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爸妈可不是ATM提款机

买书500元,手机费100元,伙食费500元,MP3800元……踏进上海外贸学院不过一个月,大一新生小魏开出的消费账单让妈妈大吃一惊:“这样读大学,简直把我们当成ATM提款机了。”

如今,大学生的开销成了不少家长的心事。

家庭“最大件”

“刚进大学那会儿,突然有了大把现金可以支配,我兴奋得三天两头出去买衣服、尝美食,第一个月花了1000元还刹不住。”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东华大学的大三学生小励有些不好意思,“父母给的一学期5000元生活费,我3个月就花得完了,最后一个月只好天天吃泡面、饼干,连寒假回家的车票钱都是问同学借的。”

“一百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某高校BBS上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准。记者在大学生中作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沪上大学生一般每月的生活费约在800元左右,最高的在2000元以上,约占一个工薪家庭全部月收入的三分之一至一半。如果再算上学费、住宿费等,负担一个大学生可以说是这些家庭“最大件”的消费了。

未来“月光族”

“每个月的最后一星期,我总会接到女儿的‘讨钱’电话:妈妈,钱用光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小朱的妈妈告诉记者,每月初她都会给女儿银行卡里存入1000元,但女儿没有一次能坚持到月底,说和同学一起逛街买衣服、化妆品,一次花掉好几百很正常。这位妈妈担心的是,“照这样下去,毕业时要是找不到收入高一点的工作,女儿恐怕要成为‘月光族’。”

进了大学,突然有了对大笔金钱的支配权,却不会好好使用,这反映了大学生“财商”的欠缺。我们的学校能否增添一堂理财课,教会学生合理消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