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伟人孙文的演讲中学习TTT技术的运用和关键技巧
在伟人孙文的演讲中学习TTT技术的运用和关键技巧
1910年2月孙文领导的第9次起义失败后,流亡到英国。此后徐博衡在英国华裔聚集地清芳阁会所为孙文组织的一次筹款活动。会前孙文接到警告说有人将在会场行刺他,而组织者陈新政 (槟城同盟会发起人之一) 要代替孙文演讲。而在演讲的现场,孙文却在陈粹芬的陪同下出现了….
话说孙文在“迟到”的情形下,随手在餐桌上拿了一个西餐用的银色叉子,匆忙而稳健的走向了演讲台。
站在台前的孙文,面向所有的华裔从容不迫的拿出了敌人的恐吓信,并且把恐吓信用手掌拍在了桌子上。慷慨激昂的讲道:“这是我来之前收到的恐吓信,……..,我还是来了”。此时“恐吓信”与“银色的叉子”同时跃入了观众的眼帘。这种勇气及气魄令在场的所有的人为之动情,而此时一支***也慢慢的指向了孙文….
孙文拿起那个银色的叉子 ,继续讲道“看到这个叉子你们想到了什么?在我们中国饭桌上用的是什么?在中国我们每个人都在使用的是筷子吧………”
就是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就激发了***游子的那份故乡情………..最后,当孙文高举双手,慷慨激昂的讲道:“当我们再一次回去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安定、美丽、富裕的新中国…..”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细细的回味孙文先生的演讲,你会发现此次演讲也是一次很好的培训,之所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培训,是因为最终孙文的演讲达成了“听众”行为改变的目的-慷慨解囊!这不正是我们培训管理者所追究的培训目的吗?接下来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解析一下孙文是如何在演讲中做到这一点的。
第一个方面:以终为始-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如何实现目标
培易顾问公司认为培训是有计划的鼓励学员行为转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老师单向讲授知识点的过程。
因此评价一个培训好坏的主要指标是看学员在课程结束之后有多少的“行为转变”而不仅仅是老师讲得好不好。很显然这一点在孙文的“培训”中是达到了,几乎所有的华裔都慷慨解囊。
所以当内部讲师设计一个课程的时候,必须考虑如何才能鼓励学员的行为改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内部讲师在设计一个课程的时候必须考虑以下四点:
1) 学员需要改善哪些行为及这些行为与学员的工作绩效及职业发展的关系如何?
2) 改变这些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能力及态度。
3) 运用怎样的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员掌握相关的知识、态度及能力。
4) 如何衡量学员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能力及态度。
第二个方面:孙文在演讲中设计了巧妙的“培训活动”能够通过让学员参与“培训活动”,让“培训”真正意义上的发生!
回顾刚才的一个演讲的片段,孙文先生的演讲中用到的“银色叉子”对我们企业的内部培训师有什么启示呢?
