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

贝多芬的祖父出生在荷兰的安特卫普,20岁时到了波恩,做了当地大公的乐队长。波恩在德国的西部,临近莱茵河畔,是个文化发达的城市。他的祖父除了宫廷乐团工作外,还兼作葡萄酒生意,而贝多芬的父亲早年在宫廷乐团担任男高音歌手,由于喝葡萄酒成性,渐渐地嗓子就不行了。

贝多芬的母亲是一个厨子的女儿,开始的时候嫁给一个男仆,后来丈夫死了,便嫁给了贝多芬的酒徒的父亲。

贝多芬出生以后,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非常高,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有一些出息。当一个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在贝多芬才四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一堆的曲谱放在贝多芬的面前,让他在一天之内至少得练熟五首曲子,有时候贝多芬把小手都弹得麻木了,脚都吊肿了,还得不停地练习。母亲心疼贝多芬,于是让他休息,可是他总是不敢,因为在没有练习好父亲规定的曲子之前他是万万不可休息的,否则便会吃父亲的鞭子。

一天教堂的钟声都已经敲响12下了,贝多芬还在练习曲谱,那是因为爸爸还在外面喝酒没有回来,他必须等到爸爸回来检查他今天的曲子才敢睡觉。母亲看着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的贝多芬,垂怜地劝道:“孩子,都12点了,先睡去吧!”

“不行,呆会儿爸爸没看见我在练琴,他会打我的。”

贝多芬的母亲对她这个酒徒丈夫也是没有办法,只好抱着贝多芬在琴边落泪。很快贝多芬便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母亲看着孩子实在是可怜,于是便把贝多芬抱上了床。

当钟声再次敲响的时候,贝多芬的酒徒父亲走进了家门,母亲赶紧上前劝他睡觉,可是还没有等母亲开口,贝多芬的父亲就大嚷起来了。

“这个上兔崽子呢?怎么不练琴了?!”

“你不看看,都几点了。还让孩子练琴,难道你想把他弄死才肯罢休吗?”

“对,你说得对!”

贝多芬的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来到贝多芬的床边,一把把贝多芬给提了起来,母亲怎么拦也拦不住。

贝多芬迷迷糊糊地一边弹一边闭着眼睛,尽管如此贝多芬的琴声还是十分流畅自然。酒徒父亲也在一旁眯着眼睛听着,手里的酒瓶还提着,不时往嘴里添上几口酒。

“行,这样还有一点莫扎特的样子!”

一晃几年过去了,贝多芬也从4岁长到了8岁,经过4年的刻苦练习,他的钢琴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酒徒父亲也感到满意了,于是便让他在科隆音乐院举行了一次独奏音乐会。这次演出非常成功,父亲享受到了儿子成功的喜悦。

贝多芬9岁的那一年,父亲已经感到自己再也没有能力教这个比他水平还高的儿子了,于是他便把贝多芬送到当时有名的音乐家聂费那里学习。

在聂费那里,贝多芬学到许多音乐知识,他不但跟聂费学习钢琴,并且还跟着聂费学习了作曲。10岁的那一年,他发表了第一首钢琴变奏曲。

贝多芬的酒徒父亲不仅喝酒,而且还赌博,家里的日子更是难过了。11岁那一年贝多芬便担起家里的生活重担,为了生存他加入了波恩剧院的乐队。

14岁的时候,贝多芬便担任了宫廷的大风琴手,这可把14岁的贝多芬累得够呛,他白天在乐队里排练,晚上还要到宫廷里去为贵族小姐们上音乐课。

后来在他的老师聂费的推荐下,他引起了波恩选帝候的注意,并经过波恩选帝候的同意,得到去音乐之都维也纳学习的机会。

那一年他17岁,来到维也纳的贝多芬以崇敬的心情拜见了莫扎特,莫扎特给了他一个很难演奏的曲子让他即兴演奏,贝多芬看了一遍曲子的便演奏起来。贝多芬的演奏博得了莫扎特的肯定:“你们要注意这个孩子,他将来会惊动全世界的。”

正当贝多芬在维也纳刻苦学习的时候,不幸的母亲患了重病,因为对母亲的热爱,所以他立即返回了故乡波恩。他刚回去不久,母亲便离开了人世。这个时候他的酒徒父亲已经是嗜酒如命,家里的经济重担便落在了他的肩上,他承担起了让两个弟弟受教育的责任,一时间贝多芬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他只好放弃了在维也纳的学习,又到剧院里去弹钢琴、拉手风琴和小提琴。

1792年,也就是贝多芬22岁那一年,年迈的海顿从英国回来的时候,刚好路经波恩,贝多芬对海顿敬慕己久,他抱着自己的作品去拜见海顿。海顿看了贝多芬的作品便叫了起来:“太好了!太好了!”

海顿鼓励他继续到维也纳去深造。1892年的秋天,贝多芬来到了维也纳。他住在一个破旧的房子里,然后租了一架钢琴,便开始投入到艰苦的学习之中。

这时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已经去世,而维也纳只有年过花甲的海顿了,他跑去拜海顿为师,可是出了名的海顿实在是太忙了,他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辅导贝多芬。贝多芬只好去向谢思克学习。

由于他的努力,1795年他终于在维也纳的艺术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他经常以钢琴家的身份倒台演出,而且弹奏的都是自己创作的作品,得到了人们的承认。

正当贝多芬飞黄腾达的时候,他的耳朵却发出了轰轰乱叫的声音,他到医院去治疗,没见好转,1802年他的耳朵彻底聋了。这对于一个搞音乐的人来说,真是个残酷的打击。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将贝多芬击垮,他还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创作出了大量的交响乐曲和钢琴奏鸣曲。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里,我们每个人都能听到他跟命运作斗争的声音。

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不误地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轻轻地告诉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贝多芬的成功,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在人的一生中,只有勤奋不懈地努力,不断积累,永懈怠,才有取得辉煌成就的。(刘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