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寒门学子的励志故事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感叹道寒门再难出贵子,读书改变命运,依然有不少的学子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努力学习。下面学识网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寒门学子的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寒门学子的励志故事篇一

作为一位寒门学子,我很坦率的告诉大家,我们尽力了,我们尽最大的努力跟随着老师前进的脚步,但老实说,从某些方面,我们寒门学子吃的“糠料”比不上富家子弟吃的“营养餐”。

同坐在一个教室学习,从早上5:00到晚上10:00,中间的学习时间都一样,都做一样的习题,一样的课业,一样的老师,一样的讲解,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每天晚上学习时,身边会有个“老师”给他们辅导作业。这些“老师”或是他们的父母,或是私人教师。而我们这些寒门子弟当他们周末上补习班的时候,我们却是三三两两的挤在一起学习。平时有不会的题,我们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思考,晚上经常学习到凌晨2、3点钟。第二天睡眠不足,头脑昏昏沉沉的……

他们吃的是“精装的营养快餐”我们吃的是“糠”。在做习题时,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我能明显的发现,他们的解题方式比我们“先进”。什么“数形结合”“等量代换”“循规蹈矩”“试探代入法”有些解题思路我听都没听说过。他们做题很快,直奔突破口。做选择题时“挑三拣四”将题看完,分层次做题,他们做题不会纠缠,能做的拿分,不能做的想方设法的拿分。而当我在高中时倔强的意识到这一点时,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输光的力气。

学习时,身旁有一位好的老师教导的确是一件好的事情。他们能将自己20多年的解题经验告诫你,哪些地方易错,哪些地方时重点,哪些地方大略看看就可以了。学习时将考试的重点都炸在考试重点上了,再加上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好睡眠,我们这些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鬼晚的寒门子弟来说,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即。

高考前夕,我们在一遍遍做着复习题时,回家还要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我们要照顾弟妹,要为在外打工的父母照顾爷爷奶奶,要做饭,要洗碗。当晚上头痛的睡不着时,富家子弟喝着安神补脑液时,我们只能蒙着被子让自己强睡,或是在凌晨安静的大街上散散步,累了自然就有睡意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家庭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有能力的父母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给孩子学习上所有的帮助,让孩子尽量快速、高效的学习。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原始“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的方法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谁学得很快,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激流涌进,谁就能取得最先的选择权。父母在学习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寒门子弟再难出“贵子”,这是很有道理的。

寒门学子的励志故事篇二

我家住丰润区左家坞镇仰山村,全家6口人,父母收入低,爷爷奶奶体弱多病,姐姐大学毕业后在家待业,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转眼已是三年,转眼又是三年。

人生能有几个三年,所幸高中这三年我并没有荒废,没有让自己失望,也没有亲人失望。

三年前,我同许多初三毕业生一样,对大学生活充满幻想。

三年后,我即将迈入自己心仪大学的校门,对未来充满信心。

关于理想

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和各种书籍的影响下,我立下了一个志向。那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

如今回想起这个志向,总会想到小时候的两个情景。情景一:我凭一时兴趣买了一本介绍多位科学家的书,因为只是一时兴起,所以很快就粗粗的看完了。父亲拿着书考我,我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当然做不到过目不忘,所以考的结果自然很糟糕。于是我又仔细看了一遍,然后非常认真地把内容大概背了下来。情景二:小学四年级时,班主任问我们的志向,我凭着在我仅了解的有限职业中对科学家的向往十分肯定地选了它。现在想想当时那些不着边际的志向,还真是有些感慨。不过想通之后也便释然,我大概并不是真的想成为一位科学家,而是想要像科学家一样能够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奋斗一生。

高一那年,我遇到了一部对我影响甚大的电影:《钢铁侠》。看到托尼穿着自己设计的盔甲在天上急速飞行,我的肾上腺激素也跟着狂飙。那时连晚上做梦都常常出现自己贴着山坡向下飞行的场景。从那时起,我深深地迷恋上这种感觉,想像着能有一天可以驾驶着飞机在天上飞翔。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上了飞机或者说和航空有关的东西。

后来歼15来了,罗阳却走了。也正赶上祖国各种新飞机不断推出,于是我有了一个认真思考过的新的志向,那就是为祖国的航空事业作出贡献,像罗阳一样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而奋斗。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关注到了北航——这个航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的大学。

在高中三年中,我知道北航在河北的录取分数要超一本线100多分,那时我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满意,觉得北航很遥远。但是每当我父亲问起我的理想大学和专业,我就会回答他们:北航,和航空有关的专业。当时虽然知道目标还有点远,但是我不肯放弃,在高三的后黑板上我贴上了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五个字,“北航”和我的名字。高中真是不同于初中的,竞争对手很多也很强大,但是因为有目标一直悬挂在那里,我并没有因为一时成绩的或高或低而气馁或骄傲,因为我知道,目标还在那里,高考未到,一切未知。成绩不理想时,我就想想北航,想想罗阳,想想正在为祖国航空事业做贡献的人们,想想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奋斗的人们,一想到我要做他们那样的人就又充满了干劲。高三虽然不容易,但是凭着强大的意念还是坚持下来了,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自己中意的大学——北航。

