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要想成功,关键是主题要集中
演讲要想成功,关键是主题要集中
教室的地上,纸屑塑料袋俯拾即是;桌椅、墙壁上,处处是同学的涂鸦,更有甚者留下了深深的刻痕;教室前的花圃草坪,花残草折,一片狼藉……对此,班委会建议开展一次主题演讲活动,以帮助同学们改掉这些不良行为,并请来了温老师坐镇。
在交上来的演讲稿中,班委们挑挑拣拣,竟有箩里挑瓜越挑越差的感觉,最后还是敲定了牛志同学的。不过,就是这个写得相对较好的演讲稿,还是不能令温老师满意,因为,这篇演讲稿虽然能针对现象,但一会儿说文明重要,大谈文明的意义,一会儿愤愤地近于谩骂,说乱扔乱折等等是小人行为,一会儿又叫同学们应该做一个少年君子。几层意义各自为政,没有有机地统一,也就是说,主题不够集中,这可是演讲的大忌呀!
温老师以牛志同学的演讲稿为例,说了自己的意见:演讲一定要有集中的主题,也就是说演讲应该向听众集中、突出地传递一种思想或观点。如牛志同学的演讲稿,完全可以集中在“文明”的旗下:文明的意义、不文明的表现、应有的文明之举,这样,三者组合在一起,不但水乳交融,而且使演讲的主题更集中更突出,要传递的思想或观点更有分量。
班委会把牛志的演讲稿复印了四份,一组一份,让同学们进一步提意见出点子,再由牛志最后执笔定稿演讲。
隔日的语文活动课上,牛志同学进行了题为《让文明之花更鲜艳》的演讲:
文明是高雅的象征,是有修养的表现;文明是和谐的基石,是成功的后盾。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大花园里,盛开着一朵美丽又芬芳的文明之花。可是,在我们身边,一朵朵文明之花正在慢慢枯萎–有些同学泡泡糖随口吐,废物随手丢;有些同学乱刻乱画,课桌板凳满身挂彩,墙壁栏杆伤痕累累;有些同学乱踏乱折,为了走捷径,不顾小草的呻吟而践踏草坪,为了占为己有,不顾花朵的哭泣而折枝摘花;还有的满口脏话,打架斗殴,不遵守公共秩序,不尊敬师长等等,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丑陋的、不文明的,说到底,这些都是一种极端自私、没有修养的行为,就好像长在文明之花上的一条条虫子,蚕食着文明的花朵。
作为菁菁校园里的中学生,我们有着保护文明之花的责任和使命,自觉行动起来,抵制不良行为,做一个文明的使者–轻轻的我来了,不碰痛桌椅墙壁;轻轻的我走了,留下洁净的地面,不沾染绿草红花。见到老师,一个真诚的问候;见到同学,一个灿烂的微笑……这些文明之举犹如琼浆甘露,给文明之花浇上,文明之花会更滋润。
做文明的人,就是有修养的人。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做文明人,做文明事,让文明之花开得更鲜艳、更芬芳!
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过,坐镇的温老师便激动地作了点评:
首先,这篇演讲主题集中,紧紧围绕“做讲文明的人,让文明之花更鲜艳”展开,不枝不蔓。演讲既是讲的艺术,更是听的艺术,对于听众而言,声音如风过耳,倘使主旨分散或是中心有多个,听众听过之后便很难抓到主题,只能昏昏然。这就犯了演讲主题不集中、不能给听众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的忌讳。对于这一点,牛志同学的演讲不但成功地避免了,而且给听众留下的是非常集中、单一的主题。
其次,主题鲜明突出。主题集中了犹嫌不够,还要做到鲜明突出。这是因为演讲就是向听众传播你的思想,申明你的观点,是是非非何去何从都应果敢坚决地表明。这篇演讲做的就很不错,主题在集中单一的基础上,可谓旗帜鲜明,爱憎态度泾渭分明,让大家一听就知道你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强调什么。
再次,主题统率材料。这篇演讲稿改前与改后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先前的演讲稿主旨分散,中心不清楚,一会儿这,一会儿那,听众一头雾水;修改之后的演讲稿则将几则材料熔于一炉,始终围绕着“做讲文明的人,让文明之花更鲜艳”这个主题来谈,做到了所有材料集中表现一个主题,主题统率材料。
比如,牛志同学先是用排比与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一样地阐述了文明的意义,紧接着指出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及其危害性。牛志同学随后又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向同学们提倡了一些文明之举,并发出鼓舞性的、催人上进的号召:“从我做起,做文明人,做文明事,让文明之花开得更鲜艳,更芬芳!”如此,材料虽有几则,角度也不一样,但都能集中指向一个“文明”的主题,主题统率着材料,听众的印象自然也就深刻了。
演讲,要主题统率材料,材料集中地表现一个主题并使之鲜明突出。若如此,听众的脑海里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记。
如何给你的演讲加点“怪”味
“怪”,即“个性鲜明独特,与众不同”。演讲的“怪”味,体现在演讲者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演讲有“怪”味的人,不按常规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按传统的观念去看待事物,他们的演讲立意新颖,角度独特,语言亦庄亦谐,表达灵动、张扬,充满了张力和磁性。显然,加了“怪”味的演讲,更具震撼力和吸引力,它会激活听众的思维,带给大家更多的回味和思考。那么,如何给你的演讲加点“怪”味呢?
