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字经全文解释
《新三字经全》文解释
春日暖,秋水长,
2
【注释】
春季是播种的季节。春天气候温暖,适宜于草木生长,比喻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是全文的起兴。用“兴”的艺术手法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情生于景,理寓于情。
这一句仍是承接首句的起兴艺术手法。
和风:温和的风,多指春风。
花朵。
时代社会的发展,像长江之水一样,滚滚向前。青少年生气蓬勃,像花朵一样绽放在祖国的百花园中,沐浴着春天的阳光,茁壮成长。
青少年,有理想,
4
【注释】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
希望和方向,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志:志向。
栋梁:房屋的大梁。
青少年时期树立远大理想,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有着深远影响。立志是人生的首要问题。《尚书·周书·周官》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孔子重视人生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孙中山先生提出:要立大志,做大事。
我们应该牢记先贤们的教诲,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干大事业,在振兴中华的伟业中立志做栋梁之材。极目云天外,志在九霄中。
天行健,人自强,
6
【注释】
天行健:源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靠己立身
生我材:出于李白的诗篇《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邦:国家。天道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兴旺发达贡献智慧和力量。
倡和谐,民所望,
8
【注释】
倡:提倡;倡导。
和谐:相处融洽友爱,不争执,不互相仇视。
望:盼望;希望。
兴:开始;发动;使之兴盛
家庭美德
国运:国家的命运。
昌:兴旺;兴盛。
构建和谐社会是广大民众的热切希望。只要全社会大兴道德之风,国家就会繁荣昌盛。政通人和日月齐明,鱼游春水燕舞惠风。丰衣足食百姓安宁,风雨同舟乐在其中。
人之春,在少年,
10
【注释】
少年是人生美好的时期,犹如一年四季中美丽的春天,孕育着无限美好的前景和希望。
迫:紧迫。
宋代王安石在《少年见青春》中说:”少年见青春,万物皆妩媚。“少年强,中国强,少年一代的素质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
《颜氏家训·勉学》曰:”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唐代诗人杜荀鹤在《题弟侄书堂》写道:”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光阴易流逝,少年时当珍惜时间,奋发有为。
生有涯,知无限,
12
【注释】
涯:水边。泛指边际,如天涯海角
苦攻读:刻苦读书。
莫偷安:不要只图眼前的安逸,而让时光偷偷地溜走。
学习
饥饿感
求学路,曲弯弯,
14
【注释】
路:道路,路程。
弓:”弓“字是个象形字。弓是古代一种近似弧形的射箭兵器,由有弹性的弓背和坚韧的弓弦组成。人利用张弓的瞬间爆发力,将箭射向目标。
铝合金等制成。
求知没有一帆风顺的平坦大道,像弓似的曲折,充满着艰辛。”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应像弓弦上射出的箭那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头不回,弦不断,
16
【注释】
头不回:接上句”人是箭“之意,说明”开弓没有回头箭“。
弦: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类之物,多用牛筋制成,有弹性。
渝:改变,多指态度或感情。
勇:有胆量,不怕危险和困难。
就像射箭,人一旦选准目标,就不能中途断弦,要有坚韧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当我们踏上正确的求知道路,就应该像离弦的箭一样,百折不回头。
大海阔,踏浪尖,
18
【注释】
阔:面积宽广。
浪:水面上涌流时形成的波浪,起时为浪,伏时为波。
矛盾最为尖锐的地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登:人由低处向高处迈进。
攀:抓住东西向上爬,攀援。
北宋潘阆《酒泉子·忆余杭》词云:”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人要敢于面对挑战,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敢于拼搏。
《荀子·劝学》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攀登高峰。
守琴心,抱剑胆,
20
【注释】
琴:琴类乐器的统称。古代文人贤士常以”琴棋书画“来修炼自己的情操。
剑:古代兵器,长条形,一端尖,两边有刃,安有剑柄。战国时期男子佩剑风靡一时,文人雅士常佩剑而行。
温:温和。
厉:严厉。
恭:庄重而有礼貌。
安:安详。
元代吴莱诗篇《寄董与几》云:”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琴心剑胆喻指既有情致,又有胆识,乃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完美体现。
面部表情甚至体态语言,可以反映出他的精神世界和修养。如能做到既温柔又严肃
铁可磨,石可穿,
22
【注释】
铁可磨:传说唐代诗人李白少时读书,中途废止。遇一老妪,磨铁杵,欲作针。李白感悟,发愤读书,终成诗仙。这一故事在民间留下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谚语。