在此次演讲中孙文运用每一个人一日三餐必须的餐具作为学习活动,通过银色叉子将讲师活动、学习活动及学员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块。通过这种体验的学习活动激发与强化了每一个听众“我们都是中国人”的概念,为整个演讲做好了铺垫,由此可见学习活动在实现知识转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很多传统讲师或内部讲师关注的是讲课内容而忽略了学习的载体“学习活动”。这是很多课程在课堂结束之后没有达到行为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说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整个教学\培训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呢 ?我们可以从教学的目标谈起。
培训师在设计一个课程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一个很重要的区分能力,就是要学会区分学习目标的类型,通常学习目标分为: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态度和动作。不同的教学目标是需要运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有效的培训目的。因此传统的讲授型的培训方式在成人教学中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学习活动是指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方法,学习活动的设计需要依据学习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学习活动可以是讲解、案例、角色扮演,也可以是:看VIDEO 、游戏、沙盘等。学习活动是一个培训课程中最基本而又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习活动是讲师活动及学员活动连接的纽带,一个高质量的学习活动通常需要包括六个关键的要素,这六个关键要素分别是:学习要点、学习情景、关键问题、评价方式、时间控制、环境要求。
学习要点:与学习活动相关的知识点;
学习情境:为学员创造怎样的参与方式,能够帮助实现“Learning By Doing”的成人学习方式;
环境要求:这个学习活动对培训的场所有怎样的要求及如何合理的利用培训场所;
关键问题: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培训师需要提问怎样的关键问题以激发学员思考,使学习真生的发生在学员的脑袋中,而不是发生在老师的嘴巴上。
时间控制:如何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控制时间的进度,确保时间分布的合理性。
评价方式:用怎样的方式,在课堂中就可以知道学员实际掌握知识点的程度,并依据学员掌握的程度,有效的推进课程进度。
第三个方面:引导学员思考,与学员一块下结论是存进学员行为转移的有效方法。
在此次演讲中孙文运用了“与学员一起下结论”的基本培训原理,在整个演讲中孙文并没有直接提到需要华裔募捐,而是不断的提供“恐吓信”、“银色叉子”、中国的现状这些与结论有关且必要而充分的信息。听众通过这些信息的加工处理,很自然的得出结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让自己的祖国安定、美丽、富裕”。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的行为就发生了,而并非一味的单向灌输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培训并不是培训讲师“演讲的过程”,而是有一系列可以促进学员思考并能够激励其获取技能的提上、态度的改善、知识的增加的过程。
演讲问题大盘点:为你揭秘演讲诀窍
我们在演讲中,常常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演讲效果,而且很可能成为一场失败的演讲,同时也降低了演讲者形象。因此对这些问题做下探讨是很必要的。我们知道,演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发音准确,不念错字。然而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为了提高我们的演讲水平,那我们还要做的也就是这里要说的“注意的问题”。根据小编把它归结为四类问题:
一、结构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备稿演讲不会出现。多出现在即兴演讲中。由于后者事前没有准备,上来演讲某个话题或者其他,就很容易出现前后结构无逻辑甚至乱套局面。一下说这,一下说到那,无清晰逻辑,造成行文语序混乱。让台下听众听了,如堕五里雾中。因此在演讲中要紧紧扣住演讲的主题这条主线。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有条不紊的下来。
二、用词问题。
