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演讲技巧:遇到即兴演讲怎么办?
即兴演讲技巧:遇到即兴演讲怎么办?
即兴讲话,也叫即席说话。即兴讲话者事先未作准备,是临场因时而发、因事而发、因景而发、因情而发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相对来说,生活中的语言表达以即兴为多。如同志间一针见血的辩论,朋友间滔滔不绝的谈吐,酒席上要言不繁的祝辞,谈判时有条不紊的应对等。有时不可能拿着稿子去念。因此,即兴讲话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即兴讲话的技巧,遇事则脑门充血,无言以对,颠三倒四,哼哼唧唧。
即兴讲话就要向白居易《瑟琶行》一诗中、“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丝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写的这么形象,阴阳顿错,错落有致,发音响亮,平仄相间,轻重得体,高低有度。下面分话前、话中、话后三个阶段证、
(一)讲话前的准备
1、克服紧张情绪。
对讲话少的人来说,讲话前紧张是自然的,应该正视这种紧张作,全当是丢一次丑,再紧也得讲。那么,如何消除紧张情绪,有几种物理方法大家可以试一下、
深深呼吸—眼睛微闭,全身放松,心里默默的数数,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心神就会安定下来,全身有一种轻松感。
临场活动—由于紧张会使体内产生大量的热能,如果在讲话前稍加活动,双手握紧然后放松,让肌肉缩紧再放松,就会促使热量散发。
闭目养神—闭目用舌尖顶上腭,用鼻吸气,可以达到安定神绪,独自幽静,怡然自得的目的。
凝视物体—确定某一物体,专注凝视,并去分析它的形状,观察其颜色与远近。
摄入饮料—讲话前准备一杯开水,这样可以增加唾液,保证喉部湿润,也可以稳定情绪。
情绪转移—情绪转移也可以缓解紧张症状。英国有个企业家叫詹姆斯,因讲话屡次失败,怕在众人面前丢丑,每次讲话时那种紧张的场面就浮现在眼前。有次讲话前他狠狠地拧了自己大腿一把,突然感到出奇的平静,结果讲得非常成功。
2、认真构思腹稿。
在稳定情绪的同时要理清讲话思路,做到胸有成竹。构思腹稿要防止下列话题、对于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不要在公共场所谈论别人的缺陷;不要谈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不要到处诉苦发牢骚。
3、了解掌握听众。
每到一处讲话,即是三五成群的聊天,也要分个场合,可谓“逢场作戏”。了解听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职业、年龄、性别等。
(二)讲话时的技巧
一、开头的技巧。
即兴讲话是一种随行就市,临场发挥的行为。所以把开头不要看得过分重要,也不要规定得过于死板,这样会限制讲话的临场发挥。但“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美国着名口才大师洛克伍德说过、“在整个讲话过程中做到轻松地、巧妙地和大家交流思想是困难的。然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讲话开头的用字表达”。下面引用几个讲话开头的子,请大家欣赏。
1、直入式。着名诗人学者、民主同盟党中央委员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中说道,“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竞犯了什么罪,竞遭如此毒手?他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是偷偷摸摸的来暗杀,这成什么话?”《最后一次演讲》的开头语,闻一多几呼没有做任何铺垫,一开始就一连串激昂的感叹句把演讲直接引入正题,给听众一种畅快淋漓的印象。
2、引用式。吕元礼的《祖国—母亲》中说道,“人们常说,第一次把美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次把美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把美人比作花的是蠢才。不错,如果人云亦云,鹦鹉学舌,那么,就是再美妙的比喻也就会失去光彩。但是在生活中却有这样一个比喻,即使你用它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也同样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同志们或许会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比喻呢?那就是,当你怀着赤子之心,想到我们祖国的时候,你一定会把祖国比作母亲。”吕元礼的演讲引用了一个讽刺的谚语,说明了对重复比喻的厌烦,然后话锋一转,强调另一种比喻可以不厌其烦的运用,引出了演讲的主题《祖国—母亲》。这样的开头方式,既由于谚语铺垫显得水到渠成,又由于谚语的使用而显得贴近生活。
3、提问式。蔡畅的《一个女人能干什么》中说道,“今天,我讲一个问题,一个女人能干什么?一个女人能干什么呢?我的回答是、能干,什么也能干;不干,什么也不能干。能干又不能干,不能干又能干。为什么这样说呢?要确定女人能干不能干,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要看环境,另一个是要看个人的努力。如果环境好,自己不去努力,只靠人家那就什么也不能干。如果自己努力干下去,就可以得到好的结果。如果努力干,就是从那些小的具体工作到管理国家大事都能够干,如果不干,就会变成社会的寄生虫。” 蔡畅通过提问来引发听众的兴趣,再经自问自答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观点。这样会给听众留下清晰的印象。