石可穿:只要意志坚定,石头也能穿透。”石可穿“来自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南朝梁陶弘景《真诰》中说:”昔有傅先生者,其少好道,入焦山石室中,积七年,而太极老君诣之,与之木钻,使穿一石盘,厚五尺许,云:‘穿此盘,便当得道。’其人乃昼夜穿之,积四十七年,钻尽石穿,遂得神丹,乃升太清。“后人用心坚石穿这一成语来说明:只要意志坚定,石头也能穿透。
攻:攻打,进攻。
克:战胜,克服。
谦:虚心,不自满,肯接受他人意见。
只要意志坚定,铁杵可以磨成针,石头也能穿透。一个人对于学习或工作上的困难,不攻则已,要攻就要把它攻下来。当取得成绩或取得胜利之后,我们也不要骄傲,而要保持谦虚。
我学子,重师礼,
24
【注释】
我学子:指学生。
重师礼:做学生的要尊重老师,对师长要有礼貌。
恩:恩情。人梯:一个人让他人踏着自己的肩膀向高处攀登。此处喻老师为培养学生成人作出的奉献。
感恩
燃红烛,化春泥,
26
【注释】
燃:燃烧。
烛:用蜡或其他油脂制成的供照明用的东西,多为圆柱形。
燃红烛:语出唐代诗人李商隐诗篇《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化春泥:语出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呕心血:形容老师为培养人才而费尽心血。
育桃李:桃,指桃树,春天开白花或粉红色的花,果实味美甘甜;李,指李子树,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实球形。”桃李“用来比喻老师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如”桃李满天下“。
死而后已的可贵品质,就像蜡烛默默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直到烛泪流干成灰。教师辛勤育人的奉献精神又像落花,虽然飘落,但化作了泥土,仍然在培育更美丽的春花。教师更像园丁,为了学生的成才呕心沥血,他们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一代栋梁木,满园桃李花“。
授知识,传道义,
28
【注释】
知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
道义:道德和正义。
人才群: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有文化
碑:用文字或图画刻在石头上做纪念,为碑。
授业
学与思,琢与磨,
30
【注释】
学与思:主要讲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迷惑。
琢:雕刻玉石,使其成器。
锋利
德行的砥砺
”知“
只有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收到学习实效。读书忌死读,否则变书奴。只有把学到的东西,经过思考,成为自己头脑里”会发酵“的知识,才能做到”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我们既要重视伦理道德的实践行动,也要注意道德精神的认知和主观修养,两者相交运行,相与促进,才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成于勤,毁于惰,
32
【注释】
毁:破坏;糟蹋。
惰:懒。
荒:荒芜;荒废。
嬉:游戏;玩耍。
败:败,失败。
奢:奢侈;挥霍。
贪逸,就会自己荒废自己。只有勤奋才能获得成功。“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节俭败由奢。”人不能过度地追求享受,否则就会败在自己的手中。
省吾身,思己过,
34
【注释】
省:反省,回顾和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
吾:我。
过:过失;错误。
“省吾身,思己过”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都要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有没有不忠实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艺是否温习了呢
言必行:说了话就要去做,行动一定要坚决。
行必果:指行为坚决果断。
思己过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种修养方法。这种自我修养方法在当代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驷马难追等。《论语·为政篇第二》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都强调言出于衷,说话算数,要有信用。言而有信的另一个方面是说了就要做,付诸实践。孔子认为,君子以言过其实
败与胜,非天命,
36
【注释】
败与胜:指人事业上的成功和失败。
非天命:指不是靠上天决定的,还有人主观努力的因素。
消极颓废的悲观情绪。
相互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是互相转化的。懂得了这一道理,我们就可以在“得”与“失”之间做自我调节,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衡。
勤奋者,功必成,
38
【注释】
奋:精神振作;情绪高涨。
功:功劳;成效;本领。
开创:开始建立,创建。
兴:兴盛,旺盛。
天道酬勤。不懈努力勤奋学习工作的人,必定能掌握本领,取得成功。
勇于开创事业的人,必能兴旺发达起来。
贪逸者,手必空,
40
【注释】
贪:不知满足,贪得无厌。
逸:安乐;安闲。
爬行者:原指爬行动物。这里指那些没有开拓精神
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不肯付出汗水心血的人,最终会两手空空,一事无成。不开拓进取
图小利,毁名声,
42
【注释】
图:谋划;极力希望得到某种好处。
图小利:贪图小便宜。
毁名声:毁掉自己的名誉。
贪大财:贪污
触犯法令的罪人,这种人容易丧掉性命。
名誉,是一个人的第二生命,人应该像鸟儿爱护自己的翅膀一样珍惜爱护自己的名誉。假如因为一时贪图小便宜而使名誉受损,实在得不偿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历史上因贪财而丧命的还少见吗?我们每个人都要引以为戒。
