和发展。下面的简表可以租略地表现“三民主义”学说得以创立的思想历史脉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