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做到“顺其自然”

为了教育孩子,我已经翻过了太多的书。当孩子过早被送到学校时,由于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他们得到的父母之爱和家庭的照料关怀势必相应减少。这时,他在精神上和感情上容易受到伤害和遇到困难。最容易受到这种影响的年龄是5至8岁之间。孩子最好的教师就是父母。当父母在评价孩子时,他们的表情、动作、姿态对言语具有强化作用,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 教育孩子要做到“顺其自然” 有一个...

read more..

儿童天然要走向独立

很多成人认为,独立性是培养出来的,更有人认为,把孩子在很小年龄全托出去是培养独立的一种方法。 实际上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走向了独立。最早的独立首先是功能上的独立,儿童不断地使用自身的每一个功能,以达到独立:口、手、腿……最后逐渐走向内在的心理、意识……的独立。 婴儿脱离母体就意味着他不再依赖妈妈的身体而存活。 6个月时,婴儿的胃里开始产生消化食物的酶,在...

read more..

儿童心理健康不可轻视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由此可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特别是现在,人们生活相对富足,让孩子身体健康已不是一件太难的事,然而倒是儿童的心理健康正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从全国22个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数字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有关专家表示,...

read more..

让“帮倒忙”的小捣蛋变成“帮到忙”的小帮手

常有妈妈们又气又恼地抱怨:小家伙今天又帮倒忙了!帮着打扫,碰翻了花瓶;帮着刷碗,打碎了盘子;帮着洗衣,弄湿了鞋子……总之越帮越忙!妈妈们的好心情都在收拾“残局”时给折腾没了。 也难怪,3~7岁的孩子正处于热衷“帮忙”的时期,他们勇于尝试,愿意参与,渴望帮助他人并得到肯定。但由于生活经验和实际能力不足,常常“好心”办了“坏事”,...

read more..

儿童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您的孩子有心理上的问题吗?育儿专家黄哲说:孩子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孩子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儿童心理障碍问题不容忽视 谁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又健康,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但家长们是否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家长们...

read more..

如何对待孩子的过失

5岁孩子好奇心强,常常会做错事,如拆开新的玩具,用剪刀把书上的图画剪下来,看到别人的好玩具就去抢夺等。对待孩子的过失不能简单地打和骂,要心平气和地分析,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收效。 1.做错事要马上进行教育,不能等爸爸回来,也不要专门在餐桌上让孩子承认错误,以免影响食欲。 2.讲清楚为什么错了,应当怎样做才算对,使孩子明白后果。事情一次讲清,切忌重复啰唆逢人便说,以致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read more..

教小孩学会尊重

开朗、自信和强势的性格对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自立自强有好处,但有关专家指出,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才是今后真正得以立足的关键。如果你的孩子不会尊重他人,父母应审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出了问题。 【案例】 不久前,妈妈带隆隆去参加一个聚会,整个下午,这个5岁的孩子让妈妈劳神发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但是当小儿发热时家长往往特别紧张,为了能使小儿尽快退热,有时采用一些不当方法,反而影响...

read more..

当报童体验劳动的艰辛

儿子是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去年放暑假,“小皇帝”在家玩得很无聊,天天看电视,吃零食,一个暑假下来,都变成了个小胖墩。今年一放假,我们提议让他去大街上当报童卖报纸,儿子觉得很新奇,当即拍手赞成,还一边满屋子跑一边兴奋地唱《卖报歌》。 这天一大早,我批了20份晚纸,让儿子去卖,儿子夸下海口,要卖得一份不剩才回来。我趁机和他签订&ldquo...

read more..

儿童性教育,需注重阶段“性”

受访专家广州市儿童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 汪玲华 许多家长可能不知道,性心理是从孩子一出生就有的,所以性教育不仅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事。从小对孩子做好性教育的工作,是父母刻不容缓的事!汪玲华表示,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性心理,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特性,进行针对性教育。 不同阶段,不同性教育 0~1岁为婴儿期,这个时期也叫口唇期,宝宝喜欢通过吃奶嘴,吮手指获得满足感。1~3岁的孩子处...

read more..

看电视越多 儿童注意力越差

儿童心理学专家王文娟博士日前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家长学校告诫家长,应让孩子少看电视,多看书。看电视越多,注意力越差,学习成绩也就越差。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应限制在30分钟内。 看电视对儿童注意力的影响已有科学依据,新西兰学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儿童每天看两个小时以上电视,进入青春期后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另一项美国研究也发现,儿童在幼年看电视将对他们的大脑发育产生不良...

read more..