私欲烈,弊丛生,
44
【注释】
烈:猛
私欲烈:这里讲的私欲,指那种强烈的个人私欲,个人私欲一旦达到了“燃烧”的程度,就会变为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乃至陷入犯罪的深渊。
弊:害处;毛病。
丛生:聚集而生或接连不断发生。
心怀公:心怀公心。
为民造福的人,不管他做什么事,都能得到民众支持,都能行得通。
正清和,是三经,
186
【注释】
“正清和”三字经是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不信邪,曰为正;不混浊,曰为清;不暴戾,曰为和。
践行:实行;实践。
事:事业;工作。
功:成功。
清
不信邪,曰为正,
188
【注释】
信:信奉。
邪:不正当的。
路不偏:走正路。
中道行:儒家伦理思想,意义与“中庸”相近,不偏不倚,允执其中。
不信奉邪说,不动邪念,不走邪路,就叫做正。“步步走在路中央,不怕别人论短长。
儒家学说信奉中庸之道,我们的祖先不仅把它当作为人处世的方法,而且把它作为执政治国的方略。一个人走在人生的大路上,要看准方向,不能偏歪,才能在康庄正道上前进。
脚不斜,心不惊,
190
【注释】
中正者:恪守中庸正道的人。
蒙
不浑浊,曰为清,
192
【注释】
浑:混乱。
浊:不干净。
清廉
阴阳:我国古代哲学指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这里指人品的清与浊
泾:泾河,发源于宁夏,流入陕西。
渭: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
泾渭明:是泾渭分明的简缩。泾河水清,渭河水浊,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两股水很分明,比喻界限清楚。
灵魂高尚
欲不贪,情不纵,
194
【注释】
欲:内心的欲望。
谨慎
曰为和,不纷争,
196
【注释】
和:和睦;和善;和谐;和平。
纷争:纷乱;争执;抗争。
和为贵:语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指事事做得恰当,因而和谐,最为可贵。
兴:兴旺。
戒吵
”地利“还高的位置。和谐了,一切就会兴旺起来。”和“是各种道德规范的共同指向,人们用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是要与自然
一人力,难经风,
198
【注释】
经:禁受;承受。
衡:泛指称重量的器具,亦指不倾斜。
抗衡:对抗,不相上下。
狂风的冲击。换言之,一个孤立的人,是难以在社会上生存的。南北朝时北齐的刘昼在《刘子·荐贤》中说:”峻极之山,非一石所成;凌云之榭,非一木所构。“钱穆先生也说:”一木难以撑大厦,一苇何以障狂澜?“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创大业的。
智慧会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体,其力量比一百个人各自单独的力量相加,不知要大多少倍,就会成为对不公平的一种抗衡力量,能和任何外在力量相持抗衡。正如施耐庵所云:”须知豪杰同心处,利断坚金不用疑。“
千人力,大无穷,
200
【注释】
千人力,大无穷:众多人的力量
万人力:并非指一万人之力,而指广大民众的力量。
四海:指全国各处,也指全世界各处,这里指社会。
宁:安宁。
安宁。
国不和,刀兵起,
202
【注释】
刀兵:泛指武器。转指战争。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离:离心;不团结;不是一条心。
反目成仇
人不和,心不齐,
204
【注释】
志:人的志趣
歧:大路分出的小路;不相同;不一致。
意见
志向不和谐,就会产生思想
社会和,少暴戾,
206
【注释】
戾:罪过;凶残;乖张。
暴戾:粗暴野蛮;残酷凶恶。
残酷野蛮现象和罪恶行为。
民族与民族之间和谐相处,相互友好,是一个国家稳定安宁的根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取得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民族与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
将相和,力生威,
208
【注释】
将相和来自一个历史故事。
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居功自傲,轻视欺辱丞相蔺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可乘之机,始终忍让。廉颇得知丞相的苦心后,深自愧悔,亲到相府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使国力生威,使强秦不敢侵凌。
和谐的极端重要性。”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领导者是带领群众前进的火车头。
和谐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做到家庭和谐需要念好”三字经“---孝
港澳台,亲兄弟,
210
【注释】
港澳台:指香港
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永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澳门同胞与内地人民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情同手足,亲如一家。香港
和合力,胜金玉,
212
【注释】
和合力:是高占祥《文化力》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文化概念。文化和合力,是一种把不同质的文化因素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更强大的文化力量。
创造财富的巨大力量,它的价值远远胜过黄金和白玉。
和生祥:和气致祥。语出《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戾;祥多者其国安,戾众者其国危。
