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培训-演讲口才-命题演讲技巧

演讲培训-演讲口才-命题演讲技巧

 

命题演讲一般会给出相对明确的演讲主题,演讲者围绕主题收集资料,有条有理地展开阐述。命题演讲一般会有较多的准备时间,所以演讲者可以充分地收集资料,合理地安排结构,在语言运用上也可以斟酌思考。应该说,命题演讲的过程开始于演讲稿的写作,演讲稿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演讲的质量,所以成功的命题演讲第一步便是演讲稿的写作。

一、台上呈现

凤头。

要漂亮。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听众的演讲开头就是好开场,它在演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来著名的演讲家都煞费苦心,希望在演讲的开头就能牢牢抓住听众,为自己的演讲奠定成功的基础。

猪肚。

要激荡饱满,有理有趣。演讲要求具有强烈的鼓动性,产生巨大的宣传效应;其内在的根本动力源自演讲要有令听者情绪波澜起伏或渐入高潮的感染力,也就是能唤起听众强烈的共鸣。事例最能说服听众,所谓“事实胜于雄辩”。而经典事例则因其蕴涵丰富、深刻的情感或哲理内蕴,不须多,往往一二例,即能感动听众,使其折服。尤其演讲高手,更能就地取材,即兴发挥,利用身边切题典型素材,借助现场氛围为自己的讲演服务。这样出人意表地创造出震撼人心的轰动效应。成功的演讲者总能借此强调观点、升华感情,将其真诚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把听众的情感不断引向高潮,把听众带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佳境。情感一旦被激发,便立即使人精神振奋,全身心都处于高昂的积极状态,进而产生一种不可估量的能动作用,影响听众的意识,促成民众的行为。

豹尾。

演讲不能虎头蛇尾,而要有一个坚实有力的“豹尾”。因为演讲的结尾,是演讲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好的结尾,可以使演讲意味无穷,为演讲增添光彩。成功的演讲者,都希望结尾时再给听众留下一个精彩的印象,都会在结尾处狠下工夫,避免演讲的功亏一篑。

(一)标题

演讲稿要有标题,一个好标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概括反映演讲内容,使人知道你讲的什么;二是鲜明、响亮、引起大家对演讲的兴趣。所以,成熟的演讲者在拟定标题时都十分用心。

演讲稿的标题无论是在演讲稿成稿前或成稿后拟定,都必须要求与演讲的内容直接相关。标题有它的适合性,有一些适合文艺作品,譬如《雷雨》、《家》、《边城》、《狂欢的季节》,虽然听上去很美,但作为演讲稿的标题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为演讲稿设计一个简洁、诗意的标题,能够增加演讲的色彩。如《我们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不仅揭示了演讲稿的主题,而且饱含着诗意和哲学的思考,很能吸引人;《青春因奉献而绽放异彩》,紧扣演讲内容,很有震撼人的气势。演讲中切忌用大而无当的标题,比如《青春》、《信念》、《责任》等,泛泛而谈,会给人不着边际之感;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为了制造非同寻常的效果,而用十分怪癖的标题。

(二)开头

对于一篇好的演讲稿来讲,有一个吸引人注意力的开头是必不可少的。在演讲的开头就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抓住听众的心,那么演讲就已经成功一半了。美国大演说家谭尔?卡耐基在讲述劳伦斯上校的历险故事时,是这样开头的:“路易乔治曾说,劳伦斯上校是现代最浪漫也是最潇洒的人之一……。”引用名人名言开头,并引起听众对劳伦斯上校的好奇心。听众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会十分自然地凝神注意卡耐基的演讲了。

1、以场景营造氛围。用引人入胜的故事的叙述将听众带入演讲的氛围中。

2、以提问引发思考。运用名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让听众自然而然地接受演讲者所讲的。

3、开门见山直切主题。这是演讲稿比较常用的开头方法,它的好处是能让听众一开始就明白演讲者的演讲主题,符合现在生活在快节奏时代中的人们的心理。

4、以背景说明作铺垫。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以马克思临终前的情况介绍开篇,简明扼要地向听众介绍了马克思临终前的情况,能够抓住听众的心。

