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融入别人的圈子
如何融入别人的圈子?要相信,谁都不想把自己赶入孤家寡人的境地。当别人对你有误解而冷淡你时,与其自怨自艾,不如耐心等待机会,用热脸尽快贴上去。
众所周知,当我们遇到的交际对象是权高位重或引人注目的人物时,遇到的多半是不屑和冷漠。这时,如果我们因为自尊心或嫉妒心而“等价”地对待对方,往往会失去很多可能改善彼此之间关系的机会。人际关系的好坏,取决于双方共同的态度,这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相互性原则”,也就是说,人际吸引是相互的,排斥也往往是相互的。
一位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女学生,她充满对新生活的憧憬,从都市来到偏僻的乡村学校,却发现校长和同事们对自己并无多大的好感,显得比较淡漠。她急于想与几位年龄相仿的女教师打成一片,她们却似乎总是回避她,使她产生了孤独感。那几位女同事,虽然年龄相仿,但她们与她无论生活经历、思想起点、知识教养、爱好情趣、习惯等都有许多明显的差异,何况她们在长期交往中,已形成一个固定的圈子,所以她们不可能一下子接纳她。在这种情况下,女教师并不灰心。经过努力,终于获得了校长的好感和同伴的接受。
她的做法是:主动接近别人,寻找相互了解的机会。通过教学实践、集体活动等,她尽量使自己符合“新来的女教师”这一角色规范;在日常交往接触中,她注意真诚、平等对待他人,热心地帮助有困难的同事,自己有困难时也同样求助于人;在合适的交谈机会中,她又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抱负、心愿,用实际行动缩短了她与同事们的心理距离,使他们较全面地了解了她,并开始接受她。
俗话说:“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上面这位女教师正是通过朋友传达的友好信息。她首先在那群年轻女教师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关系,进而通过她接近其他几位,很快就进入了这一圈子。这个圈子的同事对她的肯定评价,又影响了其他的同事。
如果说,女教师的方式是属于“以热对冷”,而使对方对自己逐渐升温。在双方谈判中,如果对方对自己印象不佳或产生误会,应该积极解释说明情况,表现出自己的诚意,使对方回心转意,从而营造良好的谈判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