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要把握好演讲的四要素

演讲要把握好演讲的四要素

 

我们把演讲界定为一个人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向听众发表意见,阐述见解,说明事理,抒发感情的信息交流活动,换句话说,信息、语言、演讲者、听众,是构成演讲的四大要素。在演讲活动中,信息、语言、演讲者、听众四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影响,表现在:

第一,信息是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纽带。通过信息,演讲者和听众之间才能实现相互沟通。没有信息,或信息不详、不全,听众就无法知晓演讲者想讲什么。

第二,演讲者是信息的发源地。确切地说,信息的发源地在大脑。因此,演讲者的大脑可以说是信息的加工厂。演讲者能否加工制作出适合听众需要、适合听众胃口的信息;大脑这个加工厂原料是否充足,设备、工艺是否先进,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语言是传达信息的工具。演讲者制作出来的信息要借助语言形式传达给听众,而这语言形式包括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由于演讲者要面对听众讲话,其手势、姿态、衣着、面部表情等会直接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因此,态势语言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有声语言。如果在演讲中只重视有声语言,而忽略态势语言,那么,演讲者与听众的沟通将会大打折扣。

第四,听众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演讲的合作者。作为接收者,听众必须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翻译成自己理解的意思。由于听众各自的社会背景、态度、信仰、文化层次等情况不同,因此,对同一个演讲者发出的信息就不一定有相同的理解,甚至像演讲环境、时问、身体状况等细微因素也会影响听众的理解。

如一个身体不适的听众会什么都听不进去,一个疲惫不堪的听众即使听简短的演讲也会感到不耐烦。对此,演讲者演讲时,遣词造句都必须顾及听众,同时还要注意听众的反应,并根据听众反馈的信息灵活调整演讲内容。作为合作者,听众应该认真倾听演讲,积极回应演讲。有了听众的主动参与和配合,演讲者才能顺利完成演讲。

可见,信息、语言、演讲者、听众这四者是密不可分的,其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有谁认为,演讲只是演讲者的事,与听众无关;以为演讲只是动嘴的事,与动脑无关;以为演讲只是出出声音,与动作表情无关,那是非常错误的。弄清演讲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参与演讲活动。

一直以来,演讲在西方有着很高的地位。如果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方人还只是重视"纸弹"--文字宣传,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最重视的便是"声弹"--演讲宣传。那时,他们把原子弹、金钱、演讲当作三大战略武器。到了今天,有人竟把舌头、美元、电脑当作三大战略武器,而且把舌头(演讲)摆到了首位。

人们之所以高度重视演讲,是因为演讲作为心理作战的武器,对人们心理的威力是巨大的。正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误国"。解决国际争端,一席话可化干戈为玉帛;与外商洽谈、索赔,一席话可争来亿万元;施政演说,一席话可说得人们热血沸腾;作思想工作,一席话可使浪子回头,庸人立志。

正因为演讲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所以从古至今,各个国家的统治者、政党、人民都积极拿起演讲这一武器,为民主、为自由、为解放呐喊,去争取和捍卫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政党的利益、集体的利益、自身的利益。

例如,在西方,古希腊时代的"城邦政'治"据说就是以声音所能达到的代表人数作为一个城邦大小的标准。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国务卿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所作的"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讲,曾鼓舞和激励美国人民在独立战争中英勇奋战,"不自由,毋宁死"也因此成为美国人民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名言!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张仪曾凭一张嘴以其"连横"之说战胜了"合纵"之说,帮助秦始皇并吞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近代,孙中山先生唤醒民众起来革命,推翻满清,建立民国,靠的就是演讲宣传,用他自己的话说,"革命的力量,武力占一成,宣传占九成。"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人民战争,以小米加步枪赶走日本侵略者,打败武器装备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建立新中国,靠的也是演讲宣传。

演讲宣传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从与文字宣传比较看,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传播方便快捷。众所周知,文字宣传需要写成文字,并要印刷出来才能传播,而演讲宣传是口头宣传,不必印刷,可以随时随地演讲,也可以即兴演讲,方便快捷。声音一旦传到听众耳朵,即可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功效。