5、展示实物引发兴趣。演讲开头可通过实物的展示引发听众的兴趣,但要求展示的实物与演讲主题有一定的关系。用简单的实物演示引发听众思考,并自然引申到对主题的阐述。

当然,文有文法,文无定法。所以演讲的开头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演讲内容、演讲环境和听众对象来采用恰当的开头,可以将上述方法结合起来用,但总的来说要简明扼要。

(三)主体

主体是一篇演讲稿的中心,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先可以收集一定数量的事实材料,然后围绕主题取舍材料;写作时可以确定阐述的不同角度,并将材料有机地组合。写作时要注意演讲稿的条理性和节奏,做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有理有据,又不失鼓动性。

1、过渡自然

演讲稿的内容一气呵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还必须重视过渡。由于演讲稿讲究需要收集丰富的资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讲道理,所以容易导致结构零散。通过必要的过渡使各个内容层次的变换更为巧妙和自然,使演讲稿富于整体感。

2、张弛有致

演讲主体在结构安排上要避免平铺直叙,或高度紧张。平铺直叙会让听众厌倦,不容易产生共鸣。高度集中会让听众过于紧张,所以演讲稿要注意情感张弛有致,该激情的时候激情,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这样听众的注意力既保持集中又不紧张。

3、层次清晰

演讲稿应该确立合理的层次,这是演讲者对事物认识过程的反映,由于演讲者要很好地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输送给听众,而混乱的层次会导致演讲者不知所云,听者云里雾里。为了使演讲在结构上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演讲者可以用标志性的语言来强调演讲的层次,比如适时地提问,用过渡语加强讲稿内容的内在联系。演讲稿的主体部分可以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

(四)结尾

结尾要简洁有力。美国作家约翰?沃尔夫说:“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到高潮时果断收束,未尽时戛然而止。”这是演讲稿结尾最为有效的方法,即在高潮戛然而止,往往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尾可以用号召性、鼓动性的话收束,也可用诗文名言或幽默的话结尾。但不管怎样,都力求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上面提到的贝拉文蒂的演讲稿最后,以“你们今天的行动和诚意,将会载入秘鲁的史册”结尾,干净利落又满怀激情地评价了学生的行为,显示出理解珍惜的态度。

二、控场技艺

演讲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忘了演讲词、讲了错话、听众被其他的突发事件干扰而不再听你的演讲,或对你的演讲不满意、不感兴趣等等。面对这样的状况应该怎么办?这就需要具有灵活机智的应变技巧,做到处乱不惊、转危为安,从窘迫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使演讲继续进行下去。

说错了话后,可以立刻纠正,毫不迟疑。这种纠正并不是要你向听众检讨一番,说我刚才如何讲错了。而只是用正确的话重复一遍刚才的内容即可,听众就会听明白你的正确意思了。而变通方式则可通过提问等技巧加以掩饰。

忘词时,千万不要紧张,不要惊惶失措,而是要快速联想回忆这部分演讲词。几秒钟后还是回忆不起来,就应该立刻放弃回忆,否则听众就会乱起来,不好控制了。这时,你要抛开那些忘记了的内容,而接着讲你没有忘记的内容,用这些新的内容稳定自己的情绪,重新吸引听众。

如果听众对你的演讲不满意或不感兴趣,面对这种不利情况,千万不要着急,不要有埋怨心理,也不要上台后立刻开始演讲。你可以采取一些吸引听众的措施,比如先给大家讲一个与自己演讲主题有关的新闻信息、小故事或小笑话,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当听众被你的讲话吸引而重新集中精神时,就可以开始正式演讲了。

 

演讲技巧-演讲与口才-演讲的特征及其技巧

 

演讲是指演讲者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面对听众。借助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手段,发表个人见解、闻明事理,从而达到感召听众、教育听众的语言实践活动。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演讲均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很多历史的关键时期都涌现出大批演讲家。他们的演讲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启蒙、宣传,乃至鼓动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一、演讲有三个基本特征:

1、现实性。

演讲是为现实社会相应的生产或交际活动服务的,它属于社会活动的范畴。一个人当众演讲,主要是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通过阐述正确的道理,来表达自己的现实主张、态度和看法的。其关键在于以其真实性、准确性、原则性、思想性帮助听众弄清楚某一复杂的社会现象,解决某一社会问题。