一、反弹琵琶,言此意彼
反弹琵琶,言此意彼就是说演讲表面上是在和一些名言或传统的观念唱反调,但实际上却言在此而意在彼,是在借“题”发挥,巧妙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请看下面这段演讲–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了错误的教育,他们养成了勤劳的“恶习”。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并且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勤勤恳恳的奋斗,最终却碌碌无为。其实,爱迪生是因为懒得去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所以就编了这句话来误导我们。
这是阿里巴巴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云先生精彩演讲《爱迪生欺骗了世界》的开头。这段演讲令人震惊,他简直是在“颠覆”人们心中的成功准则,可以说,很多人不但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而且是奉为“真理”的,演讲者如何敢如此“妄言”?于是,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到马云的演讲上,每个人都想知道他如何能自圆其说。演讲者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来“支撑”他的观点,最后在结尾处点明:
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
这时听众恍然大悟,原来演讲者立意上要对爱迪生的名言“反弹琵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这样做只是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谈论成功:成功需要多用心去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傻干、蛮干。这样一来,大家就由开头的好奇、反对,变得心服口服了。应该说,演讲者这样独出心裁,反弹琵琶,言此意彼,要比直接告诫大家“多思考、别傻干”要来得新奇、深刻得多,带给每个人的震撼自然也强烈得多。
二、欲抑先扬,“引君入瓮”
欲抑先扬,“引君入瓮”的目的在于让大家产生错觉,“诱导”大家的注意力固定在要表扬某人或某事上,然后突然向批评的方向转化,“期待”的落空使大家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这势必会带给大家更多的震撼。请看着名画家韩美林的一段演讲–谁有权,谁钱多,谁就说了算。这就是没有文化的文化,用“没有文化”来干涉艺术,很可怕。也有的领导不错,很尊重艺术家。一次有一位领导同志,带了很多厂家,灯泡厂、钢铁厂的厂长来找我,说要让科学和艺术的两个翅膀结合起来。这位领导同志的想法很好,很正确,可是在审美上就有点问题了。我常说,一个人,他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但说不定他的艺术观会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这位领导总结得挺好,可下一句话我就听不下去了,他说,比如你画的猫头鹰,要是把两个眼睛挖了,放两个灯泡,我们不就结合了?(全场笑声)我当时就不客气了,就说干脆你把我的眼给我挖了吧。(全场大笑,鼓掌)这是韩美林在《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演讲中的一段,他运用巧妙的构思,幽默诙谐的语言,欲抑先扬,“引君入瓮”。当讲到“也有的领导不错,很尊重艺术家。”这句话时,听众很自然就产生了思维定式:他要表扬尊重艺术家的领导了。可听到后边,大家发现演讲竟完全背离了大家的心理预期,没想到被演讲者“表扬”为尊重艺术家的领导竟会说出“比如你画的猫头鹰,要是把两个眼睛挖了,放两个灯泡,我们不就结合了?”这么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语来,这里,演讲者带给听众巨大的心理落差,大家在惊叹感慨之后自然忍俊不禁地发出会意的笑声:原来他是在善意地嘲讽那些“想法很好,很正确”,却没有文化、不懂艺术的一些领导。先对这样的领导予以表扬,将听众骗到“圈套”中,再揭示真相,这种方法自然加深了听众对他演讲主题的认识: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如果演讲者不是以这种幽默诙谐的方式,而是一本正经,板着面孔地讲“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这么一个大而严肃的话题,就很难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也很难引发大家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了。
三、大胆“错位”,奇思妙想
大胆“错位”,奇思妙想就是把本来不同类型的事或人联系在一起,因为超出常理,自然让人感到奇异和荒谬,而演讲在这奇异和荒谬中,又闪烁出理性和智慧的光芒。请看这段演讲–他(阿q)怎么求爱呢?他突然一天晚上就给吴妈跪下了,然后他说:“吴妈吴妈,我要和你困觉!”哎呀,然后呢吴妈就哭,要抹脖子上吊,然后大家就都认为阿q干出了毫无人性、违反道德、不守规矩、伤天害理、不齿于人类的这种事情,阿q没有写检讨因为他不识字,但是他表示了检讨之意,而且还赔了钱,把一年的工钱都给了吴妈,而吴妈却一直在那里哭、哭、哭。如果阿q在语言文字的修辞上能够到咱们中文系上两节课,能来这儿听讲座,他就绝对不会用这种话了!如果他读过徐志摩的诗呢?那么他见到吴妈就会说:“我是天空里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嘿,他可能就成功了!
