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原文 翻译 赏析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作者: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
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2
翻译:
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
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着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
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
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赏析: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才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谒见宋高宗。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
智勇过人的传奇般的英雄行为,在封建社会的文人中是独一无二
“飞”字表动作,从旌旗
下片,“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
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
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
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