第二,易产生效果。因为对于文字宣传,人们只可读,不可能与作者直接沟通,而对于演讲宣传,人们可以与演讲者直接沟通,演讲人的讲话配合着声调、表情、仪表、风度、手势、动作,会令听众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使演讲宣传容易产生效果。孙中山先生曾对人说过,"我在新加坡演说五十分钟,跟我走的就有五十万人"。雅典演讲家德摩斯梯尼也曾对人说过自己的演讲"能使听的人一起跳起来,异口同声地说:"让我们快去抵抗腓力"。可见,演讲宣传最易产生效果。

第三,适应面广。一般来说,文字宣传只适应于知识分子、有文化的上层阶级,因为只有他们才会读。演讲宣传则适应于包括劳苦大众在内的所有民众。演讲人可以采用活泼的大众化口语,因时、因地、因人施说,并配合着动作表情,可以把话讲得。

言简意赅,使人听得明白,乐于接受。就革命而言,革命需要动员全民参与,不能只有少数人参加。演讲正因为适合了这种需要,因而才会发挥作用,产生巨大力量。

第四,最为廉价。如果说,坦克大炮是一种武器,文字宣传是一种武器,演讲宣传是一种武器,那么,只有演讲宣传是最不需要花钱的武器,只要有一张嘴就行了,最为廉价。秋瑾在《演讲的好处》中也这样说:"不要钱,听的人必多。"演讲有如此的优势,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四大优势都是文字宣传所欠缺的,是文字宣传不能比拟的。除上述优势,其实演讲还具有一大优势--征服人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民心不能用暴力征服,因为暴力常常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身躯,但摧毁不了一个人的意志。所谓"鞭子打人,人躺下;舌头打人,人跪下。"古人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可见"攻心"是征服民心的上策,而演讲宣传正是"攻心"最快捷、最易发生效果,最为廉价的"武器"。

 

跟名人学演讲:善用开场白打动听众

 

第六届中欧工商峰会上,温总理撇开演讲稿,说出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在座的企业家心里很清楚,中国够朋友!” 正值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为深重的2009年寒冬,这句颇具江湖道义的话,让欧洲企业家对中国的投资市场坚定了信心,也博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有“诗人总理”之称的温总理除了给人展现文化底蕴之外,更多的是体现出“人民的儿子”的亲切感。

一次成功的演讲,开个好头很重要。心理学中有一个“首因效应”,在观众接触演讲者的45秒之内,听众会根据自身的判断,形成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第一印象。温总理的每一次演讲中,都会有一个非常温馨的开场白,瞬间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借景抒情,赞美听众开场

2009年2月2日,温总理在剑桥大学发表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在演讲稿之外,温总理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即兴发表了一段借景抒情的开场白:

“今天外边下着大雪,天气严寒,但是我的心是热的。我早已盼望在剑桥同老师、同学们见面,互相交流。现在正是金融危机的严冬季节,但是我看到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光明和未来。因为我坚信,知识的力量,年轻人的勇气,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整个世界的命运。一篇好的演讲应该是不加修饰的。用心说话,讲真话,这就是演讲的实质。我希望我的演讲能够给老师、同学们思想以启迪。你们能够记住其中一两句话,那我也就满足了。

到高等学府,我的心里总是充满敬意。这种心情是由于我对知识、对老师、对学校的尊敬。所以,我方才深深地给校长、给老师们鞠个躬,那不是礼节,而是一个学生对待校长和老师应尽的礼貌。

来到向往已久的剑桥大学,非常高兴。剑桥举世闻名,培养出牛顿、达尔文、培根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剑桥建校800周年,我谨致以热烈祝贺!首先,我向剑桥大学赠送“中华数字书苑”,其中收录了中国出版的20万种电子图书,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大家可以从中更多地了解中国。”

温总理从外面的天气说起,“今天外边下着大雪,天气严寒,但是我的心是热的。”道出了自己盼望来剑桥演讲的热情,也赞美了在场的听众给他带去了温暖。在金融危机的严冬季节,温总理从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光明和未来”,即表明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决心和信心,又对剑桥学子的朝气和激情做出了肯定。在场的听众除了学子还有校长和教师,为了照顾到每一位听众,温总理接着说出了自己给校长、给老师深深鞠躬的含义——“一个学生对待校长和老师应尽的礼貌”,真诚的表达了自己对校长和老师的尊敬,还把自己放低到一个学生的位置上,更深层次地拉近了与听众主体——学生之间的距离。

说句心里话,拉家常开场

2009年2月28日,温总理在中国政府网首次与网民在线交流,对于这种互动性很强的交流,更需要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的氛围,以下是温总理的开场白:

