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 翻译 赏析
《虞美人·听雨》
作者:蒋捷
原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
虞美人:着名词牌之一。唐教坊曲。《碧鸡漫志》卷四:“《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又称:“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黄钟宫’。”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2
翻译: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
红烛盏盏,
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
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
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
水天一线,西风中,
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
两鬓已是白发苍苍,
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
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赏析:
地域不同
“红烛”
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这里的“客舟”不是《枫桥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惊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而是孤独的天涯羁旅,孤独
“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许昂霄在《词综偶评》中对这二句评曰:“此种襟怀固不易到,亦不愿到。”所谓“不易到”是说一般人很难有这种襟怀,所谓“不愿到”则是指这种经历实在令人不堪忍受。
壮年飘零