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苦难,都来自于聪明

在美国你去商店买东西,事后不论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货还钱。因此,有一些人(一些台湾人和更多的大陆人)过几天要出席重要宴会,就去“买”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后,再去退钱。

美国商店还有一桩好事:买贵了,可退差价。于是有些人就趁平时不打折但尺寸、颜色较齐全的时候,把货品买回来。等到大减价的时候,再把收据拿去退差价。

这些人对自己的行为洋洋得意,还到处宣扬自己的聪明,甚至纳闷为何众多的别人那么“愚蠢”,不会利用这个“漏洞”。

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聪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强”,把挑拨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价值错乱了。

比如股神巴菲特。许多股友讨论巴菲特的选股标准,往往忽略他一再强调的:他非常重视公司CEO的诚信,不够正派的公司,他绝不考虑。

今天你会钻法律漏洞,明天你掌权了,就会去修改法律,让自己的违法变合法。这几年来,我们看了太多这种例子了。

十年前,我带三岁多的儿子到美国旅行,寄宿亲戚家。亲戚拿个全新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给我,说:“这里规定儿童一定要坐汽车安全座椅,这个给你用,因为是借来的,请尽量不要弄脏,我还要还人。”

两周后,我不再开车,他拿着半新不旧的安全座椅到量贩店办退货。店员一声不吭,钱全数奉还。

亲戚得意地对我说:“美国的商店,两周内都可凭发票退货,所以我们常来这里‘借’东西。有些人甚至连电视都‘借’哩!你说,美国人笨不笨?无条件退货的漏洞这么大,他们竟然都不知道!”

来年,我到日本,在当地做事的台湾朋友招待我,出入都开车。我问:“东京地狭人稠,不是很难停车吗?”

ldquo;没那么严重啦!政府规定要有停车位才准买车,所以车子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多。”他说。

ldquo;哇!那你有停车位喽?一定贵得吓死人对不对?”

ldquo;你怎么跟日本人一样笨!先租个停车位,等车子挂牌后,再把停车位退掉,不就解决了?”

几天后,换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沦为两条腿加地铁。他客气地说:“东京养车容易,养停车位难。所以只好委屈你挤地铁了。”

我马上向他传授“破解之道”。没想到他没有“悟道”的狂喜,淡然说:“真要钻漏洞,其实到处都是。比如家母住在乡下,我把户籍迁过去再买车就可以了。但是,我实际上就住东京,没停车位却买车,左邻右舍会怎么看我?开车上班,我怎么面对同事?上司及正派的人不会这样做。”

美国商店无条件退货的机制与日本到处漏洞的法规,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当“信任”瓦解,社会也会崩溃。也因此,他们可以容忍政客做错事,却不容许政客说谎。

我们则是“假到真时真亦假”,每个人都虚虚实实,整个社会是在“怀疑”的基础上运作。思维影响行为,而个人行为又可扩及影响企业服务、社会运作。

记得去罗马搭乘地铁时,发现有售票机却没有验票机。当场起了疑惑,到底要如何确认乘客有没有买票?这样地铁不就铁定亏钱?

这是我们的习惯想法,总是想要替自以为的小聪明或贪小便宜寻求应对之道。对于意大利人而言,我们会问这种问题才奇怪。搭车为啥不买票?乘车怎么可以不买票呢?两方想法当下有了差异。

如果你真想知道是不是可以不要买票搭车,可以,的确可以入站搭车,但要确保不被富有正义感又鸡婆的意大利人发现,因为他八成会去举发你。到时候罚款可是车价的数倍,而且丢脸丢到国外去,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建立信任不容易,却很重要!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在纽约参观有名的“大都会博物馆”,付了钱,柜台给我们一个10圆台币大小的金属片门票,有两条夹子,方便别在衣领上。友人告诉我参观中途可以随时出来,如果还要再进去,门票就不用缴回,可以凭原本的门票再进入。确定不再进去参观,就把门票丢入门口的压克力玻璃柜中。

我问:“门票的形式、颜色有每天换吗?”

朋友回答:“没有。”

ldquo;那会不会有人把门票带回家,过几天再来呢?或是10人进去只买5张门票,其中一人再把门票带出来给其它人?”

朋友大笑:“只有台湾人会这么想!美国人想法单纯多了,进去就是要买门票,不再进去就缴回门票。基本上美国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门口工作人员很少。”

刹那间我觉得很惭愧。我们的防弊多于兴利的观念,钻漏洞的念头,竟是文化的一部分!