“网友们,在“两会”前夕,我非常高兴同大家进行在线交谈。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力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但是我总记得母亲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无论是对什么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虽然她在前几天患了脑栓塞,两眼几近失明,但是她这一番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我想今天的在线交流应该是一次谈心,或者说用心谈话,应该诚实,就是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倾听群众真实的声音。谢谢大家。”

“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温总理很真诚的坦露了此刻的真实心情,网友一听总理也紧张,心里的压力和包袱就减轻了不少。接着总理谈到了自己的母亲,既有拉家常谈心的感觉,又让网友们看到了总理的另一个身份——母亲的儿子,也让网友们对总理母亲的健康状况产生了担忧。这种带有私人性质的开场,让网友产生一种共鸣,也就愿意跟总理说出心里话了。

善解人意,以体贴听众开场

2010年2月27日,温总理再次与网民在线交流,有过一次交流的经验之后,总理以及网友对在线交流的过程已经不再陌生,如何继续让网友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达到交流的真正目的,开场白很重要:

“网友们,很高兴同大家进行在线交流。去年是2月28日,我本来也想还取在2月28号,但我考虑到明天是正月十五,是阖家团聚的日子,所以我就改到27号。在这里,我向大家拜年。这次在线访谈,我的心情确实不那么紧张,倒有一种十分珍惜的感情,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多了。这些天来,我一直十分关注网上网民提出的各种问题。

我在中南海25年,可以说是一个没有节假日的人。这几天我就更显得心情特别重。看到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常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我还想当一个人为多数人所信任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他已经是“公共财产”,属于人民了。我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正做到无愧于人民,我要带着真心、真意、真情来同网友们交流的。我愿随意地同大家谈心”

总理就“改到27号”这个小细节切入开场,为了让网友们能够阖家团圆,把自己的日程都做了更改。在网友心中树立了“把百姓装在心里,把民情放在心上”的公仆情怀。也因为总理的真心真情换回网友们的真心,被网民称为“最幸福网事”。“我在中南海25年,可以说是一个没有节假日的人”这句看似平淡的话,却深深地冲击着每一个网友的心:25年!这是一个多么有分量的数字,在网友心中会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总理日理万机的劳累画面,并为总理把数十年的节假日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举动而感到,平添许多亲切和感激。

温总理在演讲中处处流露出“用心讲话”的态度,在一次国务院会议上,他说道:“你们应该是中南海的主人,夸政府感谢政府的话就不必说,要说实话,对大局有利”,此话一出,与会者都放下了包袱,省去了一大段夸政府谢政府的奉承话,提高了会议效率。总理讲话的精妙之处枚不胜举,为了给听众以真诚,他还经常亲自拟定演讲稿,用真心和真情换来了一大片“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群众呼声。

 

演讲者要善用过度对比和排比句

 

这是一篇比较有学术气息的演讲技巧文章,共有巧妙过渡、正反对比、善用排比句、安排事例,说明观点、穿插幽默笑话故事、语言形象化、制造最念、把握情感、采用风暴术等九个使用演讲技巧。加上生活上的使用案例,应该会给你的演讲添上更多色彩!

一、语言形象化

在演讲中,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成有趣。如:

说“他家里很穷”,就不如说“他家里九个人吃饭,却只有七个半碗”。

如果你说“意大利的梵蒂目官,有屋宇一万五千余间。”就不如说成“梵蒂冈官里的屋子多得惊人,如果你每天换住一间房子,四十年也住不完”这样说给人一种切身的感受。

如果你说一个人胖,只说胖得吓人,就不能给人一种具体感受。如果说成:“这个人胖得像个大水桶,摔倒了不知从哪头掫。”这样就更容易给人一种形象感。契诃夫在描写胖子的时候,语言更为奇妙:“这个胖子胖得胜上的皮肤都不够用了。要张开嘴笑的时候,眼睛就要闭上,而要睁开眼晴看的时候,就得把嘴巴闭上。”

二、把握情感

演讲就是“演”与“讲”的完美结合,不仅要对听众进行语言“刺激”,还要对听众进行情绪的感染。只有自己先具有丰富、真诚而炽热的感情,才能把这种感情倾注到他的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中去,并借助感情的鼓动力,充分发挥自己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来取得演讲的成功。如:《选择与命运》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当家家点燃鞭炮准备过新年的时候,我们家却陷入人生最黑暗的困境。那年,由于生意失败,债台高筑,躲在家不敢出门,没钱,买不起一点像样的礼物送给母乘。母亲看到家里凄凄惨惨的,禁不住流泪了。家里玲冷清清,一家人都默不作声,仿佛有根鞭子在抽打着我的心。我的心在流血。想不到堂堂七尺男儿汉,不缺胳膊不少腿,竟然会活到这种境地,我欲哭无泪,恨不得钻到地底下去。但是,我没有绝望,有一个声音在我内心深处呐喊:“你就是这等货色?你就心安理得接受这种现实吗?你就拿不出一点办法来改变这种命运吗’不!绝不!绝对不!”

