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人际交往

如何把握好交往过程中主客体间的距离呢?这要考虑到彼此间的关系、客观环境的因素。过近不好,过远的做法同样也不可取。那么,如何把握人际交往呢?

一般来讲:公开的、正式的场合要谨慎,要保持适中距离;一些私下或非正式的场合,不妨稍靠得近些。欧洲人习惯于“近距离”交往,而澳大利亚人却喜欢“中距离”交往。一对刚移居悉尼不久的年轻的丹麦夫妇,被邀请加入当地的一个青年俱乐部,他们依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正常”的交往时,澳洲女性开始讨厌丹麦男子,原因是他太放荡,对女人过分殷勤。澳洲男人,却自作多情,认为丹麦女子是水性杨花,似乎想和任何男人“结交”。其实,这是澳大利亚人的错误判断。因此,把握与具体交际对象的空间距离,是社交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有些人与自己的上级交谈,往往凑得很近,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侵犯了上级个人空间区域,使得他不得不步步后退,或靠在椅背上,以暗示彼此之间的等级差别和疏密关系;“微调”这种不和谐的交际场,以便在一个较为舒适的心理及空间环境中进行交谈。

在人际交往中,应避免与比自己级别高的人、或握有某种权力、或拥有某种优势的人拍拍打打,靠得很近。这样容易引起对方心理的戒备,认为你是与他“套近乎”,或者让对方瞧不起,引起别人的嫉妒等,影响交际效果。

然而与老朋友、熟人交谈,彼此保持“过远”的距离,都会感到别扭、不舒服,容易导致相互猜疑,产生误会,影响正常的交往关系。所以,调整好与朋友相交,与陌生人初交,与上级或自己不喜欢的人相交距离,才能使其适应社会环境,便于倾心交谈,而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