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演讲时限 让你的演讲做到最好
把握演讲时限 让你的演讲做到最好
众所周知,演讲既不是连续说话永不休止的纯耐力角逐,也不是上台鞠个躬后就飘然而去的黑色幽默,而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这就涉及到了演讲的时限问题。在人人都信奉时间就金钱、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的今天,我们不妨就这个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做一下探讨。
一、演讲的特定目的和内容是决定演讲时限的本质因素
任何演讲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内容,人们据此一般把演讲分为公务报告、学术研讨、社交礼仪、专业比赛等多种类型。各种类型的演讲对时限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
人为限制。比如比赛性演讲,”比赛”就是在特定的目的下,机关、单位或者团体、组织为了考核和评价人才素质而集中组织多人参加的演讲活动。为了防止参赛者因信口开河而浪费时间,一般都有”三至五分钟”这样的明确要求,参赛者虽或多或少有”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但不得不按这个特定的时限要求精心准备。一旦出现超时现象,就会削弱演讲效果从而导致”失分”。又如在一些国家的公众性发言场合,为了防止一些”雄辩家”漫无目的的长篇大论,还采取手拿冰块、打铃警告、单腿站立这样一些”新奇”的办法,这也是人为限制演讲时间的表现。
非短不可。如社交礼仪类中的欢迎辞、贺辞等,主要讲究规范性、程式性和礼仪性,大都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冗长罗嗦,就会显得”失礼”而贻笑大方。比如在文艺晚会上,观众对精彩节目望眼欲穿,此时若有不识时务的领导或”贵宾”手执话筒就老掉牙的所谓”意义”唠叨个不休,一定会引得嘘声四起,从而影响了演讲的效果。
非长不可。比如学术研讨类的演讲,一般是就某一门类专业知识进行说明和论证,讲法语理论性、逻辑性和科学性,要求把所讲述的观点和所使用的材料、数据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听众,演讲者如果急于求成,一味求”简”,就会降低演讲本身的学术价值。据载,古希腊的一位国王曾要求欧几里德用最经济、最简洁的语言把几何原理讲清楚,尽管欧几里德尽了最大的努力,国王还是不能听懂,欧几里德只好坦率地说:“陛下,乡下有两种道路,一条是供皇家走的坦途,一条是供老百姓走的坎坷小路,但是在几何学里,大家只能走同一道路。走向科学,是没什么皇家大道的。”由此可见,这类演讲是不能用几句话就说得清的。
以上说的是演讲的特定目的和内容是决定演讲时限的本质因素,但是演讲的目的和内容一旦确定,是否就意味着演讲时限被彻底”定格”了呢?实践证明,演讲者还可以根据听众和环境的变化在演讲过程中随机应变地调整演讲内容和演讲时限。这就涉及到了演讲时限的”机变”艺术。
二、演讲时限的机变处理
任何演讲都既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直接的信息传播过程,又是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社交活动。一般而言,尽管演讲者在演讲前都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但由于受演讲中主观和客观诸方面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演讲者就应酌情予以机变处理,调整内容和时限就是一种重要方式,而调整内容和时限通常有两种情况:
压缩内容、缩短时限。有关这方面的范例屡见不鲜,如湖南的廖旭坤同志在《使我演讲成功的三个字:奇、短、谦》(见《演讲与口才》 1999 年第 10 期)一文中所谈的经验即是一例,文中说:演讲者被指定在进修班举办的经验交流会上发言,由于许多学员要在下午返回家里过”双休日”,加上前面绝大部分发言者占用了大量时间,致使”台下的学员一见到大把大把的稿子就心烦,听不下去,叽叽喳喳、指指点点”。在这种情况下,演讲者机变处理,”把仅有两千多字的稿子再删去了三之一”,”用约 5 分钟的时间讲完”。这种随机应变地改”长”为”短”,恰到好处,符合当时情境,所以最后赢得了阵阵掌声。
增添内容、延长时限。如,班主任在班会上原本打算就考风考纪问题发表简短的讲话,但在讲话过程中却发现有些同学心不在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时候就可以在影响整个工作进程的前提下增加信息量,适当延长时限,通过生动举例等方法较为详细地予以说明,以达到讲话的预期目的。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临时增添内容、延长时限的机变在演讲中具体运用时,一定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必要,二是适当。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磨洋工”,就是人人厌憎的”又臭又长的懒婆娘的裹脚布。”
看诺奖文学大师精彩演讲结尾技巧
获诺贝尔文学奖,应该说称其为文学大师当之无愧。每一位获奖者在当年的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前后都会前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举行的庄严的授奖仪式,领取由瑞典国王颁发的获奖证书,并同时发表受奖演说。文学大师们的受奖演说虽内容各异,但精彩纷呈,特别是一些文学大师演讲的经典结尾,令人赞叹,更值得借鉴。
1.点题式
1989年,西班牙的卡米洛·何塞·塞拉·特鲁洛克获诺贝尔文学奖,塞拉在授奖仪式上发表了题为《虚构颂》的演讲,他这样结尾:“通过努力和想象,人最终可以成其为人。在这种很大一部分尚未完成的事业中,虚构在任何时侯、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决定性的工具:在通向自由的无尽的征途上,它能够给人们指引方向”。结尾直接回归演讲的主题《虚构颂》,强化了他自己所倡导的“虚构”的重要性,将他的文学主张重重地烙在了人们的心里。
