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属于孩子的开关

关于网瘾,导师张国维有他自己的一翻见解。当所谓的专家跟“训练营”对青少年网瘾束手无策的时候,请焦虑的家长们听听这位充满智慧跟爱心的长者如果破解“网瘾”谁之病的谜题。张博士有三个儿子,都非常优秀跟成功。他的二儿子目前在加州读电脑工程博士,自己照顾自己。他最近在做一个防止黑客入侵的安全系统。但这个小孩在青少年时期却沉迷于电脑游戏。张博士做了什么,把这个游戏成瘾的孩子引导成为一位优秀的电脑工程博士?

现在的家长会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孩子上网成瘾!针对这个当今社会最为棘手的问题,以为代表的实用心理学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张博士谈到:总有媒体报道说网瘾孩子的比例日趋上升。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跟孩子的年龄有很大的关系,有“网瘾”的青少年大概是8--1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好奇心,也有了满足好奇心的一些能力,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都去上网。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家长们也不是不让他们上网,而是父母都希望有一个控制权。当孩子的需求跟家长的控制权起冲突时,就产生了“网瘾”成因的一个缘由。解决因控制欲引发的“网瘾”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在家里上网。家人陪伴上网,跟孩子同步兴趣。

有个研究呢,是说孩子的这个年龄段叫模仿时期。这个时间段的孩子模仿成功人士,模仿人类的行为。在这个时候,他会上网会找到很多模仿资料,如果这个年龄段,父母能跟孩子一起玩,重要的是父母要给一些时间,了解他们在玩的时候的动机。孩子在玩的时候是有很多的动机的,有些动机就是想争取父母的认同。

比如成绩不好,他不能表达自己的成功感,上网呢,能拿到很多资料,回到学校,跟同学聊天的时候有话题,这个叫同辈的力量。又比如大家都讲的网上的东西这个孩子不知道,这从心理学角度讲叫“被拒绝”。人类被拒绝的痛苦跟死亡一样严重!

为什么年轻人都买名牌,他是为了配合身边的朋友,你有我也有,大家是同一个范畴,如果别人有我没有,内心会觉得被拒绝。虽然对方没讲任何的语言。上网也是类似的,抽烟、学习都一样。都是为了吸引同辈的注意,适应同辈的接纳。

很多父母误会了,不准上网,不准吸烟、不准饮酒、不准认识坏朋友。这个令到抗拒更严重。如果孩子对朋友讲“我爸妈不准我出来!”朋友会笑他,“你还是小朋友啦!”这样就会更加跟父母对抗!甚至离家出走,他觉得朋友更好。

所以父母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而是要鼓励他,带朋友回家来玩。“啊,又带朋友来家里玩啦。那你们就在家上网吧。”可以借着个机会了解孩子身边的朋友。把不知道的朋友带回家让家长认识。

我的小儿子,他认识的朋友少,我就鼓励他带朋友回家来玩。给冰箱里摆满食品,找一些合适的游戏放在家里,我跟太太就去看电影,尊重他的私隐。慢慢引导他走上轨道。

我的另外一个孩子喜欢打游戏,我忙,没有空,我太太就一起陪他玩。知道游戏的好玩之处,跟他聊天,我太太很成功,跟我的二儿子沟通的非常到位。他非常喜欢打游戏,我太太陪他一起玩,了解打游戏的好处,原来打游戏很刺激的,打过一关又一关。玩游戏,表示人类有争取的能力!我不会跟孩子说不准打游戏,如果小时候不玩游戏,那么长大了他找工作也不会争取。

每次他玩的很开心的时候,我太太就会讲:“呀,这个设计游戏的人真是好厉害。”不是说打游戏厉害,而是说设计游戏的人很厉害!我太太后来同我讲“儿子当时双眼发光,哇,很有挑战啊。”如今,我的二儿子读电脑工程博士,一个人在加州读书,自己做研究,照顾自己。听说他最近在做一个防止黑客入侵的安全系统,他成为一个专才,很有成就感。是家长把孩子引入正规的。

简单说来:大禹治水,不在堵塞,在于疏通跟引导!总对孩子说不准、不准,他的那个情绪越来越高,总有一天支撑不住,孩子年龄越来越大,总有一天他会离开家长,他会带着负面情绪离开!

于是,家长教育小孩子,尽我们的能力教育他,等他有能力离开,我们就不会有遗憾。就像只小鸟,翅膀硬了总会飞。爱他不是要拥有他的身体,是要感觉他的成长,这就足够了。父母要鼓励他飞,离开,而不是留他在家里逃避现实。

每次讲课之前我都会跟我的学员讲:“孩子同任何人类,都是很聪明的。最顽皮的小朋友最活泼,不爱讲话的小朋友最有思考能力,爱顶嘴的小朋友最有立场的小孩。留意不同的角度,对于那些喜欢上网打游戏的孩子,他们手指灵活,思维敏捷。

如果想扭转这些孩子的喜好,是有方法的!说了一个很有趣的角度:很多人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角度讲”说起来容易,做到更容易,凡事有方法,了解里面的动机。“

如同进入一间陌生的房间,漆黑一篇,人们都习惯认为这个房间有问题,而不是说我没有找到灯的开关。如果能找到开关,光明就来了。孩子不是蠢,也不是不听话。而是父母没有找到那个开关。上过亲子班的家长就跟我说”我终于找到开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