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懂得装傻
聪明是一种天赋,装傻却是一种智慧。
懂得装傻,是收敛锋芒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是个典型的刺头愤青。
咸丰皇帝下诏求批评,别的官员说的都是“皇上多注意身体”。
曾国藩却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字,批评朝政、批评皇帝,把自我感觉良好的咸丰帝气得半死。
要不是有人拦着,几乎就要把曾国藩拖出去砍了。
曾国藩在湖南带军,因为自觉皇帝待他不公。
公然威胁皇帝,你要是不给我督抚大权,我就撂挑子。
皇帝顺水推舟把他轰回家了。
曾国藩的前半生,锋芒太盛。
湖南的官场没一个喜欢他的,朝廷上也没有喜欢他的。
因为他太直,太真。
这样的人没什么不好,但是真要出来做事,就遭了罪了。
这次回家之后,曾国藩深刻反省之后,开始笃行黄老之道。
曾国藩起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拜会了自己的老对头,低头服软。
甚至连县令这样的芝麻小官都有礼物奉上。
和其光,同其尘。调和光芒,收敛行迹。
书本上的世界是非黑即白,而现实中的事情却错综复杂。
很多问题不是道理是非就能说清楚。
出头的椽子先烂。
懂得装傻,收敛锋芒,做人不要太较真。
懂得装傻,是不说闲话
俗话说:哑巴吃点心,心里有数。
很多事情,心里知道就行,没必要提到桌面上谈。
明面上说开了就伤了和气,没法相处。
背地里要是说出来,传出去就更尴尬。
所以懂得装傻,得管住嘴,心里明白就行。
曾国藩晚年的时候,经常对子侄说的一句话就是:慎言。
祸从口出,不要随便说话。
曾国藩、曾国荃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名声大振。
有人对皇帝进言:一介书生,振臂一呼,万人响应,着实可怖。
皇帝要对曾家兄弟收权。
曾国藩一面让自己的弟弟退休,一面削减军权,出让权力,没有半句怨言。
我们今天看到的曾国藩家书,是带着面具的。
上面的种种细枝末节都是写给皇帝看的。
手下有人对皇帝“卸磨杀驴”表示不满,曾国藩马上降了他的职。
不说闲话,是心照不宣的懂得。
曾国藩若是和皇帝易地而处,他也不会做第二个选择。
所以,有时候,选择闭嘴,是智慧,也是默契。
懂得装傻,是不计较
面对曾国藩,年轻的左宗棠常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妒忌之感。
曾国藩位高权重,左宗棠却才华横溢。
俩人曾一起共事,左宗棠总是对曾国藩呼来喝去。
背地里左宗棠常常对人吐槽,说这位曾大帅的脑筋愚笨,不过是中人之姿。
曾国藩听到风声,却不以为意。
后来左宗棠因为倨傲得罪了上司,却是曾国藩发动人脉,把左宗棠捞了出来。
后来更是放权给他,让他主政浙江。
结果,左宗棠依然不听招呼,甚至在攻破南京的时候,参了他一本。
这在古代官场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后来左宗棠带兵平定新疆,曾国藩依然不计前嫌,就当这些事情都没发生过,倾尽全力,支援粮草。
可以说,新疆的收复,曾国藩起码有一半的功劳。
这件事之后,左宗棠从此对曾国藩心悦诚服。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若是对朋友斤斤计较,那内心除了仇恨什么也放不下。
看轻看淡,不再计较,人生才能和谐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