彩云归:这里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着和气致祥的结果,如彩云飘来,呈现一派其乐融融的彩云归美好景象。
文化合和力通过文明的方式,把一种力同另外几种力整合在一起,形成“难以想象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无处不在,无穷无尽,加之远胜金玉。
和睦融洽可以带来吉祥幸运。当澳门回归祖国的时候,高占祥写了一首《彩云归来更美丽》的歌曲,歌中写道:“彩云归,彩云归,彩云归来更美丽。你飘回了祖国的蓝天,亲吻着神州的大地。你给濠江带来了芳香,你给生活带来了甜蜜。
倡五讲,揭新篇,
214
【注释】
”五讲“:指讲文明
四美:指心灵美
共青团中央
讲文明,忌野蛮,
216
【注释】
蛮:粗野;不通情理。
思想素质的集中体现;野蛮,是失去理智
礼貌的核心是尊重他人。言而有礼,文雅谦和,举止端庄,彬彬有礼。这样与人交流不仅会带来愉悦,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傲慢则与礼貌相反。它的要害是自视甚高,其实甚低。老舍先生说:”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我们应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讲卫生,忌污染,
218
【注释】
秩序:有条理,不混乱。
散漫:随随便便,不守纪律。
乱扔杂物等,以保护环境的干净
我们要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守秩序的人。一切社会活动及集体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规章条理,提出约束,要求成员共同遵守,以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作为个人,也应当按秩序办事,不能自由散漫,我行我素。
讲道德,忌空谈,
220
【注释】
日日新:即每天都有提高和进步,日新月异,从不间断。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会与生俱来,也不是靠空谈所能获得,应当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古人云:”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要想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应当自觉地在一时一事中修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日久天长,积微成着,于是自己的品德便会渐入佳境。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好奇求新是一种对新思想
心灵美,无邪念,
222
【注释】
心灵美:要求做到”爱国
语言美:要求做到”和气
无邪心
行为美,做典范,
224
【注释】
行为美:要求做到”勤劳
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环境美:要求做到”卫生
美的行为来源于美的心灵。我们要做到行为美,不仅要记住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而且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琐事做起,让美的行为处处闪光,争做行为美的典范。
净化
我中华,开新纪,
226
【注释】
纪:纪元。
倡:提倡;倡导;发动。兴:使兴盛;流行。龙兴华夏,燕舞阳春。
二十世纪这一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伟大辉煌的成就,开辟了二十一世纪的新纪元。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着祖国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国人民正在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政治文明
五千年,文化力,
228
【注释】
文化力:即文化的生产力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他三国为古埃及
升华文化力,用文化力推动个人进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丰富,传承至今,为人类的文明做出极其巨大的贡献,真是了不起。
好传统,莫荒弃,
230
【注释】
好传统:指前述的”仁
义
传承下去。那样就会百福临门,千祥云集,更多的幸福
和谐经,警世钟,
232
【注释】
铭: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比喻深刻记住。
地
我们要把”和谐经“铭刻在心上。有了坚定的志向和明确的目标,还要化作自己的实际行动。空喊代替不了实干。说得再好,喊得再响,不付诸行动,也是鸡毛打钟,无济于事。埋头苦干最可贵。行动是观察一个人品质虚实的观测仪,是验证一个人品德高下的试金石,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的度量尺。
和平颂,入太空,
234
【注释】
为了祈祷和平
和谐世界的历程中,我国人民谱写出了很多动人的”和谐曲“。今人唱和谐曲,未来的新人还要唱和谐曲。世世代代的子孙,永远在和谐的乐曲中,快乐健康地成长,温馨幸福地生活……
建小康,求繁荣,
236
【注释】
小康:”小康“一词是儒家提出的比”大同“理想较低的一种社会理想。
”小康“语出《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是谓小康。
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奔大同:奔向人类共同向往的大同世界。
综合国力显着增强
在我国先哲的思想中,“大同”较之小康是更高境界,更高的社会理想。全民奔小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朝着“大同”的伟大理想又前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