2、鼓动性。

鼓动性是指演讲能激发听众的热情,唤起听众的共鸣,促使听众积极行动的特性。没有鼓动性,就不成为演讲,政治演讲也好,学术演讲也好,都必须具备强烈的鼓动性。黑格尔说:“艺术家在演讲中的最高最终旨趣,并不在于艺术的描述和完善的刻画,……所以对听众来说,演讲家的描述也不是为描述而描述,也只是一种手段,用来使听众得到一种信念,做出某种决定,或采取某种行动。可以说,鼓动性是演讲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

3、艺术性。

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口语表达形式,而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质。“讲”,是陈述。即运用有声语言这一手段,把经过组织的思想内容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演”,指辅助语言表达的表情、动作和姿态等态势语言。这里的“演”只是借助表演的某些技巧,与自己的内心感受自然结合,融为一体,使演讲更精彩、更具吸引力。从而真实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本色、性格和气质、修养以及思想情感。正因为这种与现实密切关联艺术性,所以有人讲:“演讲是最高级、最完美、最有审美价值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

二、演讲的技巧

1、演讲时的服饰和发型

服装也会带给观众各种印象。尤其是东方男性总是喜欢穿着灰色或者蓝色系列的服装,难免给人过于刻板无趣印象。轻松的场合不妨穿着稍微花俏一点的服装来参加。不过如果是正式的场合,一般来说仍以深色西服、男士无尾晚宴服(tuxedo)、以及燕尾服为宜。其次,发型也可塑造出各种形象来。长发和光头各自蕴含其强烈的形象,而鬓角的长短也被认为是个人喜好的表征。站出来演讲之际,你的服装、究竟带给对方何种印象?希望各位好好地思量一番。

2、演讲时的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刺痛。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也具有效果。

3、演讲时的姿势

演说时的姿势(posture)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4、演讲时的脸部表情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藉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控制脸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5、说话的速度

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标准大致为5分钟三张左右的A4原稿,不过,此地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科学的发音取决于科学的运气,有些演讲者时间稍长点就底气不足,出现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的现象,此时,只得把气量集中到喉头,使声带受压,变成喉音。

“气乃音之帅。”气息是声音的原动力,科学地运用运气发音方法可以便声音更加甜美、清亮、持久、有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平时要加强训练,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其要领是:又目平视,全身放松,喉松鼻通,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式,胸部稍向前倾,小腹自然内收。

吸气方法是:扩展两肋,向上向外提起,感到感到腰带渐紧,后腰有撑开感。横隔膜下压腹部扩大胸腔体积,小腹内收,气贯“丹田”。用鼻吸气,做到快、缓、稳。

呼气方法是:控制两肋,使腹部有一种压力,将气均匀地往外吐,呼气时用嘴,做到匀、缓、稳。

6、演讲的声音和腔调

演讲的语言从口语表述角度看,必须做到发音正确、清晰、优美,词句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1)词句流利、准确、易懂

听众通过演讲活动接受信息主要诉诸听觉作用。演讲者借助口语发出的信息,听众要立即能理解。口语与书面语之间有较明显的差距。有人说,书面语是最后被理解,而口语则需立即被听懂。

2)发音正确、清晰、优美

以声音为主要物质手段的,语音的要求很高,既要能准确地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又要悦耳爽心,清这优美。为此,演讲者必须认真对语音进行研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状态。演讲语言常见的毛病有声音痉挛颤抖,飘忽不定;大声喊叫,音量过高;音节含糊,夹杂明显的气息声;声音忽高忽低,音响失度;朗诵腔调,生硬呆板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

3)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它能很好地辅助语言表情达意。同样一句话,由于语调轻重、高低长短、急缓等的不同变化,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讲,表达坚定、果敢、豪迈、愤怒的思想感情,语气急骤,声音较重;表达幸福、温暖、体贴、欣慰的思想感情,语气舒缓,声音较轻;表示优雅、庄重、满足,语调前后尽弱中间强。只有这样,才能绘声绘色,传情达意。