黑夜降临的时候,我整理好衣服,把母亲扶到上座,倒了一碗自开水,恭恭敬敬地献上,然后,我在母亲面前跪下:“妈妈,你把我养大,儿子拿不出值钱的东西来孝敬您,这一碗白开水,请您喝了吧!这是儿子献给您的一点心意!”

看着母亲喝自开水,我终于思不住哭了,我抹去泪水,大吼一声:“明年如果我还是这样子。我将誓不为人,永不还乡!”

我请母亲做证!我请苍天做证!我请家乡的父老乡亲做证!

三天后,在一个灰蒙蒙、冷凄凄的早上。我不声不响地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江西,一路上,我默默地立下誓愿,我要找回我自己!我要找回一个男子汉的荣誉和尊严!我要奋斗!我要成功!

作者真情的流露,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感染了所有听众的情绪。

三、采用风暴术

看过《高山下的花环》的人,谁都不会忘记雷军长在全师干部会议上“甩帽”发表的一篇演讲,不亚于一场风暴:

我雷某今晚要骂娘!!知道吗,我的大炮就要万炮齐鸣,我的装甲车就要隆隆开进!我们千军万马就要去杀敌!就要去拼命!就要去流血!可刚才有那么个神通广大的贵夫人,她竟有本事从千里之外把电话打到我这前线指挥所!此刻,我的指挥所的电话,分分秒秒,千金难买!可那贵夫人来电话干啥?她来电话是让我给她的儿子开后门,让我关照她儿子,去XX,什么贵夫人,一个贱骨头!一我雷某不管她是天老爷的夫人,还是地老爷的太太,走后门,谁敢把后门走到我这流血的战场上,没二话,我雷某要让她儿子第一个扛上炸药包,去炸碉堡!去炸碉堡!……

作为演讲者使用风暴术,是需要一定生理素质的,其性格特征表现为外向型,性子急,感情丰富,说话快,声音浑厚有力。风暴术,只适合青年和成年人,而不适合老年人和小孩。一般来说,老人比较平静,不易被风暴术所激动,而儿童比较幼稚,他们会为你的风暴术所恐惧,不知所措。

四、巧妙过渡

演讲者过渡得巧妙、自然,不留任何痕迹,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有人开始演讲时,看到听众中有人做了一个双手合十的动作。于是就即兴说:“刚才有位先生做了一个双手合十、顶礼膜拜的动作,这让我想起了风行世界的佛教,想起了佛教的源远流长……”接着,就进行一场关于佛教话题的演讲。

再比如:有一位最后上场的演讲者,走上台时,听众已经表现出相当的不耐烦。这时,他突然发现墙壁上有一个大的圆圈。于是,便放弃了厚来准备的内容,作了这样的演讲过渡:“每一篇演讲稿,不管是写在纸上还是讲在嘴上,都应该有标点符号。夸天晚上。我就是这标点符号中的句号!”听众马上报以热烈掌声。

五、正反对比

在演讲中,利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有时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如《迈上成功的巅峰》:

某市,有一个年青人失恋,想不开,跑到一幢高楼的天台上,要跳楼自杀,下面围观者,人山人海,此事惊动了警察。誊禀爬上天台要接近他时,他说:“你们过来,我就跪下去!”就这样,相互僵持着。此时,楼下有位先生终于等得不耐烦了,大声喊:“嗳!你要跳就快点跳!跳完了,我还要去买菜!”

是啊,跳完了,他还要去买菜。人啊,为什么这么冷酷无情?为什么这么缺情少爱?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故事讲的是1912年,英国一艘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驶往美国的大洋上与冰山相撞。两小时后,客轮就要沉没,乘客史密斯夫人的两个孩子被抱上了快超载的救生艇,她却不能再上去。眼睁睁看着即将生离死别的骨肉,她绝望地痛哭起来:“我是她们的妈妈呀!”就在这时,坐在救生艇上的一位女士站了起来,决意换回史密斯夫人。她像回家一样走回“泰坦尼克号”,只说了一句话:“孩子不能没有妈妈!”