关于现实

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有时很骨感。家里虽不能说是没钱供我上大学的那般困难,但因为家中我与姐姐都在读书,加之父母工资并不算高,而且,还有爷爷奶奶需要赡养,所以生活不是很富裕

从小在父母的教育下,我就养成了不乱花钱的习惯,当然也没有吃零食的习惯。在那些离开零食就不行的同学眼里,我简直是一个怪胎,不过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我知道我和他们不太一样,他们多家境殷实,又大多只有一个孩子需要上学,而我家里并不富裕,家里又有两个人在上学。父母赚钱来之不易,而且父母为了让我们能有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总是对自己很苛刻,能省则省。所以怀着对父母的愧疚之情,我对于金钱向来都是十分谨慎,不敢大手大脚。

当同学们吃完晚饭后有说有笑地走向校园里的小超市时,我都会和他们分开,然后直接回到教室学习。当同学们在放短假的时候一起去小饭馆吃饭时,我会来到学校的餐厅吃那些习惯的饭菜。当同学们在买一袋又一袋零食吃的时候,我都不会斜视,其实我并不倾向于他们那样的消费习惯,即使在我有钱的情况下。只是在我的头脑里,那样的习惯不适合我,或者说我觉得自己现在还不能赚钱,现在花的都是父母幸幸苦苦赚来的钱,所以不能随便乱花。有,我见到一位同学花了1000多元买了一副耳机,而且还是借钱买上的,忍不住和他说:我们现在都还是“消费者”,怎么能花着父母的钱买这么贵的东西呢,等到自己能赚钱了,用自己的钱买不好吗?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就这样被你随便花了出去,你就觉得心里好受吗?当时说出的话,后来回头一想,其实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训诫,每次自己要买一些较贵的东西之前,都要用这几句话来提醒自己一遍,确定这样做对得起父母之后才能买下来。

除此之外,对父母的愧疚也成了激励我努力学习的动力,每次成绩不理想时我都会反思,先从思想层面反思,觉得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花过的

的那些钱,更对不起为我赚钱的父母。然后才是战术方面反思,查找学习方法的弊端,以及知识的漏洞。于是便能继续努力,加倍用功,因为我觉得现在的我只有这样做才能回报父母。

高中的时候,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我拿到了国家助学金。虽然不是自己赚来的钱,但是可以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

现在高中毕业了,马上就是一名光荣的大学生了,讲述了一些自己的关于理想和现实的故事。想起那个能够让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坚持的大学,心中仍是激动难耐。

最后用我最爱的汪峰的一句歌词作结

也许征程的迷惘会会扯碎我的手臂

可我相信未来会给我一双梦想的翅膀

虽然挫折的创伤已让我寸步难行

可我坚信光明就在远方

寒门学子的励志故事篇三

奇迹,是为了信念牺牲一切!TOallthosewhosaidthatIcan't,Ihaveprovedoncemore,yesIcan.

终于,我可以平静下来,在这样一个清晨,好好地回忆,细细的品味,那属于我的高三奇迹。

想借用班主任的评语,对高三的上学期大致描述:“你懂得胸怀天下却做不到卧薪尝胆,立志异常坚定却难逃现实诱惑,看得见远处的山却看不见脚下的路。有时把执迷不悟叫执着,有时把自我满足当自信,有时自以为是能够拯救别人拯救世界的万能上帝,到头来成了自身都难保的过河泥菩萨。有时是真正弱点百出还不以为意的“伪高手”,有时是地道地荒废机会还自鸣得意的可怜人。”看到这些评语,这些批评,我心里有恐慌,却更迷茫——我究竟该怎样做……

千疮百孔的习惯让我的成绩从高二期末的年级第一跌到了四五十名的位子,不过那时的我依旧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可以东山再起。

这就是高三的前一多半时间,在迷茫与挣扎中看着成绩下滑,看着北大远去……

不得不提的是自主招生,现在想想,那真是一次梦幻般的影响我很久的经历!

凭借高二的成绩我走进了北大自主招生的笔试考场,上午的数学共四个题,交卷时我只做了一点点。若是搁在平时,下午的测试我一定会边做题变懊恼,接着一败涂地。可是这次,不知是哪里来的力量,我暂时忘却了上午的数学卷,一点一点答题,一秒一秒把握。走出考场,我知道自己希望不大,却着实为自己下午的沉着感到欣慰。压线通过笔试,正是对我心态的奖励,从那时起,无论上一科考的怎样,我都能坚强的努力到最后一秒,这或许远比通过考试要重要吧。

接着的面试,我再次走在未名湖畔,呼吸着那让我陶醉的气息,阳光静静地洒在身上……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那未名湖中的滑雪者,博雅塔下的读书人,给了黑暗中的我多么强烈的希望。

