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也有隐私

近日,在网络上有很多小学生表示,希望家长能够维护儿童的隐私权。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有一部分孩子为了防备父母偷看日记,甚至准备两本日记:一本写“假话”,一本写“真话”。针对这种现象,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家的,在父母面前不应该有任何隐私。齐市市级心理咨询师史林分析,维护儿童的隐私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家长也应转变观念,积极支持孩子。

孩子的呼声

李孜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呼吁维护儿童的隐私权,保护儿童心理健康。李孜衡首先给记者讲了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一位女同学曾在日记中写下自己对班级某男同学的好感,其实这只是青春期发育的正常反映,并不是不正常的心理。可是她的妈妈偷看到以后,不仅不认为自己偷看女儿日记是不对的,反而激烈地责骂女儿,还把日记交给了老师。那个女孩感到没脸见人,最后跳楼自杀。而据李孜衡介绍,如今有几名同学为了防备自己父母偷看日记,特意准备了两个日记本,一个是写给父母看的,都是一些好好学习之类的话;另一个则是自己真正的心里话,当然也有对异性同学倾慕的话。

家长的心声

针对孩子在家庭中要求保护自己隐私权的现状,齐市部分家长认为在父母面前未成年的孩子们应该没有隐私。家长汪先生表示,他从来不认为孩子有什么隐私权。他说,自己的儿子天性贪玩,静不下心学习,后来他经常到儿子房里搜查信件,掌握儿子的心理,他还经常看儿子上网记录,一发现苗头不对,立刻批评教育,在他这种无处不在的压力下,儿子的玩性逐渐收敛,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专家批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针对儿童的隐私权做了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针对隐私权的问题,史林表示,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心理,应该给他们独立的空间,任何人都不应该任意限制他们,更不应该举着各种美丽的幌子去任意揭露他们的隐私。事实也证明了,那样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