于是,全世界在那一刻静场,几分钟后,“毒坦尼克号”沉没,1503人丧生,其中有那位女士,当时。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孩子不能没有妈妈!”这是一种什么爱?这是一种人性的爱,崇高的爱,伟大的爱!这种爱,只有人类才有,女人才有,母亲才有。

试问那位要去买菜的先生,当你看了该电影对,该作何感想呢?

演讲中,作者十分成功地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段,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善用排比句

在演讲稿中用排比句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感,能够加强语势,宛如江河奔泻,势不可挡。用它说理,可使论述细密严谨;用它叙述,可使事物集中完整;用它抒情,可使情感激越奔放。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掌破仑在一场胜利后对自己士兵发表演讲:“你们没有大炮却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没有桥而渡过了河,没有鞋而进行了强行军,没有面包又要宿营……你们仍然有仗要打,有城要夺,有河要渡,在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失掉勇气了吗?没有--你们所有的人都抱着一个希望,要扩大法国人民的光荣,当你们回到自己的村庄时。你们所有的人都一定希望带着骄傲的口气说:我是法国军团取得胜利的一员!”

这篇演讲一共用了两个排比,第一个排比是四个没有:没有大炮……没有桥……没有鞋……没有面包…;第二个排比是三个有:有仗要打……有城要夺……有河要渡。这两个排比,把演讲辞编得严密细致,气势恢宏。

七、安排事例,说明观点

在演讲中,要说明一个抽象的观点,就必须在说明观点之前,安排一个事例,通过叙述这个事例,来阐明你的观点。如:《救救孩子》的演讲,是这样开头的:

去年5月24日的《新民晚报》,披露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每天要带父母亲手剥光了壳的鸡蛋到学校吃。有一攻,父母忘了给鸡蛋剥壳,差点憋坏了孩子,他对着鸡蛋左瞅瞅,右看看,不知如何下口。结果只好厚蛋带回。母亲问他怎么不吃鸡蛋,回答很简单:没有缝,叫我怎么吃!

通过这个小故事的开头,引发了整个社会、家庭关注《救救孩子》的演讲。然后,作者提出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家长,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我们的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究竟怎样?今后他们能自立于社会,贡献于社会吗?

八、穿插幽默笑话故事

在演讲中,适时穿插一些幽默、笑话和故事,既能深化主题,又能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既可调整演讲的节奏,又可使听众消除疲劳。如:

美国的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成功地驾驶有动力飞机飞上蓝天。飞行过后,不久,他们俩到欧洲旅行。一次,在法国的一次欢迎宴会上,各界知名人士聚集一堂。主人再三邀请大哥演讲,大哥盛情难却,只好说:“据我们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这句幽默的语言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九、制造最念

设置悬念是吸引听众注意力,强化演讲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抓住听众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具体的技巧来达到吸引听众注意力的目的。如:

有一则演讲,要市民戒烟,是这样制造悬念的:关于抽烟,我想了很久。为什么吸烟的害处尽人皆知,而世界上的烟民却与日俱增呢?那一定是因为抽烟会给人们带来好处。有什么好处呢?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调查,我发现抽烟至少有三大好处:第一,抽烟的人不会遣狗咬,驹一见抽烟的人就自动逃窜;第二,抽烟的人家里永远安全。小偷不敢进抽烟人的家门;第三,抽烟的人永远年轻,永远不会变得老态龙钟。

大家可能要问,抽烟为什么会有三大好处呢?因为:第一,抽烟的人多驼背,狗一看见他那弯腰驼背的样子,准以为抽烟的人正在捡石头打它哩。它能不赶快逃窜吗?第二,抽烟的人总是咳嗽不停,小偷以为他还没睡着哩,哪里敢目然进屋偷东西呢?第三,抽烟的人短命的多,所咀永远年轻。

演讲者的目的本来是倡导戒烟的,可是一开口却宣布吸烟有三太好处,而且都是些奇怪的命题。于是,听众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开始集中精力聆听。总之,作为演讲者应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智慧,灵活把握和运用演讲中的技巧,熟练掌握驾驭会场的能力,不断提高成就事业的几宰,从而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