戏剧性的是最终我只获得五分的加分,老天开起玩笑怎么这么有意思,寒假的十天,我扔掉了所有的计划,不知所措的呆着,就是呆着什么都不做。做了那么多,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只有五分,值吗?我永远不会忘记许多人听到这“五分”的神态,那是一种听到冷笑话的表情,我只有以笑应对。可我不服,或许,这五分就有用呢;或许,就真的有用呢……

再开学,立刻到了“质检二”。理综的出现让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化学的优势发挥不出,物理的劣势暴露无遗。200名,我忘不了老师气冲冲地拿着成绩单到宿舍指给我看:“还没这么差过吧!自己好好想想……”刹那间,我感觉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咬咬牙,下定决心。我扔掉了手机卡,把MP4借给了同学,在枕头下放了三样东西:暑假买的《清华北大不是梦》,在北大自主招生领取的《筑梦北大》,以及北大的一组明信片。趴在床上,难以入梦。一笔一划地将职烨的《花开不败》抄了一遍,希望自己可以像那个为了复旦牺牲一切的小女孩一样……

每天走在路上,眼前总是黑压压的一片,看不到一丝阳光,晚睡早起的生活导致了身体的问题,脑子里总是跟浆糊似的,还不时地干呕。但我不能松懈,该吃药吃药,吃了药还得玩命啊……每天在宿舍“加班”,觉得夜好静啊,只听到自己的心跳。那是一段忘记了开心的日子,也是我最怀念的一段时光。

抱着破釜沉舟的勇气我坚持了一个月,结果却是在“一模”时由低谷跌落深渊。570分,283名,按往届的成绩看,这刚够一本。距高考还有54天,我真的想放弃了……有气无力的看着试卷,可怕的是我没有那种“收拾旧山河”的勇气与激情了。

多谢我的朋友,用一张纸,一段话唤起了我内心的希望:“把每天当成终结前的最后礼物,把每道题都当成训练能力的必备武器”“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也“必须为了必须,到耀眼的地方去!”。是啊,还没结束呢,真的,还有可能大逆转。

那是一个见证我内心成长的下午,一个人坐在窗户旁,发声地再一次读了那个坚强的复旦女生留给我们的财富——《花开不败》。日记本上我有力的写着:我可以一落千丈,我偏要一鸣惊人。一天超越六个人,杀进北大。现在看到这些话,仍是很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怎么就那么相信奇迹!正如柴静所言吧,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

按照正常的情节,我应该成绩回升。可现实终究是现实,“一点五模”年级233名,据复读生说,这样的成绩没戏了。没戏了吧……

那天上完第一节晚自习后出去跑步,发疯一样。回来看到了发下来的化学卷子。看着接近满分的卷子,我对自己笑了笑。接着发现卷子的最后有化学老师的一句话“你还是那个优秀的你!”还有人相信我,老师没有放弃我。一瞬间,我感到莫名的感动。趴在课桌上任眼泪肆意,那是在最黑暗的时候看到的光芒,哭过后的我轻松了不少。不管前面是什么,我都要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最刻苦的精神,最坚韧的毅力,全力以赴!输输输,输到赢为止!

影响很深的是一天在宿舍,隔壁班的一个哥们来聊天。言谈中,我不自觉地流露出沮丧,他送我这样的一句话:高一高二,你一直是在前面,没受过打击。我是一直被打击,从未被打倒!

一天天重复的日子,通向了“二模”,冲到了年级70名的我却怎样也高兴不起来了。马上要自由复习了,物理60分……向物理老师求助,经验丰富的他告诉我这一阶段物理不太可能有大进步了。老师说的没错,但是不是没有可能啊!我不服,我知道我有多好,走着瞧!

距高考还有19天的时候,我将战场搬到了自习室。那里都是学竞赛未成的战士,我和他们一样,无路可退了!每天都在想着那些分数,语文120,数学140英语140理综275加上5分,够了,到北大了……白日做梦可以,不过要梦得有价值,梦是可以带来动力的!我在桌子上立了一张纸“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像一匹饿狼,不顾一切地发疯一样冲向北大。

“二点五模”时到了年级30名,正如我“一天超越6人的誓言”。谁让你给了我一点希望,我会不留余力!

最后的十天,宿舍只剩我一个人了(他人已经保送或者留级)。那位保送清华的“神人”临走时说:你们会考的很好。“我会的”,我心想。

把三年的东西全缕一遍,心如止水,最后的战役,蓄势待发。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考场上有我的两名好朋友时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大获全胜,不可逆转》。

临走前的晚上,班主任到我宿舍微笑着拍张我肩膀说:“你的成绩呈一个V字,希望高考时你会再回顶峰!”

一切,定格在捧起通知书的时候!672分,加五分,北大我来了!亲吻着手里的宝贝,突然想起我的物理,110分!

这时候我才明白,原来这一年是这么的奇妙。奇迹,就是为了信念牺牲一切!

再回首,我们是不是也发现,牺牲的其实并不是一切,谁说这牺牲不是一种赢得呢,赢得的太多太多,我们每个人都有可以创造奇迹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