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读了那么多成功学,为啥咱还没富起来?

机场的书店是个奇怪的地方。不管在哪个机场,卖的永远是那几本讲管理、经营、人物、历史的书。这些书的统一特点,就是教人如何成功。

这些书店里的名人如同祠堂牌位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松下幸之助、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李嘉诚、马云、柳传志……人在其中,会有一种观看亚述王国雪花石膏浮雕的感觉。那些浮雕上的国王,永远千篇一律英武地猎杀狮子。

看这些名人的成功秘籍有用吗?德勤咨询公司的迈克尔·雷纳和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安德鲁·亨德森,考察了畅销书中的288个成功的公司,结果出人意料,其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称得上是优秀公司。

吉姆·柯林斯是企业成功学畅销书专家。他的团队分析了上百家企业,从中挑出11家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经典企业,倡导其他公司复制它们的成功。他高超的讲故事技巧,让《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销售超过百万册。

这件事看起来挺靠谱,但牛津大学教授杰克尔·邓雷尔提出一个疑问:采用这种成功战略的公司,成功的又有多少?

打个比方,你在机场书店买了《马云的成功哲学》,读后觉得受益匪浅,热血澎湃,似乎离首富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然而你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像阿里这种采取高风险战略的互联网公司,要么生意如火如荼,风光无限,要么惨淡经营,早早关门大吉。

高风险战略将公司所有资源集中一处,押上全部赌注。邓雷尔说:“两家公司采用同一战略,一个侥幸成功了,另一个不幸倒闭了。因为我们是从成功的结果中取样,而不看过程如何,所以我们就觉得那些战略一定是好的……我们没有向倒闭的公司取经,因为它们已经不复存在。不然的话,我们会发现同样的战略,带来的不是成功,而是失败。”

机场书店成功学的作者,将那些从成功的事件中总结出的经验,推销给匆忙经过的读者。如果这些经验有用,他们为何自己不去成为李嘉诚呢?安德鲁·亨德森等人说:“调查表明,人们很容易被别人偶然的成功所迷惑。很多书,只经过五年到十年的粗略考察,就把一家公司当做成功案例。而实际上,他们也许只是大街上来来往往的普通人,远非富甲一方的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