开头的方式很多,还有故事式、悬念式、自我介绍式等,希望大家以后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二、讲话中的技巧。
讲话中,如同文章的正文、主体。下面同样用几个子请大家欣赏。
1、如何增强号召力。
英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要为自由而战斗》中说道,“战士们,你们别去为那些野兽们买命啊!他们鄙视你们,限定你们的伙食,拿你们当炮灰。你们别去受这些丧失理性的摆布,他们都是机器人,长的机器脑袋,机器心肝!可你们不是机器人,你们是人,你们有着人爱。”卓别林的演讲,对于盲目状态下被人利用的士兵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他以战士的立场,分析了大独裁者带给他们多方面的伤害,号召不要去买命当炮灰。
2、如何巧用数字。
有位演讲者是这么用数字的,“是啊!谁也不可否认,大国不等于强国,我们的综合国力不强,我们的装备还很落后,我们的技术还不先进,尤其可怕的是‘人均’二字,长期约束着我国的国民经济。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土地资源最多能载9.5亿人,如今已有12亿,这12亿张嘴并在一起就有3平方多公里;一年喝掉的酒能装满一个半杭州西湖;一天抽的烟排列起来相当于我国东西长3个来回;一天吃的粮食能装7万辆大卡车。”这位演讲者为了说明12亿人口的消耗,用了4组数字给听众留下了难忘的影响,深感我国人口的压力。
3、如何吸引听众。
有一位不知姓名的演说家有一演讲,“关于抽烟,我想了很久,为什么吸烟的害处那么多,而人们还是要吸呢?我又仔细想了想,可能抽烟有三个好处、一是不会被狗咬;二是家里永远安全;三是永远年轻。大家要问,那为什么呢?因为、一是抽烟人多为驼背,狗一看见他弯腰驼背的样子,以为要捡石头打它呢;二是抽烟的爱咳嗽,小偷以为人还没有睡觉,不敢行窃;三是抽烟有害健康,减少寿命,所以永远年轻。这段笑话一开始讲了所谓的“三个好处”,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听众,把人带入好奇。后来将吸烟的三个好处一一说明,使听众很快恍然大悟。
4、如何增强说服力。
有一篇不知姓名的演讲者,他说“‘嘴上无毛’就一定‘办事不牢’吗?古今中外有许多军事家,恰恰都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民族英雄岳飞,20多岁带兵抗金,任节度大使时才31岁。其儿子12岁从军,14岁打随州率先登城,20岁就当上了将军;率大军席卷欧洲的拿破仑, 24岁就是上将;周恩来26岁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叶挺17岁当了军长;刘志丹24岁任红十五军团政委。由此可见,‘嘴上无毛’与‘办事不牢’并无关系。关键是有才无才,俗话说,有才不在年高,无才空活百岁。”这位演讲者用充分的事实,论证了“嘴上无毛”未必“办事不牢”这样一个观点,说明了年龄与才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以增强对听众的说服力。
5、如何表现自信心。
继拿破仑之后法国历史上传奇总统戴高乐的《谁说败局已定》中说道,“那些身居军界要职的将领们已经组成了一个政府。这个政府以我们的军队吃了败仗为由。毫无疑问,我们确是吃了败仗,我们陷于包围之中。我们之所以受挫,不仅是因为德军人数众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飞机、坦克和战略。正是这些,使我们的军队不知所措。但是难道已经一锤定音,胜利无望,败局已定吗?不,绝不如此!请相信我,因为我对自己说话胸有成竹。我告诉你们,法兰西并没有失败。我们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有朝一日扭转乾坤,取得胜利。” 戴高乐在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后,他以一位领袖所具有的宏大气魄,断然否定了暂时的失败,表现出了对困难的极大蔑视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心。
6、如何拉近听众距离。
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说道,“很久以前,就想和你们做新闻工作的同志们谈一谈,我过去只和新华社的同志谈过,和多数同志没有谈。谈到办报,我是个外行,没有办过报,也没有写过通讯,只是看过报。因此,你们工作中的甘苦我了解的不多。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可以向你们提点要求。你们写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那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指导,你们的工作就做好了。”刘少奇作为国家主席,在讲话中没有摆官架子,也没有打官枪,说自己是门外汉,是一个普通读者,以这种身份提出意见,一下子拉近了领导与群众的距离,听众自然会认真的听他讲话。
7、如何激发听众同情心。