在演讲中,许多人喜欢用华丽的辞藻。认为这样有利于提高演讲档次。当然,我们并不反对这种做法。不过一定要用词准确无误。如果运用不妥当,还不如用平实的词语。此外还经常用到一些成语、谚语等,要求同样如此。
三、语速问题。
演讲中,要控制好语速。一般来说保持中速为好。有人认为,演讲语速快,说明你演讲口才好,语速慢,口才不好。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语速快慢,以演讲读音准确为基本宗旨,以演讲效果需要为最高宗旨。事实上,保持语速,有利于规避发音出错、用词出误。当然在演讲中处于演讲的需要或者情感表达的需要,可以局部加快或者减慢速度。这种调整是必要的,可以增加强演讲的感染效果。
四、手势问题。
手势被称为“无声的身体语言”。在演讲中恰倒好处的运用这一“语言”,有利于增加演讲的效果。但是运用手势语言有二忌:
1、忌运用过于频繁。手势语言只是辅助语言。它在演讲中只起辅助表达作用。过多频繁的使用,会有喧宾夺主之嫌,而且还会让听众产生厌烦的情绪,特别是手势单一的情况下。因此只有在表达需要的情况下,使用是最好的;
2、忌手势单一。我们在听一些人在演讲中,常常发现其中不少人只用单一的手势。其实这也不能说它不好,只有从演讲的水平上看,欠妥当。最理想、最高的境界是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情感需要,使用不同的手势。当然倘若真无其他手势可做,那就尽量减少使用频率,以避免让人产生疲劳的感觉。也许演讲者本人并未知觉,但台下的听众却看得一清二楚。
即兴讲话也同样被人们称为“脱袖而出”之举。人们想象这些演讲者通常是在宴席进行中将发言要点匆匆写在浆洗得笔挺的衬衣袖口上,发言时,只要胳膊一伸,要讲的内容便历历在目。
在即兴的情况下,你说的每句话几乎都是“脱袖而出”的。想说就说,没有准备。然而,精彩的即兴演讲的奥秘在于,它其实根本就不是即兴的。通常,它并不是所谓的一气呵成,信手拈来,临场发挥或最后时刻的灵光一闪。成功的即兴演讲是经过了演讲者的揣摩、梳理、试验、推敲、感受、尝试,以及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练习才实现的。
请注意,这里没有用“写下”一词。把什么东西写下来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它往往只停留在纸上,你无法真正向听众传达出那些有趣的想法。只有非常老到的演员才能把稿子读得绘声绘色。
在小卡片上记下一些词句作为讲话要点是可以的,但不要把你要说的话都写下来,然后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要大声地、反复地练习你要演讲的内容,直到你对之了然于心。演讲就是演讲,不是照本宣科。把想法写在纸上,然后读给观众听,这是非常错误的。
你的话必须是肺腑之言。我们日常说话不也正是这样吗?当你有个主意、想法或情感需要表达出来时,沟通不应只是发挥告知的作用,而是要发挥说服、娱乐或者激励的作用。有激情的演讲才是精彩的演讲。
下面有四种场合,会要求你来“讲几句”。一旦被要求,做一些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很多场合下都被要求与人分享你的知识和见解,那么,即兴演讲就应该成为你的一项技能。你必须想办法去提高这项技能。
餐后演说
很多人都拿不定在餐后发表演讲是否可以开玩笑。因为你是要让大家开心而不是板起面孔说教,所以开开玩笑是可以的。不过,讲一些结局出乎意料的故事会更保险些。想一想自己有什么逸事或生动的比喻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笑料。注意,要围绕自己个人说事,自嘲而不是嘲笑别人。
在做发言准备时,要避免罗列过多信息。就你的主题而言,你知道的东西也许比你的听众所了解的或想要了解的要多上百倍。花点时间研究一下你的听众,并且了解一下他们可以从你的讲话中得到些什么。要有重点地传达你的信息,这样,当听众离开时,他们很容易就能记住你演讲的那个总论点和三个次论点。
以玩笑开头引起听众注意,继而是二十分钟不着调的“高谈阔论”,这是大多数晚宴发言者的失败经历。你可以言之有物,而失之风格,但万万不可只有风格,而空洞无物。
“今晚,我想给大家讲一讲??”谁要是以这样的话做开场白,这次演讲也就完蛋了。你要通过介绍自我或联系现场情景等方法来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然后讲个故事引起大家的注意,再来一段煽情而得当的格言或声明,或通过向听众提问题来陈述自己的主要观点。
这个时候,要提一下在场的听众是什么人,例如,他们可能是员工,可能是高级经理人,也可能是高层客户等,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自己的观点对他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再说明自己为什么有资格作为一名专家向他们传达这一信息,接着再一一列出三个次论点,对之分别加以详述,再把所有次论点简要重述一遍,最后将它们归结为一个总论点,再深入地阐述一下。
心中要有一个或多个核心讲稿,然后根据不同的听众对之进行适当修改。也就是说,每次讲话时,你已经有了腹稿,无须临时抱佛脚。演讲过后,你对所讲的内容更加了解,知道什么观点、哪些玩笑和什么故事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哪些又不对他们的胃口。但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临场情况和不同的公司来修改你已有的讲话内容。
