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善用计谋的人,即使对于一件很简单的事,也会预想出几种可能的结果,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能确保最后的胜算。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事实上,人生如意之事,到后来七折八扣的,也是常有的事,如果能够得到其中七成八成的满意度,就算是幸运的了。不管是自己信心十足,或别人事前拍胸脯打保票,到头来却落得一场空的事情,不知有多少。所以说,凡事事前想得太美、想得太顺、想得太理所当然乃是大忌。人生的种种胜败、兴衰和得失往往只在一瞬之间,稍有大意,事后恐怕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
宋朝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因为长子元佐不成材,曾经玩火烧皇宫,所以册立三子赵恒为太子。尽管如此,太宗所宠信的宦官王继恩仍勾结大臣李昌龄等人,说服皇后李氏,暗中拥立长子元佐。在太宗病重命危的时候,王位争夺的诡异气氛更呈现山雨欲来之势。
也正是这个时候,支持赵恒的宰相吕端,眼看太宗快撑不下去了,便进宫探望。这位被太宗视为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宰相,果然机灵,当他发现赵恒居然没在太宗身边陪侍,生怕在这个关键时刻王位继承的事有变,于是便写下“病危”两字,火速派人交给赵恒,要赵恒立刻进宫陪侍太宗。
不久之后,太宗驾崩了,李后便派王继恩前来召吕端进宫。吕端心想准没好事,于是就骗王继恩进御书房整理太宗的遗墨诏书,然后将王继恩锁在御书房内。李后见了吕端来,便开门见山地说:“皇帝已经驾崩了,应该由长子继承皇位才合乎礼制。”吕端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先帝早就预先册立太子,目的就是要太子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先帝刚刚崩逝,就要违抗他的遗命,恐怕会引起朝中大臣的非议。”
李后少了王继恩在旁兴风作浪,不得已只好宣布赵恒继承帝位,是为宋真宗。
当然事情没那么简单,在真宗还没真正登基之前,吕端还是小心翼翼,生怕中途发生变故。就在真宗即位大典的那一天,正当他准备垂帘接受群臣叩拜的时候,吕端还是要求真宗卷起帘幕,并且亲自登上殿阶,确认是真宗本人没错之后,才放心地带领文武百官高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在强敌环伺或者竞争激烈的地方,没有人是胜利的“真命天子”。在肥肉还没吃进肚子之前,就先别说胜利是属于自己的。
吕端深深了解,尽管真宗拥有太子身份,是太宗确定的接班人,但在王位争夺的诡谲形势中势如蝉翼,如果不步步为营,掌握每一个转折的机锋,恐怕就会有不可逆转的变化。所以,即使到了真宗登基的时候,他都还要确认是否为真宗本人,才放心地叩头称万岁。这种谨慎严谨的态度,或许正是“凡事抱着最坏打算,才能确保胜算”的最佳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