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学生沟通的案例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达到思想共识和感情顺畅。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一篇如何与学生沟通的案例,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
案例:A和B今天没穿校服来上学。课间休息时,我把他们叫到走廊上,问他们原因。A学生说是因为裤子坏了,然后拿去缝补。学生B没有什么理由来解释,在上学期时他也有过类似的事情,我认为有必要和他的父母沟通,配合他的教育。由于我刚换了手机卡,所以没有他家长的联系方式,他问他父亲的电话号码,他没有说,我很生气,又问了一遍,他还是没有说。这时我观察到他的表情,不像“我不会说”,而是“不好说”,我下意识是因为A同学还在旁边,所以我让A同学先回教室。
之后谈话进行得很顺利,他给了他父亲的联系方式,但他不想让我联系他父亲。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是不想吵醒他父亲。哦,对了,他爸爸是夜班出租车司机,现在正在休息睡觉。我当下就心软了,称赞他关心体谅父母这点做得很好。然后我们谈到了他的家庭,我知道了他母亲在这一公司工作,但她一直住在公司里。我很惊讶,问他父母是否离婚了。他点了点头。我焕然大悟,以前和他母亲谈过几次话,她为了不让孩子在老师和学生面前难堪一直向我隐瞒着这个秘密。原来刚刚他也是怕我在A学生面前问他家里人的事,所以他不想给我电话号码。
在谈话过程中,我也渐渐理解他了,我还和他谈了他目前在学校的整体表现,如何处理这样的家庭情况,如何把握现状。关于校服,他承认自己错了,态度很诚恳,并决心改正错误,并保证以后不会这样了。
分析:沟通无疑是建立师生关系最重要的途径。
有几点需要注意:
1.交流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老师应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概况,同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学习态度、个人特长、爱好等。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才有内容可以讲,做到“投其所好”。
2.沟通需要老师理解和尊重学生
现在的高中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老师对学生做到理解尊重,也能得到学生的爱和尊重。老师和学生可以形成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
3.交流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的基础上
良好的师生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一直高高在上,总是忽视学生,总是看到学生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是不能很好地与学生沟通的。人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也应该是平等的,我们必须把学生和自己的地位平等。学生有错误,尝试正确的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走正确的道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4.沟通需要老师做一个热心人
老师和学生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是面对面。面对面有很多优点,直接方便,有利于深入沟通。然而,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也应该注意时间和地点。老师自己心情不好,即使有学生违反纪律,也最好不要与学生交流。这时,如果学生不能意识到错误,老师更容易生气,导致冲突加剧,局势恶化。老师应善于自我调节和控制,不要把愤怒加在学生的头上。当老师情绪稳定时,更容易成功地与学生交流。
5.沟通需要坚持
交流不应该只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才进行。沟通应该定期进行。学生犯错误,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兴趣、有什么想法和意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