这是着名作家王蒙为暨南大学师生所作的演讲《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中的一段,演讲题目学术味很浓,但演讲却被他“处理”得很像朋友间的“闲”聊,语言口语化,而且风趣幽默。这种“错位”已是让大家大吃一惊,而当他提出他那近乎“荒谬”的设想:要让目不识丁的阿q用徐志摩的诗去向吴妈“表白”时,简直就更让人感觉是“驴唇不对马嘴”,可也就是这故意的再“错位”,却更令听众过“耳”不忘,大家在捧腹大笑中自然接受了演讲者的观点:语言是有功用的。显然,演讲者这段错位的联想,却将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由此增加了演讲的“怪”味,使演讲更有吸引力,更受师生的欢迎,毕竟,这不是在面对语言专家在宣读学术论文。
四、另辟蹊径,巧妙切入
反弹琵琶是和传统观念唱反调,而另辟蹊径则是从另一个新的角度巧妙切入,提出与常人不同的见解,但却并不否认他人的观点。请看这样一段演讲–我的话说完了,鲁迅的话题,说不完的。我关于鲁迅先生的两点私人意见–他好看、他好玩–就勉强说到这里……这是着名画家陈丹青在北京鲁迅纪念馆的演讲《我看大先生》中的一段文字,它概括了演讲者对于自己欣赏的大先生–鲁迅的个人评价。显然这样看似“大不敬”的评价是大家闻所未闻,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因此它带给大家的震撼和冲击是巨大的。陈丹青的演讲没有像以往的评论家那样,字斟句酌的去推敲鲁迅作品中的文字,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以自己个人对鲁迅的评价:“好看”、“好玩”为切入点。应该说,选择这样的角度,给予鲁迅这样的评价,不但新奇、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它让大家感到了一个不再是“视觉符号”,也不再是“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鲁迅,它让大家有了想重读鲁迅作品,重新“走近”鲁迅的冲动,而这不正是演讲最大的成功之处吗?
这几位演讲者的演讲的确是各有各的精彩,但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演讲时,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有选择地加了点“怪”味,他们的演讲堪称是“怪”味演讲的典范之作。
演讲中个的“怪”味是给演讲增色的好办法,不过运用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场合和分寸,否则可能弄巧成拙,贻笑大方。只有在“用法”、“用量”和“场合”上把握好,“怪”味演讲才能让你的演讲取得成功。
一次脱稿演讲胜过十次照念文件
“人才的竞争也是一场生存斗争,竞争的关键就是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创新思维已成为一个地区投资环境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在工作、生活中应怎样说话?机关干部在开会、布置工作时又该注意些什么?
会说话是干部的巧实力脱稿演讲不仅能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还是干部巧实力的体现。
如今都提倡硬实力和软实力兼备,“会说话”这种巧实力也不能忽视,机关干部开会,必须杜绝催眠曲般的照念文件,这既有益于干部提升自身水平,对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帮助。”
演讲比赛脱稿演讲如此重要,怎样才能练就“会说话”的功夫? 领导并非有特殊的记忆力,也不是天生就“会说话”,而是靠敬业前提下的长期学习和积累。
“任何时候的交谈、工作、视察对干部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在此过程中,除了练习善于讲话,还要善于听别人讲话。”为提高领导干部的说话能力,明年,全国将打破以往演讲比赛的对象范围,举办全国市长演讲比赛,目前正在选择举办城市。
专家教你说话技巧看一个人通常第一眼看外表,开口说话就看素质。对同事、同学说话不当,别人会记恨你一辈子;对领导说话不当,有丢饭碗的危险;夫妻间说话不当,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离婚。
对于说话的技巧,最关键的是要能感动自己也感染别人。
面对陌生人、领导、同事、长辈说话:
陌生人 看见就是朋友,要善于交流。
领导 推心置腹,不要因怕得罪而不说实话。
同事 平等交流,毫无保留,克服嫉妒心理。
长辈 注意传统的礼貌、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