如果你为了保险起见,要把讲话内容写下来的话,那么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要适合听的,而不是用来看的。要记住,听众是希望听你的讲话,而不是听你朗读。
口语化的表达要比书面表达简单并易于理解。朗读者可以自己把握速度,可以反复揣摩直到弄懂为止。但是,从嘴里说出来的话总是转瞬即逝的,所以演讲时,你要放慢速度,要言简意赅,使观众能够消化和领悟你的意思。
自己先把写下的东西大声读出来,然后找一位坦诚且热心助人的同事或朋友做听众,看看效果如何。如果稿子颠三倒四,那么说出来自然也有困难,甚至让你上气不接下气。所以要写短句、简单句。例如,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就喜欢使用破折号来断句,提醒自己哪些地方该换气了。
在颁奖或领奖时演说
颁奖典礼上的讲话有两种角色:颁奖人和领奖人。颁奖讲话应注意的一个技巧是把受奖人的名字留在最后说出来,即使大家都知道你说的是谁。这样会保留悬念并制造高潮。
无论你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你都应该对受奖者以及奖项本身做点研究,挖掘出一些鲜为人知但却引人入胜的相关事实。如果什么东西能使你感兴趣或者令你开心,那么,它们也很可能对听众发挥同样的作用。
一位公司高层受邀为一场名人高尔夫球联赛的胜出者颁发奖品—一张支票。由于这种颁奖仪式本身并没有什么有趣或新鲜的东西可言,他必须挖掘一些东西来让颁奖讲话不那么平淡无奇。结果他谈起了个人体会。他一直喜爱高尔夫球运动,但是由于自小就有残疾,他只能够看别人打球。如今,站在台上给人颁奖,他感到自己好像也打上了高尔夫球。
领奖演讲的大忌是冗长、政治化。观众可能不苟同你的政治观点。所以,一定要紧紧围绕身边的主题与事件,讲些有深度的内容。否则就会流于肤浅,对听众也是种折磨。
受奖感言,除了少数情况外,几乎都无一例外地过长。像这样的句子,例如,“所有一切都始于??”或者“我出生于一个穷苦家庭”,甚至是“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黑夜??”等等,都成为了一种笑料,让人觉得你好像是在写小说回忆自己的人生一样,而不是简单地说一声谢谢。
如果餐后演说是篇稿子,受奖感言就应该是段速记。它也许不应该只是一句发自内心的感谢,但是也不能说得太多。
如果你在角逐某一奖项,可以效仿运动员那样发自内心地去赞扬你的竞争者。这是一种双赢的做法。如果你输了,没关系,因为你已经说过他们的确很棒;如果你赢了,有你给对手的溢美之词会让你更显风度。
当你在竞争中胜出,发表受奖讲话时,尤其不要说得太长,只要说句谢谢就好了。还是那句话,要学习职业运动员的做法,获胜时,“少言胜过万语千言”。你可以高兴但不能骄傲。可以把自己当成是别人汲取教训的榜样,但千万不要自视为英雄。那样就太像是在自吹自擂了,会使人大倒胃口。
在研讨会上演说
在这个信息时代,一个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参加业界专家组织的研讨会。因为所有的原始资料都已经经过了研究、整理、加工、实验和编辑,你所听到的都是精华。发言人数、培训时间、观众的参与程度都会对这一学习方式产生影响。
组织研讨会并非易事,组织者要邀请一位主持人和三四个演讲嘉宾。不过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有回报的。每位嘉宾的演讲各有侧重,因此研讨会的与会人数可能会很多。而且组织者应该鼓励所有演讲者邀请自己的朋友、客户以及生意伙伴来旁听他们的讲话。
在研讨会上,演讲者不必整个下午或晚上都表现得尽善尽美,以吸引所有听众的注意力。如果你能建议其他演讲者和你一起参加讨论,那么研讨会的主席将会非常赞许你的这种做法。而且一般情况下,你的朋友,也就是其他演讲者也会受到赞扬。通过提议进行这种纵向讨论而不是横向讨论,你可以避开与竞争对手的正面交锋,而且可以选择让你的承包商或客户就某个论题发言,或者充当主持人。若想再出点风头,你可以提出自己既当演讲者又当主持人。如果是这样,你就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能使每位发言人都有公平的发言机会,而不能自己把着讲台或麦克风不放。
如果已经选定了发言人,你应该事先从研讨会的主席或主持人那里了解一下每一位发言人都是谁,他们的讲话次序是怎么样的。还要问一下你是第几个发言,是第一、第二、第三,还是最后收场。情况很有可能是,主持人还没有完全确定这个顺序,而你可以选择第几个发言。
选择第二个发言是比较理想的。这时候,听众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且听兴盎然,而你要说的东西可能还没有被别人先说出来。假如你知道其中一位发言人口才尤其出众,那就最好在他之前发言,而不要紧随其后。
无论是什么顺序,你都要花点时间来了解一下其他发言人的背景,即便他们是你最大的竞争对手,本质上你也要抱着一种落落大方的心态去面对。研讨会对潜在客户来说是考量和对比不同供应商的一次绝佳机会,这种场合下,你肯定是想表现得雍容大度和诚实可信。这种自信的表现对你最终获胜会有很大帮助!