这次去巴黎,有一件事对我影响最大,至今仍不能忘怀:

去之前,我们在以800元/天的价格在淘宝上找了一个法国留学生做“地陪”,刚开始几天跟我们相处的还不错,然后我们问了她一个问题:

ldquo;那800元你可以拿多少?

ldquo;600元。”

ldquo;剩下的200元被平台作为中介费拿走了对吧?”

ldquo;应该是的”

ldquo;那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不走平台了,直接给你700,这样你能多拿100,我们也少付100。”

ldquo;不行,如果你们单独找我也是800”

ldquo;为什么?”我们有点不可思议的问。

ldquo;这就是规矩啊,没有为什么”她直截了当的说。

在我们看来这好像是很正常且很聪明的做法,而对于在西方生活的她们看来,竟然好像是接受不了的。

发生在巴黎的这件事,如果跟最近我在国内遇到的另一件事做一个对比,会更有意思: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在滴滴上打顺风车从杭州到上海,这一周之内我遇到两个同样的状况:

我刚坐上车之后,司机马上对我说:

ldquo;你把订单取消吧,走平台的话你要付120块,我只能拿到100块。你取消之后可以直接给我110块,这样你少付10快,我也能多拿10块。“

ldquo;原来可以这样啊?

rdquo;是的,现在很多都是这样做的。”

ldquo;……”

这种做法看起来很聪明、很高明,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1、如果取消了,乘客的人身保障在哪里?

2、如果人人都这样做,平台还怎么经营?

3、如果平台不能发展,最后谁给我们提供便利?

这就是中国式聪明,天生就善于绕过各种规则,为了利益,总能随机应变的想出各种小花招,比如黄灯抢着走,红灯绕着走。

我们在利益面前从来不顾大是大非,最典型的就是抢房子,如果条件允许,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炒房客”。

不得不承认,我们还是很聪明,很勤劳的,然而我们的聪明才智很多都用在了歪门邪道上,有的人走后门搞工程,有的人塞票子中投标,然后,有了豆腐渣桥梁,有了塑料板井盖,有了毒奶粉等等,投机取巧终会自食苦果。

虽然每个人都占到了眼前的小便宜,但是到最后整个社会都要为这种聪明付出代价。

我们是很聪明,但是我们的很多聪明并没有转化成生产力,而是互相抵消了,因为我们在互相算计,到了最后人心向背,互相防范,人人自危。

我们活着多累……不仅如此,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发现:现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就是因为社会已经人心背离,互相防备,社会的内耗越来越大。

我们的逻辑里常常有一种“法不责众”、的习惯。或许刚开始的时候你有自己的原则,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做这件错事的时候,你就动摇了。你开始怀疑对的这件事值不值得坚持,你开始在利益和对错面前取舍,最终你开始随大流。

就好像,你看到有人在草坪里踩出一条捷径,你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你知道从这里走是不对的,但是走大路要绕远一倍的距离。你看到很多人都从这里走过,你看到捷径上的小草早就被踩死,你在心里告诉自己:这路不是我踩出来,即使我不走别人也会走,小草还是会死。于是,你成功说服自己,和大家一起从草坪穿过。

像这样的人多了,就成了社会风气,带动更多像你一样的人加入这种风气,于是雪球越滚越大,就成了一个社会性思维。这是一种悲哀。

记不太清楚是谁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任何制度的设计、哪怕是世界顶尖学府和精英设置的体系,都经不起中国人的糟蹋,因为中国人是最精于钻空子的,无孔不入,即使是堪称完美的制度也仍然防不胜防……

倘若有一天,我们真能施行一个公平公正的体制、或是自上而下的进行全面改造,我也相信这一切终究被很多人的投机,占小便宜、拉帮结派等所取代,渐渐演化成你我之间的算计、抢夺,乃至亘古不变的“窝里斗”、“相互拆台”。

比如买房,政府为了照顾刚需,为了抑制炒房,才制定的摇号和限购政策,然而无论多么精心设计的制度,都挡不住不住“炒房客”的投机取巧,有假离婚的,有假结婚的,一处处荒诞的情节开始上演。

有文章提及到任正非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就是因为太聪明了,5000年都受穷。日本人和德国人并不比中国人更聪明,但日本人和德国人比中国人富裕不知道有多少倍。中国人如果不把这个聪明规范化起来的话,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的确,不守规则,就没有资格谈自由;不懂义务,就没有资格谈权利;

人的平庸,从来就不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聪明和自私才是。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遵守规则,坚守原则,那么一切都将逆转。

请坚信你的力量,坚信你的行动能改变局面的,因为你不仅是你自己,你还是一个大国的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