点题式结尾便于突出演讲的中心论点。
2.告诫式
尼日利亚的渥雷·索因卡是第一个接受诺贝尔奖的非洲人,他在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作了《这一段过去必须诉诸现在》的讲演。他的讲演回溯非洲历史,特别是南非的历史,正是为了纠正过去的记录。这段历史不仅控诉种族歧视政策,也控拆那些心照不宣默许种族歧视在南非继续存在的政府。演讲既表达了这位非洲作家对自己任务强烈的、有时是使人筋疲力尽的献身精神,又间接地回答了别人关于他对艺术家责任的特殊的批评。索因卡在结束他的演讲时告诫他的白人听众说,虽然由于“黑色人种的宽恕能力”(那是“根植于他们的世界观和真正的宗教的道德训诫所熏陶出来的”),迄今为止还能使争端趋向和解,这一事实“并不能用来证明黑人的忍耐是无限的、是毫无批判能力的”。结尾振聋发聩,引人思考。
告诫式结尾便于引起人们对某类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赞美式
哥伦比亚作家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在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用这样一段话结束他的演讲:“相信一个美好的未来还为时不晚,那是一个新的、真正的理想王国,在那里没有人能决定他人的生活或死亡方式,爱情将变为现实,幸福将成为可能;在那里,那些注定要忍受百年孤独的民族,将最终也是永远得到再次在世界上生存的机会。”这是直接赞美进步与世界上人类生命的增长。
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在193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自豪而自信地承认受惠于斯特林堡之后,他这样结束了演讲:见到他的弟子获得瑞典文学院的承认,斯特林堡的在天之灵也许会满意地笑起来。这种委婉的赞美表达了奥尼尔的感激与满足。
赞美式结尾能给人以心灵的温暖。
4.谦虚式
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艾利亚斯·卡内蒂在受奖演说中对深深地影响过他创作和思想的四个人表示敬意,最后,卡内蒂以他一贯的谦虚和机智说:“如果那四个人还活着,他们中肯定有一人会是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接受者。”结尾诚挚、谦虚,吃水不忘挖井人,令人敬仰。
1955年,冰岛作家哈尔多尔·拉克斯内斯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受奖演说中,拉克斯内斯强调指出民族文学遗产对他的影响以及他的感恩心情。他用“尽管我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但这一奖励同样是属于我的许多良师益友的,他们就是代表冰岛文学传统的先辈们”结束演讲。拉克斯内斯获得了至高荣誉而将荣誉追根求源地归于民族文学遗产,谦虚里洋溢着神圣。
谦虚式结尾可以突出个人美德。
5.警句式
1971年,智利作家巴勃罗·聂鲁达在题为《通向光辉之城》的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中提出,文学公开的推动力量在于提高诗人与公众联系的责任感,并承担社会进步变革的责任。这位智利获奖者用一个警句“诗是不会徒然吟唱的”结束了他的演讲。结尾既充满哲理,又给人鼓舞。
警句式结尾能画龙点睛,成为哲理的名言。
6.引用作品式
1966 年端典的奈丽·萨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十分简短的演说中,萨克斯以自己几年前写出并收入诗集《逃亡与蜕变》(1959)的一首诗结束她的演说。“逃亡/何其盛大的接待/即将来临……我掌握着全世界/而不仅是故国的蜕变。”该诗的开头和结尾就是她自己苦难一生的写照,用自己的作品结束演讲,在众多的诺贝尔文学奖演说中别具一格。
引用作品式结尾可赋予演讲别具的魅力。
7.反思式
1954 年,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以《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由于健康状况,海明威没有出席授奖仪式,便应约写了一篇演说辞。他用一种酸溜溜的语气结束他的受奖辞,“作家应当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而不是讲出来”。用这句话煞住这篇简短、发人深思的演说甚为恰当。要在早年,他不会说这样反思式的甚至沉思的话,但是阅历丰富之后,说话的分量也就不寻常了。
反思式结尾能给人以成熟的感受。
8.评价式
英国的T·S·艾略特是194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受奖演说简短而富有个人特征。艾略特以对诺贝尔文学奖象征意义的评价结束他的演说。他形容这次奖励“主发是对诗歌的国际价值的肯定”。有了这样一个相信诗歌具有超越和联系不同民族的作用和前提,就必须要指出,一个诗人站在世界的面前,并不是凭自己的成就,而是“作为一个时期的象征,象征着诗歌的伟大意义”。评价热情洋溢,具有极强的鼓动性。
评价式结尾在令人思索的同时,也能给人力量。
在演讲中,精美的结尾就恰如一串珍珠中最灿烂的那一颗,重要而光芒四射。只要精心构思,反复锤炼,使之别具韵味,就一定会使演讲获得理想的成功(作文亦同此理)。
像奥巴马一样演讲 公开演讲的秘籍(中英文)
Public speaking is a regular — and regularly feared — part of life, so it's important to refine your skills. This year, challenge yourself by learning to lecture like a pro. Here are four tips to help you polish your public speaking。
演讲是生活常事,也是常常头疼的事,所以提高演讲能力很重要。今年,挑战一下自己,学着像个演讲家那么去讲话。以下提供四条小贴士,帮助你提高口才。