语调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切合思想内容,符合语言环境,考虑现场效果。语调贴切、自然正是演讲者思想感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所以,演讲者恰当地运用语调,事先必须准确地掌握演讲内容和感情。

 

演讲与口才技巧-如何快速记忆演讲稿

 

演讲,顾名思义。它是演与讲的统一体,但它是以讲的内容为主的,以演的形式为辅。要做一次成功的演讲,在演讲稿写成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把演讲词烂熟于心。

当代演讲家李燕杰说过,演讲,绝不是从记忆移入记忆,把现成的字句移到别人心中,而是要使自己心中的火与听众心中的火并燃。演讲词里有情调,喜怒哀乐应分明。演讲即使是阐释事理,也不应冷漠地板着面孔说教。对事理的深刻剖析,无疑是百篇演讲词成功的主要标志,应当加深记忆。但如果其中同时能有真诚激情的适度渗透和确切体会,则不仅能达到以理服人,还必定能以情动人,这种体会,无疑是种特殊的引发性记忆。

可见,演讲词的记忆,一要用眼睛——阅读,二要使口舌——响读,三要动心思——情读。只有整体的综合的全方位的记忆,即“立体记忆”,才能深入人脑,打动人心。这无疑也是演讲词的记忆法。但是,要记住演讲词,具体还要掌握它的文体特点及思路。

演讲词,一般地说属于议论范畴。演讲词的论点,也称观点,论据也称材料。没有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演讲要告诉人们的东西,也就不存在了。若无材料,观点不被证明,也说服不了人。因此,观点要明确,材料要记牢,这是不够的。要记住它,最重要的地方是,把握用材料论据阐述思想观点的过程,即论证过程。这个过程是逻辑构成,如果再把它抓住,演讲词的记忆就迎刃而解了。

显而易见,抓住演讲词的逻辑构成,即演讲心态的思想轨迹,也就抓住了记忆的要领。演讲词思想轨迹基本有两种,一是基本型,二是变化型。

基本型,按思维路线,通常它表现的思路序列一是提出问题,即观点(论点)的提出,表示和强调;二是分析问题,即论证观点(论点)正确与否。这要用材料——例证加以证明,事实真实可信令人信服;三是解决问题,即得出结论,印证提出的观点,明确结论。

变化型,按思维路线,有三种形式:

一是散论式。即兴演讲常用此法。这种演讲词一般较短,只要抓住感情表达方式线索即可。

二是互置式。即基本型解决问题部分将其结论放在开头,直截了当地把结论告诉听众,然后再进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部分演讲。只不过首尾互置达到明显效果而已。

三是简化式。即演讲词的三段式。一是序论,相当于基本型提出问题部分;二是本论,相当于基本型分析问题部分;三是结论,相当于基本型解决问题部分。常见的演讲词,尤其是即兴演讲,更以此式进行演讲为便。

记忆演讲词,一般地说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识读,即阅读。大体了解整体与细节,对稿子有个概观和微观,把握题旨,掌握例证阐述的关节,包括引述的事实、名人名言等,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准确无误的数字。

第二步是响读。朱熹说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这样,才能达到他所说的“逐句玩味”“反复精读”“诵之宜舒缓不迫, 字字分明”。只有如此,演讲词才能从有理有据、有情有感、有声有色的响读中加以体会和记忆。同时,才可设计演讲的动作、表情和姿态,琢磨演讲词临场情境与 听众交流的心理和生理反馈。甚而一个字的读音,一句话的抑扬顿挫,标点的作用,语气的恰到好处,也无不在其中。响读,是演讲词记忆的关键之处,也就是“立 体记忆”的一个必要的途径。

第三步是情读。就是要理解感受演讲词情调,注意适度和真实。特别要作演讲时,切忌漫无节制的感情宣泄。缺乏控制的感情抒发,会令人产生厌恶感;虚伪的感情表演,会丧失听众的信任。

总之,演讲词的记忆,要抓住它本身的特征以及感情表达方式,把握逻辑构成的基本型和变化型,眼口心综合记忆,记忆力就会提高起来。但是,其中响读尤其重要。人要善于记忆,强化记忆,发展记忆。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使演讲一步一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