你的观点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不要与你的经营理念自相矛盾。要从经验和研究两个角度来阐述你的论题。努力多学一些在这方面的新东西,听众会觉得你所谈到的东西只是你满腹经纶的一点点而已。
不管是参加研讨会还是在其他场合做演讲,在宣传或自我推广方面要掌握一定的分寸和火候。利用你的经历、客户名单,以及过去的成功案例佐证你的观点。不要过分进行商业性宣传。这可不是什么新业务推介活动。你之所以能够在这种场合发表讲话,是因为你的权威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如果你让听众听的内容是销售推介的说词的话,他们会觉得如坐针毡。
如果是你做主持人,那你就是整个座谈小组的首领。你得让每个人都清楚讨论的议程,每个人的发言应该持续多长时间,他们分别讲述论题的哪个方面,以及他们是应该站在讲台上发言还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用桌上的麦克风讲话。最好是让发言的人上台讲话,然后在回答问题时,大家可以一起坐在座位上用桌上的麦克风进行。
如果可能的话,作为主持人的你最好是坐在长桌的一端,也就是舞台的右侧,即观众的左侧。这个位置代表着权威。对观众来讲,他们解读演讲场地的座位格局就好比阅读报纸的标题,而且他们的眼睛会不停地向左看。通常的做法是,在问答阶段,由坐在长桌一端的人主持,而坐在中间的各个发言人到头来就像看一场网球比赛一样,只看两位真正的高手在进行较量。
新业务推介和销售演讲
在新业务推介或销售演讲中,听众是至关重要的。你能够越准确地确定客户的真正需求,就越有可能做成生意。
你必须先弄清楚客户的真正要求是什么,然后给他提供“对症下药”的好处。首先,你要积极倾听客户的呼声,和他一起感受他在追求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中,曾经感受到的一些情绪,如无奈、尴尬、猜疑和失望等,正是这些情绪促使他希望做出改变的。然后,罗列你的产品或服务都有哪些特点,以及这些特点能为你的客户带来什么利益。在确认了自己的诸多需求,并得到了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后,客户应该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将满足他的需求。那样你就更有机会赢得他的青睐。
如果客户对自己的需求不是很清楚,那就应该给他来一点产品或服务的总体介绍。这种介绍又被称为“电梯间演讲”,因为它花的时间很短,不会长于你从25楼上电梯遇到一位潜在客户,到1楼大厅大家都出电梯这段时间。电梯间演讲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产品或服务的特点转化为客户利益,让他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你的产品的优点。
例如,假使有位潜在客户知道你要卖给他的房子可以看到海景,有四个卧房,屋顶有天窗,还有三间车库,那么这些对他有什么好处呢?最好是把这些好处置于某种情景中,比如,有了海景,全家人就有机会一边吹着海风,一边看海豚戏水;四个卧房意味着每个孩子,甚至连佣人都能有自己的房间;天窗意味着他的房子可以更好地采光和通风;多一间车库意味着他可以在那里摆放工具台,闲暇时,他可以在那做做手工活。
用一些轶闻趣事和形象的语言为你的销售演讲添色,这样可以使潜在客户有一种身临其境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的感觉。
2012年两会“十大热词”大盘点!
亿万网民关注的2012年全国两会已经圆满落幕,一个个凝聚“政治风向标”“经济晴雨表”“民生暖心剂”的两会“热词”,承载着代表委员的铮铮建言和网民的殷殷期待,凸显出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盛会的时代面容,更让人们聆听到一个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民族的强劲足音……
7.5%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
(网民评价)网民“杨凤斌”:“中国经济成熟了!把经济工作重点由数量转向质量,由追求增速变为经济结构转型,实事求是!”
