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心灵从何处得到关爱
幼儿是整个社会、家庭、幼儿园关注的对象。只要一提到幼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生活,即:吃、穿、起、居。父母对孩子的最大期望是身体健康,少得病。而作为幼儿园是如何看待这些孩子的呢?孩子的健康成长到底需要些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在幼教前沿不断探索的年轻教师,作为一个也是幼儿的母亲,我深深懂得在幼小的孩子心里,他们需要得到很多,他们需要生活上的关照,更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抚慰。记得我刚到幼儿园工作的时候,一声“妈妈”,一个拥抱,一个轻吻,一个开心的笑脸,哪怕有时恶作剧的哭闹,都给我心灵深处留下了强烈的震撼。是的,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孩子来到世上,对生活和家庭、幼儿园的体验就变成了五彩的颜料,这一切就可以初步形成孩子的个性、性格,从而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好的方面如积极的体验:自信、快乐、合群、敢于表现等会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坚强、勇敢、执着;而坏的方面:孤僻、胆怯、好强、多动等将会让孩子以后变得自卑、固执、冲动。与之相应对的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也会因此呈好坏趋势发展。
在家访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家庭对孩子心灵教育的忽视,发现了许多孩子的性格、情感问题都与家庭环境与教育有关。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孩子由父母监护的占不到全园的三分之一,70%的孩子都由隔代父母照管。由于孩子与隔代父母情感上的距离,许多孩子性格内向,不愿与他们交流;许多孩子深受其宠爱,迟迟不能独立生活,更别说在群体中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容;许多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只顾个人的需要,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作为幼儿园的教师为了避免孩子发生冲突,总是尽可能的采取劝让,这样往往形成了孩子的性格分歧。更多的孩子父母在为工作、生活忙碌奔波,从他们的话语中都流露出社会压力大、节奏快,照顾不上孩子也没办法。可作为为人父母,我们应该意识到孩子一旦来到世上,他和我们一样同样要面对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这样他才会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一切的需要首要得到父母在孩子身边的关爱、陪伴、鼓励、安慰。作为父母我们给予孩子的到底有多少?当我们一味的为孩子创造舒适、安逸的生活,却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这难道不是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抹杀吗?其实孩子需要独立,需要承认个体的存在,更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培养。尤其是家庭离异,无疑对孩子是一把钝刀,慢慢割裂着孩子的心田,从此会让孩子失去欢声笑语。在众多的孩子中,有这样一个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圆圆白胖的脸蛋上有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行为礼仪总是那样乖巧懂事,可好景不长,还没到学期末,妈妈就拎走了他,原因是要去找爸爸。新学期开始了,每当我在班里查人的时候,就听到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叫他的名字。一个小小的孩子竟会在别人心中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令我为之感动。说句心里话,我从来也没有忘记他。当我再次见到他,已是几个月后的事了,可他已变得目光呆滞,认不出我了,身上再也没有那种灵秀之气了。当他奶奶来找我时,这位曾一直接送他的奶奶也神智不清,为什么这样?因为他的母亲被人包养,现在父亲不要他们母子。这是多么令人悲痛的事实呀!
当孩子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学生活,这无疑进入一个“世外桃源”,没有了任何亲人的照管,面对一群陌生的面孔,他们幼小的心灵感到孤独、恐惧,这时对他们最亲的就是幼儿园老师了。再此我想对所有的幼儿园老师说,我们应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哪怕是任性的需求,直到幼儿逐步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开始认同老师,模仿老师,并对新的幼儿群体产生关注,这时他们开始注重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愿意主动、大胆在其他幼儿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艺、胆量,并懂得遇到困难时向同伴和老师求助。在这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是比较丰富的,有时快乐,有时焦躁,有时伤感,有时平静,有时忧郁……作为教师我们应细微的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哪怕一个眼神。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才会依恋你,才会向你表述,才会按你的要求和意愿去做,当孩子在老师身上得到父母给予孩子的那种关爱,他们的内心才会向外界释放爱!被教师冷落、歧视、恐吓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只有痛苦,得到的只是灰暗的感受。当我们一想到家长的信任和重托,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孩子不好呢?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能及时给予孩子帮助: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时,我们要学会逗孩子开心;当孩子意志脆弱时,我们应给予孩子鼓励。这是我们每个幼儿教师的责任,更是对家庭和社会 呈现的一份爱心!记得还是在我带大班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女孩子,聪慧伶俐,十分惹人喜爱,但她性格内向,不善言语,总喜欢独自一人爬在桌子上画画。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惹了她,她也不告诉老师,就开始大声痛哭。面对她的哭声,我当时不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十分恼怒,认为她太娇气,便批评了她,没想到她的哭声一发不可收拾,悲伤的哭声感染了全班小朋友,教室霎时安静下来。后来,我听别的老师说,原来这个女孩子从小没有父母,一直由奶奶照管,奶奶对她百般疼爱。我终于明白了她的哭声为什么那样悲伤,原来在她幼小的心灵中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哪怕别人的一丝丝伤害,都令她无法接受。事隔几年了,一想起这件事,我就内心充满懊悔。以后在工作中,我只要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就特别仔细询问,生怕再伤害孩子脆弱的心灵。
幼儿的情感世界健全,才能让幼儿的心灵充满阳光,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整个社会的幼儿群体才能焕发出新生的活力,这对于发展国家的幼教事业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要携手关注幼儿的心灵,共同为幼儿的心灵发展多一份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