青年演讲家谢伦浩《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中说道,“王军山老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后来又拣到一个弃婴。王奶奶含辛茹苦把他们五个抚养成人,一个个都成了家。王奶奶健壮时争来抢去,成了“廉价保姆”、“全自动洗衣机”。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儿女们为赡养问题犯愁,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当王奶奶丧失了自理能力时,更加惹儿女们厌恶。有一天,儿女们凑到一起,商量要送王奶奶去医院看病,并再三叮咛老人,到医院后什么也不要说。结果去的不是医院,而是火葬场。可怜的王奶奶躺在送尸车上,静静的等着医生为她看病,心里还暗暗想着回家如何报答儿女们,结果被送进了火化炉。同志们啊!这不是传说,是实实在在真人真事啊!”演讲者通过这个令人发指的事件,使听众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演讲的效果。
8、如何消除对抗心理。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度时,一天晚上召开演讲会,有一帮印度记者扬言要发难总理,当工作人员得知后,将这个情况报告了总理,总理说,“你们放心吧,新德里的子弹打不倒我”。于是总理毫不顾及地走进了会场。总理一上讲台,有位记者喊“中国佬,滚出去!”这时总理双目扫视了一下会场,然后语音沉稳,却极富魅力的开始演讲。台下记者“唰唰”地记录着。总理重审了中国的立场后说“中国,印度,都有着5000年的古老文明,印度的佛教经典,曾给中华民族的成长注入过丰厚的营养,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为印度的经济、文化繁荣做过贡献。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和平相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印之间从未发生过真正的战争。我希望,两国即使遇到再大的问题,也应坐下来通过协商解决。切不可对上辜负列祖列宗,对下害了后代子孙。”讲话结束后,会场爆起了掌声。总理利用赞美的方法消除了听众的对抗心理,使听众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和心理认同感。
三、结尾的技巧。
讲话的结束语用好了能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结尾的方式有、总结式、升华式、启发式、号召式等。总之,掌握即兴讲话的技巧非常重要,口才与交际、口才与事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不同的场合我们怎么进行即兴演说呢?
一、被邀请时的即兴演说
被人邀请的即兴演说,首先应该谦逊,如感谢主人的热情好客,赞扬主人的成绩、善举、为人风格和精神品德等。其次,说出受人欢迎的话来。也就是说,听众需要面包,你就不要去描绘天堂如何美好;听众需要安抚,你就不要去激怒听众;面对需要“疏导”的一些青年人,你就不要去“堵塞”而要说一些疏导性的语言。
二、必须加以说明的即兴演说
这种即兴演说,通常是一个问题、一件事情被人误解、曲解,群众或听众不甚明白或不明真相时的一种解释,这种即兴演说既可以指出、纠正问题,以达到澄清事实的目的。也可以为自己或他人辩白,如和盘托出事实,以明真相,用事实来说明问题;在道理上充分地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抓住问题或事实的实质,切忌使用“描绘”、“夸张”等发挥性言词,否则会适得其反,把本来容易说明的问题,搞得复杂化了,致使听众反感。
三、被人发问时的即兴演说
这种即兴演说,通常是在会议上、法庭上或学术性的讨论、答辩会上它大多是被动式的发言。这种发言受发问内容或发问主题的限定。因此,就发言范围来讲是容易把握的。这种答复式的发言,应问一答一,问二答二,将所需回答的问题,做条理清楚、内容完整而又是非曲直分明的阐述就可以了。如果是被人质疑,那就对“疑点”所在,做出符合事实和理由充分的回答。如果是法庭上的答辩,就将所涉及问题的时间、地点、在场人、事实的经过等加以阐明,或陈述你的申辩理由。如是学术上的答辩或解释,那你就将你的观点或研究成果,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论述或阐明,倘若遇到深奥、艰涩难懂的问题,可用浅显易懂的形象性的语言加以说明……
公众演讲技巧
公众演讲,一直以来都是少数人的专利。绝大多数的人可以自如的跟身边的人面对面的交流,但是一到台上,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出现心跳加速,双腿发拌,头显虚汗,逻辑混乱,言不达意等现象。可见台上台下讲话还真不一样。一个是人数的差别,公众演讲听众较多,万一出错,影响面太大,因此无形压力也随之增大;另一个是对自我的要求。主讲者希望自己在整个演讲中,能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像。但是事务的发展有时往往事与愿违,你越希望达成某一个结果,但它越会发展到另一个结果。欲速则不达说的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想要熟练地在公众面前讲话,首先要学会面对观众说话的要点。你的演讲需要有几个强烈的概念来支持,或者至少一个能够贯穿整个讲话的主要话题,来保持大家的持续关注。