(委员语录)全国政协委员吴焰:“‘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经济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7.5%的主动适度减速,引导地方政府不盲目追求GDP,并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腾出空间,实乃明智之举!”
改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近70次“改革”。
(网民评价)网民“湖南刘锋华”:“改革,两会核心内容。改,很多人痛,短时间很痛。不改,更多人痛,且长时间痛。但凡改革,如若没有决心和勇气,将功亏一篑!”
(代表语录)全国人大代表朱小丹:改革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但不改革是最大的危机。革命革到自己的头上,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是口头上说改革还是实际上去促改革,对政府是一次很大的考验。
刑诉法修正
刑诉法时隔16年进行第二次“大修”,首次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突出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网民评价)网民“丹明群飞”:人权,无疑是此次修法最热的关键词,标志性意义不显自彰。
(代表语录)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我国刑诉法第一次有了人权规定,顺应了新形势、新情况、新国情的需要。此次修订有利于在约束执法机关权力、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之间找到平衡点。
城乡同比例选举
十二届全国人大的代表将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约每67万人分配1名代表名额。
(网民评价)“黑侠花木兰”等网民:“如果说‘公民同权’是现代国家最基本的民主原则,那么‘同票同权’就是确保‘公民同权’的基本条件。”
(代表语录)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康厚明:“城乡同比”选代表是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重大进步。
涨工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涨工资”内容,与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十二五’期间职工工资翻番”规划,给广大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音。
(网民评价)网民“维权消协”:要“涨工资”,也要控CPI。不能工资虽涨,但物价飙升,“增长感”反倒降了不少。
(代表语录)全国人大代表严诚忠:要调控物价,让“涨工资”的惠民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指数。
房价合理回归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网民评价)网友“高山流水”:把房地产调控进行到底!把“开豪车住经适房”的骗购者一网打尽!
(代表语录)全国人大代表孙甚林:今后国家房产调控政策应逐渐转向以税收、金融、法律等为主的综合调节方式,通过征收房地产税增加保障房供应量等方式,促使房价回归到正常水平。
异地高考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期间透露,异地高考方案已进入“冲刺阶段”。这将是中国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对高考制度极其重要的一次改革。
(网民评价)不少网民认为,“异地高考”将解决很多流动人口子女在上学问题上的一大担忧,是解决城乡二元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民生的重要一步。
(委员语录)全国政协委员张会军:异地高考是一项有益于打破教育地域特权、维护社会公正的改革,其意义不仅在于国家尝试纠正当前高考制度中蕴含的户籍歧视,更体现出中国社会公平和民主的进步。
反奢侈浪费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当前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奢侈之风盛行,群众反映强烈。
(网民评价)网民“Magic羽”:“奢侈和腐败其实连为一体。政府应节俭,这样才廉政!。”
(委员语录)全国政协委员何清华:国家必须严控“三公”消费,吃喝浪费、超前消费、决策失误等三大领域浪费,归根结底都是能源资源的浪费,必须立法进行遏制。
部长致歉
今年的两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和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分别就环境污染和物价涨幅未能完成预定目标表示歉意。
(网民评价)网民“一天一句”:道歉是个举动,百姓期待行动。环境污染和物价都是让人最揪心的事,希望今年能减轻污染、控制物价,不愿再听道歉声。
(代表语录)全国人大代表邓宝金:部长道歉,体现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信心,传达出令人欣慰的清新政风。不过,致歉不是免责的挡箭牌,更应化歉意为动力,把没办好的事情办好,才不辜负百姓的信任和期待。
居住证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10日透露,正在起草居住证管理办法,目前已形成草案,正在征求各方意见,今年将报国务院审定。
(网民评价)“时事记事本”等网民:“居住证取代暂住证形式很温馨,但问题的关键是城市是否给农民工平等赋权、农民工与当地居民能否共享发展与改革成果”
(代表语录)全国人大代表陈舒:从“暂住”到“居住”,一字之变,反映了包容与平等。然而,真正让“居住”的人都能享受同等市民待遇,户籍制度改革仍需政府“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