1. Assess yourself. What part of public speaking makes you nervous? Where have you slipped up in the past? One reason public speaking is so nerve-racking is because there's so much to manage — your presence, your words, your delivery, and your reaction. Determine your weakest points, from stuttering to stiff hands, in order to tailor your speech improvement。
1、自我评估。讲哪个部分会紧张?以前在什么地方出过错?演讲之所以让人神经紧张,是因为演讲过程中要掌控的东西很多——你的仪态、用词、讲话和反应。从说话结巴到手势僵硬,找出自己最薄弱的地方,对症下药。
2. Find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It's hard to feel confident about speaking if it's something you rarely do, so look for the chance to polish your technique in everyday life. At a dinner party? Offer to give the toast. Working on a new project at the office? Present it at the weekly staff meeting. Public speaking is like anything else: the more you do it, the better you'll become, and the more comfortable you'll feel when the moment arises。
2、多多练习。如果不怎么讲话,那么讲话就会没自信。所以平日里要找机会锻炼讲话的能力。在晚会上,主动祝酒。工作上,每周员工会议演示新的工作项目。演讲和其他事情一样:熟能生巧,做得多再碰到就不怕了。
3. Dress the part. Confidence is crucial, and you'll be much more sure of yourself if you know that your appearance conveys a sense of authority. It's best to err on the dressy side when you plan to speak in front of an audience — and it's crucial that your clothes fit well. Tugging at the hem of your skirt or the sleeves of your blouse will distract both you and your audience. It's important to look put-together, and the focus should be on your words, not your outfit。
3、注重穿着。自信至关重要,如果你的外表能给人一种权威感,就会更加自信。在观众面前演讲的时候,最好在衣着上讲究——并且衣服要合身。拉拉裙子、扯扯领子,会分散你和观众的注意力。穿着要统一得体,这样观众的焦点就会在你的讲话上,而不是衣着。
4. Prepare, prepare, prepare. Begin with standard prep techniques, like writing note cards and practicing in front of your friends, but also take the time to do some research. Find out as much as you can about your audience, the context of your speech,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tools and media that will be available. Most importantly, be sure that you're achieving what was asked of you — confirm that you're answering the right question and fulfilling the expectations of your audience。
4、准备准备再准备。做好前期基本准备工作,比如写提示卡、排练给朋友看看,但也要花点时间去弄清其他事。尽可能弄清你的观众是些什么人,了解演讲内容的上下文,演讲的环境,确保道具和多媒体到时能用。最重要的是,确定你在做的是你需要做的准备——如看是不是准备了恰当的问题,有没有满足观众的期望值。
Above all else, learn to relax. Everyone understands the stress and pressure involved with public speaking, so know that your audience will be empathetic toward your efforts. Just remember the basics — to stand up straight, smile, and make eye contact — and be yourself, because personality and genuine enthusiasm are key to making great connections。
演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放轻松。大家都知道演讲时压力和紧张在所难免,所以观众会给予体谅。记住这些基本要素——站直、微笑、跟观众眼神交流,展示真实的自己,因为人格的魅力和真挚的热情是建立讲者和观众良好关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