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谐音,妙趣横生

汉语中存在许许多多的同音字,她们字形字义不同而字音却相同。由于谐音可以一语双关,表达出丰富的含义,给人以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来表达某种含蓄的意义,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幽默效果。

据说,清朝有一位大官,他有位远房亲戚,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却去参加科举考试,想借此弄个一官半职。但考卷到手,竟有一半字不认识,无法成文交卷,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焦急之中,他便在试卷中写了一句话:“我乃当朝XX大人之亲戚。”无奈“戚”字又不会写,竟写成了“妻”。

主考官在阅卷时,看到“我乃当朝XX大人之亲妻”时,不禁拈须微笑,提笔在考卷上批道:“所以本官不敢娶(取)你。”

这则小故事极富讽刺和幽默意味,由于录取考生时的“取”与“娶”同音,机敏诙谐的考官就把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扯到了一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