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竞争
如何应对竞争?自从人类群居伊始,就力图营造一种秩序,一种适合大家共同遵守的秩序,秩序一经确定大家便无条件遵守,制度便是这种状态下的产物。制度在于保护群体的共同利益,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贯彻下去。
首尔有一座承真禅寺,一年到头香火旺盛,宾客如云。关于承真禅寺的兴盛还有段有趣的故事。承真禅寺刚建寺的时候,共有7个和尚,他们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由于僧多粥少,难以满足每个人都吃饱的要求,怎么分配这桶粥就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最初,他们商量确定轮流分粥,每人轮流一天。结果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吃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负责分粥的和尚有权力为自己多分一些粥。大家对这种办法不满意,于是推选出一个公认的道德高尚的和尚负责分粥。权力导致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最终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大家对这种办法也不满意,经商量后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结果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经验是摸索出来的。到最后,大家想出一个方法来: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吃剩下的最后一碗。结果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个负责分粥的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均,也只能认了。此后,几个人再也没有争吵过,承真禅寺沿袭了这一制度,香火也日益兴旺起来。
这个“分粥规则”高度体现了制度的作用:公平公正,相互制衡。所谓制度,就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各种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在维护经济秩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好的制度并不是要改变人利己的本性,而是要利用人这种无法改变的利己心去引导他做有利于社会秩序的事。制度的设计要顺从人的本性,而不是力图改变这种本性,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因势利导的有效激励机制。
如果我们仔细品读分粥的故事,再反观当下不难发现,大锅饭的绝对平均显然早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把分粥的大权过分集中于一人,实际上这是一个危险的举动,我们很难保证一个人如何科学地、客观地进行决策,这和个人的素质毫无关系,不论谁来做这个决策人,都有他自身难以逾越的局限。把个人一言堂决策换作类似“分粥委员会”的集体决策,表面上看起来民主,然而这种层面上的民主让公平的效率大打折扣,我们不仅要喝等量的粥,还要喝热粥。
制度不能“制(置)别人于死地,度自己上天堂”,制度不能只为别人而定。如果不能跳出这个怪圈,那么制度永远是一种强弱势力不对称甚至沦为划分阶层的界线。让分粥的人最后喝粥,这是一个极其朴素却又绝对高明的方法。分粥人知道,如果分给每个人的粥有多有少,那么自己一定喝到的是最少的那一碗。
同样的粥、同样的人因为不同的分粥制度,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应该可以从“分粥”的故事中汲取一定的营养吧:不同的制度形成不同的结果,好的制度让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共处;一个不好的制度让人好吃懒做、不思进取,钩心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