听政客们讲话,你经常会觉得幕后有一个人为他们所有人撰写说辞,或者他们都按一种套路思考。他们是典型的平民主义者,对自己的国家,意大利的老百姓以及他们的工作与文化显示出澎湃的热情与关怀。然而讽刺的是,你紧接着看到一座座房屋被推跨,人民失去了工作。政客们激情的演讲似乎并未改变什么。
公众演讲确实不简单。特别是当你谈论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话题,或者发表需要刻意雕琢修辞的演讲。当你把话筒传递给某个人的时候,最难的就是把它再要回来。打断一个人的演讲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听别人讲话确实特别无聊。
同时,说到公众演讲,社会上也流传了一种说法,叫做人有三怕,怕水,怕火,怕上台。可见上台演讲对每个人来说,并非都是易事。那话又说回来,演讲就一定是这么难吗?有没有办法能够刻服它呢,后天有没有办法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我个人而言,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紧扣主题
演讲主题就像一篇散文的中心思想。讲的内空你可以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注意一定要设法将其与主题挂钩,否则会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一方面改低演讲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因为说的内容都会被观众认为是废话。
暖场笑话
以一个笑话开头,活跃一下现场的气氛,能令观众能放松自己的心情,抓取观众的注意力,使其能愉悦,认真的聆听接下来的演讲。特别针对在下午演讲,由于该时间点观众都容易犯困,因此如果不趁机吵醒一下观众,很难想象你的演讲过程中,能有足够多的观众真正投入。
讨好观众
这点也是非常重要,产品质量好不好,消费者说了算;演讲质量好不好,观众说了算,观众就是评委。那么既然观众众是评伟,那就很显然的就一定要在全程讨好观众,观众想听什么,演讲者就讲什么;观众想听什么样的风格,演计者也需要按观众的级别调整自己的风格。就好像艺术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一样。一定是准备的定位好自己的客户群。
罗辑清楚
这点太重要了。演讲能不能给人留下印像,演讲内容是否有说服力,都需要靠逻辑的帮助。有了清晰的逻辑,能使自己更容易的记下演讲的内容,因为他不需要记所有的信息,只需要逻辑上阐明的几点提纲即可。另外在讲道理的事侯,也要做到有理有节,有理有据,而在列举例举的时侯,有个123,几点,无疑更能让人从多个方面了解整个事件,最终接受你的想法。
隐藏伏笑,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在演讲的一开始,通过简单的几句话,最后加一个问句,就能成够的起到勾起观众好奇心的目的。因为观众一旦了解到了前面的情况,就很想知道该事件的结果,而演讲者偏不马上宣传结果,而是说结果就在我接下来的演讲中,如果想知道答案,就要认真听我的演讲。观众带着这样的一种好奇心,一方面会认真的听取讲座,另一方面也不会轻易离场。为什么?因为他想知道的答案还没有公布。
互动,调查
也应该在演讲刚开始时就马上使用。互动会很快的缩短演讲者与观众的距离,能令到观众相信,他们自己也融入到了演讲当中,也是演讲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如果人们意识到了这件事情跟自己有关,那么他就会自动自发的予以配合。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希望保持观众持续的关注,那么互动过程就应该贯穿整个演讲过程。而上面所提的调查,就是一种典型的互动方式,要学会好好的使用。
引经据典
该点倒不是说在演讲的时侯,一定要使用非常文学化的语言,故意提高演讲的理解难度。而是说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用一句话,说明一大串道理。没有人不喜欢简单的内容,而要故意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之所以鼓励多引经据典,是因为这些话句,都是前辈先辈经过很长的时间推敲出来的,己经能够经受住考虑,己经能够适用绝大多数的情况。如此好的资源,我们何乐而不用呢。比如“不顾一切的想,于是就有了梦想,脚踏实地的做,于是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的一生,如果没有逼过自己一次,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等等这类的话话。
公众场合怎样做演讲
演讲这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对方相信你让他相信的,赞同你提出的,反对你反对的。演讲是宣传的工具,宣传则是包装的工具,对好事我们所做的一切叫宣传,对坏事我们所做的一切叫炒作。但是本质上,两者做的是同一种事。也就是说,你演讲的目的大体只有一个,也就是宣传或者说炒作。
掌握演讲的技巧
一、目标导向明确
演讲要有宣传的目的,但应该尽量回避告诉听众你的目标。除了不要照本宣科以外,演讲的诀窍之一就是把你的目的弄成简单的口号,人们对母语中有韵脚的语序有特殊的好感,大脑会选择记住他们,并且简短的东西便于口口相传。
二、了解你的受众
人们只希望听见自己希望听见的话,喜欢听见自己喜欢听见的话,记住自己愿意记住的话,而其它的话,则全是废话。牢记这一点有助于你进行演讲,在开始演讲之前,你非常有必要了解你的听众,他们是谁、为什么来着、想听什么?
