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初中生学习不适应的心理偏差
经常听到一些学生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进了初中学习成绩大“滑坡”,也往往看到一些在小学出类拔苹的学生升入初中湮没无闻。究其原因,固然复杂,但学生升入初中对学习不适应是主要原因。小学时,开设的课程少,老师手把手地教,面对面的改,师生活动频繁;进入初中后情况大不一样,课程增多,学习重点转为知能并重,老师不再像小学那样“扶”,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安排学习。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的开放期,对教师有相当的依赖性,同时,考虑问题易受“定势效应”的影响,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有不适应的感觉,常常伴之以课前的焦虑感,课中的紧张感及课后的茫然感。这种“不适应”心理偏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方法及成效,为此,必须设法加以调控。
首先,要强化新生“新”的意识,使之及早地对“不适应”心理偏差有所警觉。要及时地向他们介绍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学习目标,新的学习要求,帮助他们从中小学学习环境的对比分析中把握新的特点,时刻提醒他们“已进入新的里程”,从而使之在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准备,并以崭新的姿态去学习。
其次,教师要把握新生的学习心理和现状.适时地改进教法,进行有效调控。教师应十分注意中小学之间的衔接,善于巧妙的铺路搭桥,不但要从知识联系上,而且要从教法适应上下功夫,耐心做好由“扶”到“放”的过渡,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开展课外活动,扩展学生知识面;重视补缺补差,用教师的感情火花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炬。
再其次,切实做好新生的学法指导,要帮助学生明确各科的学习特点,遵循学生感知----理解----应用的认识发展过程和心理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学生实践中体会、总结,悟出学习的规律性方法,并唤起他们正确处理好新旧学习方法的关系,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同时有意识地渗透、训练学生运用反馈信息不断调节白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