多抽时间和孩子沟通

现实生活中年轻父母往往因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白天的一切活动。父母劳累一天之后,从托儿所或幼儿园把孩子接回来,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细心地呵护和关注孩子。孩子白天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表现怎样,父母都一概不知,这些严重地影响着亲子沟通效果。所以父母需要付出极大的爱心和耐心,需要放弃一些自身的“利益”。尽可能多抽些时间留给孩子,让彼此有足够时间增进了解。让亲子沟通更有...

read more..

最毁宝宝成长的父母四“误”

很多做父母的,对孩子不是这不许那也不许,怕出危险;就是担心孩子受委屈,捧着怕摔、含着怕化……但偏偏是这些父母一厢情愿的“好心”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坏事儿”。以下事最需要家长加以注意。 1.害怕孩子之间争抢 故事:陈规带着妻儿回老家,当大人们一起聊天叙旧时,儿子也和小伙伴们玩成一片了。可不一会儿,院子外就传来儿子的哭声。出去一看,才知道小家伙是...

read more..

孩子的逆反期也是自立期

所谓逆反心理不是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和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孩子在发育的过程中会有两个逆反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岁的时候,这个时候由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说话、运动、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他会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亲的教育观点就会产生冲突。第二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后。从心理发育的角度来说,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但对父母亲来...

read more..

孩子发娇气家长会怎么做?

对待孩子发娇气,父母要用适当办法处理。 要了解实情。是孩子不舒服就要安慰,给他治病,是无理取闹则要说服教育。 转移注意力。当孩子发娇气时,家长可用有趣的故事吸引他,或用新颖的玩具逗他,他很快就会忘记刚才的事情。 以韧对磨,以冷对闹。孩子纠缠你时,不哄不劝,你干你的事,耐心等待。 孩子大哭大闹时,你不动声色,不给“好处”也不发火,使他感到既没有什么“油水”,也...

read more..

儿子的爱国情怀

儿子明浩是个只有两岁的小家伙,圆圆的大脑壳装满了智慧,又黑又亮的眼睛闪动着丝丝灵气。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人儿,却在偶然之间与国歌、国旗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于他的行为常常令我这个作母亲的为之感动。 一直想让儿子见见世面、长长见识,就在今年“五一”长假带着不满两周岁的他去了首都北京。临行前,亲朋好友都说“孩子太小,去了也记不住什么。”可是明浩却对于外面的世界感到...

read more..

如何对待宝宝逆反

宝宝(宝宝食品)到了2岁左右,他的行动和思维逐渐在成熟过程中,此时期的宝宝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有了一定的见解,有时大人要他这样做,他却偏不这样做,这就是宝宝的逆反心理。此时,你不能将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强加于宝宝,要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帮助宝宝纠正不正确的做法和想法。 1、 我们要从小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大人要从一开始就教导宝宝一些正确的行为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对宝宝进行引导,遇到...

read more..

“暂停”让宝宝不打人

一位妈妈与我分享了一个帮助改正孩子打人毛病的方法。小孩子出去玩,难免会和其他小朋友争抢、推人、打人、咬人……一旦宝宝做出这些“出格”的行为,父母呵斥制止是肯定的,严重了有时会威胁打骂。家长们往往也觉得这种高压暴力方式奏效时间短、效果不好,甚至还有副作用———孩子也学会了你的暴力方式。但是真没发现什么好的办法,不知道下一回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该...

read more..

亲子关系与孩子性格

空气于每个人都如此重要,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了它的存在,生活中,亲子关系往往会遭遇类似的问题。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孩子人生中形成的第一份人际关系,也是贯穿孩子一生的一份人际关系。而很多父母往往忽视,孩子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其实已经在形成他自己的独特的态度、行为,也是影响孩子性格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认为,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早已奠定基...

read more..

为什么和孩子谈新闻很重要

成人把新闻作为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源泉,通过本地报纸、电视夜新闻、有线新闻网、新闻广播、网站等,当前世界发生的最新事件的影像和数据全天候传送到我们家里。这些源源不断的信息轰炸连成人都手足无措,对孩子来说更是倍感困惑和恐惧。 许多成年人意识不到实际有多少孩子在收看电视新闻或读报。此外,想一下孩子们接触新闻的机会。也许你驾车送他们去学校时就在听广播新闻,又或者你在早餐桌上读报纸。记...

read more..

母亲讨得的三袋米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