三、外在的表现
这主要体现在着装以及形象上,做好一个公众演讲,一定要充分尊重自己的观众,而最基础的尊重就是把一个良好的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在演讲的过程中,不是自说自话,演讲本身就是一种交流,这包括眼神上的交流和语言上的互动与反馈,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加入一些应景的元素,这会极大的调节现场的气氛。
四、做好自我定位
演讲的时候,你和你受众必须是一个小圈子,否则一切说法就无从谈起,不信的话,你可以参考那些到处游说的职业政客。每个人走进工人的时候都是蓝领子的衬衫,走向农民的时候都是灰色尼龙绸夹克,绝对不会穿衬衫和西装。跟知识分子握手的时候则必然西装笔挺,还要带着领结。要知道,这些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的形象工程是演讲成功的关键,你传的衣服,行为举止让对方感觉你不是这个圈子的,则你不用开口,就已经输了。
五、做好准备
这包括话题的准备,内容的准备,通过这些活动,基本上就可以满足基本的演讲,符合观众的基本需求,但是作为一个经典的演讲,一个优秀的演讲,一定要准备一些别出心裁的东西,比如,高承远非常倡导的故事化演讲,大道理谁都懂,而且这个社会上喜欢大道理的毕竟是少数,其实并不是他们不喜欢,而是他们已经厌倦了这种说教式的东西,将演讲内容故事化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吸引观众眼球的手段。好的故事自己会说话,无需多说,大家都喜欢。
六、如何与观众进行互动
与观众的互动包括肢体的互动与语言上的互动,思维上的互动等多种,有时候遇到一些问题,主讲人本身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准备,但是现场的情况下又不可能停下来思考,现场一定要继续,这个时候可以以提问的形式,与观众进行互动,让观众谈谈他们的思路与想法,这样,往往可以化险为夷,争取思考的时间。有些歌手在演唱会等场合因为声调太高,身体不适等各种情况,可以在“危险”的地方将麦克风交给现场观众,这也不失为一种救场的方法。
七、危机处理
谁也不能保证企业不会出现问题,同样,在做演讲的过程中,谁也不能保证不出现差错,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也时有差错出现,白岩松在做新闻节目的时候,经常告诉自己的同事,出现问题的时候,把镜头切过来给他就好,因为新闻节目经常是需要现场直播的,白岩松通过多年的-全球品牌网-实战演练,造就了一副化险为夷、随机应变的好头脑与口才。在做演讲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演示文稿出现问题,说错话,忘词,现场观众捣乱,冷场等各种情况,如何去处理,如何去化险为夷,靠的是主讲人的良好素养。一般面对这些问题,有两种思路去解决,一种是“将错就错法”,借题发挥,但是如果主讲人经验不多,尽量不要用这个方法,这容易弄巧成拙,但是用好了,可能会起到非常巧妙的效果。第二种方法就是向观众坦诚自己的失误等各种情况,解释清楚,坦诚相待。
八、怎么做好一个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顾名思义,是一种现场直播式的演讲,可能之前毫无准备,做好这种演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准备。
首先,可以以设问开头,将话题抛给观众,可以争取时间考虑,同时,别人的思维以及观点,总结之后,基本上就可以及格了;
其次,多用故事化的语言,这非常吸引人,也很容易引起共鸣;
最后,这是本人的一点经验,任何的话题分两个层面进行,横向和纵向,比如说说到爱情,纵向来说,可以说说古代嫦娥奔月,孟姜女关于爱情的故事,再说说现代人的爱情观念以及爱情现状,最后可以预测或者展望一下未来爱情的发展趋势。纵向完了,可以说说横向,说完中国人的爱情观念,可以与西方人的观念进行对比与研究,这又是一条主线与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