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具有的特殊性
一般说来,写(文章、作品)是给人看、给人读的,而演讲稿却是以“写”来体现“说”的艺术。因此,演讲稿与一般文体比具有如下特殊性:
1、现实性与实现性
演讲稿的现实性与新闻文体相似。其内容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而不是陈年往事。它要提出和回答现实生活中人们关心和瞩目的问题;要提出和回答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和需要解答的问题;要涉及人们眼前的、身边的、切身的问题。所以演讲稿的主旨和材料必须是从现实的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演讲稿的实现性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说演讲稿必须适应特定环境中的演讲需要,完全适合运用于演讲活动,并在具体的演讲实践中实现。其二是说演讲的内容和目的是切实可行的、可以达到的。演讲的现实性规定,一次演讲要提出、要关乎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应该是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
这一点已为古今中外一切演讲家的成功的演讲稿所证明。古希腊大演讲家伊索格拉底的《泛希腊集会辞》、我国较早的演讲词之一的《盘庚》、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周恩来的《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等等,不论哪一篇都具有现实性和实现性。
2、有声性和演示性
所谓有声性,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演讲用的这种文字稿读之会给人一种有声的感觉,声声入耳;其二是演讲稿具有的声音——包括执笔者的心声和语声,演讲时就是将这种声音在另一种时空的移进。一般地写作也是加工、提炼、处理信息的过程,用文字符号记载下来组成文章、作品(即载体),即可以以它本身进行传播,演讲稿则不是靠它本身去传播,而是靠有声语言去传播。这在写作时首先要听到自己的声音,然后用文字符号记录下来——物化于稿子上,演讲时再用声音表现——外化出来。
演讲稿的演示性是与它的有声性紧密相联的,有声语言传播的连带成分就是演示性的无声语言。日常人们在说话的时候,总是要伴随一定表情和一定的动作以助有声语言传播意思的完备。同样,人们由演讲者的一定表情和一定的动作也可以推测出其连带的有声语言的大概意思。这就是说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是相连的,有声性和演示性也是相连的。虽然这种演示性并不直接见诸演讲稿的文字,但它却含在文字稿的字里行间。比如,当演讲稿出现“同志们,前进!”这样的文字,当演讲者把它转化为有声语言讲出来的时候,人们可以想象演讲者是怎样振臂一挥的情景,所以这种演示性是随着演讲稿的形成而同时形成的。
3、可变性与整体性
演讲稿都应是可变的。演讲稿在写作过程中不论修改、加工了多少次,仍然不能说是确定的文稿。因为,无论经过怎样的调查研究和充分准备,都不能把演讲时的全部情况完全、准确地考虑在内,总会出现一些想象不到的情况。如场地大小、明暗,听众对象心理、期望,演讲过程中听众情绪、秩序等方面,总会出现一些和事先预想的不尽相同的情况。情况变化了,就要求演讲稿随之变化,及时改变原来的演讲稿。重新调整。或舍弃一部分、增加一部分,或改变方式和角度。
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演讲稿自身的整体性。演讲稿是由主旨、选题、题目、材料、结构和语言文字等要素组成的。演讲稿自身的整体性则是这些要素在演讲稿内部围绕其中主旨这一主要要素而组成的最恰当的联系中形成的。在这最恰当的联系中使各要素产生新的质、新的效应,成为活的、有生命的组成成分。从而,又构成了演讲稿的有机的整体性。
二是演讲稿与环境结合的整体性。演讲当时的政治形势、会场的气氛、听众的情绪等等都左右着演讲稿的运用。这就要求演讲者在演讲稿这个自身整体性的基础上联系它运用于其中的这个外部环境加以新的调整,使之成为适合这个外部环境要求的、内外结合的新的整体。只有这样,演讲者才能迅速架起与听众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桥梁,做到与听众心理相通。这种整体性是演讲者在演讲稿自身整体性的基础上加入即兴成分,使之与演讲环境结合、融为一体并诉诸演讲实践的演讲稿的整体性。
以上我们概括地谈了演讲稿的六方面的性质。它们是三个对子,每个对子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了演讲稿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